APP下载

激活湖北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2023-04-17课题组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湖北要素数字

课题组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国家部委陆续出台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和机制体制上加快激活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活力。随着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各省市都在紧锣密鼓进行前瞻部署和系统谋划。湖北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切实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在构建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中展现湖北作为,为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增添强大动力。

一、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如火如荼

目前,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如火如荼,各省市均根据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

广东省确定“1+2+3+X”数据要素市场整体建设思路。“1”是坚持“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是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结构,分别发挥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比较优势;“3”是推动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数据运营机构、数据交易场所三大枢纽建设;“X”是推进各领域场景应用。广东已有成功案例落地,佛山市率先发布全省首批登记的公共数据资产,广东省级数据交易所筹建完毕,采用“一所多基地多平台”体系架构建设运营。2023 年全国两会后,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在全国首创首席数据官制度。

浙江省出台全国首部公共数据领域地方性法规,全面启动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试点,已建立 2 个数据交易中心,11 个市级产业数据仓和16 个行业数据仓。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产品已覆盖至金融科技、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多个应用场景。 2023 年 1 月,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交易系统上线,正在积极推进区域和行业试点。2023年全国两会后,浙江省正在积极向国家争取在浙江设立国家级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验区,拟以制度创新推动浙江成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示范区。

贵州省对“云上贵州”平台进行多次迭代升级,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网络通、数据通、应用通,围绕“如何把数据变成商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建立“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体系架构,形成了“一中心+一公司”数据交易所架构。多个国家部委、行业或标志性企业数据资源落地贵州,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等行业龙头均在贵州布局建设数据中心,贵州已逐渐变为数据资源集聚新“高地”。2023 年全国两会后,贵州省继续派专人赴京衔接汇报,积极参与国家关于数据交易服务标准体系研究。

此外,全国各省市均在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工作,以期抢占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制高点。

二、湖北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主要进展

湖北省高度重视数字湖北建设,同时就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探索。一是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 将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的重要工作事项。目前湖北正在组织编制《湖北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即将按程序报审。二是不断夯实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截至 2022 年底,湖北省建设 5G 宏基站 8.02 万个,全国第八;已实现全省所有县、乡镇行政区5G 网络全覆盖;武汉市正式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华中地区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汉阳率先上线;建成 37 个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湖北格创东智成为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零的突破。三是积极推动组建相关运营实体。湖北省正在推动组建湖北数据交易集团,建设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场所和交易平台。四是积极推动市州开展试点。支持和指导武汉市在省内率先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武汉市发布《武汉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计划》,拟在电力、交通、卫生健康等领域开展试点,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在省内率先开展数据流通交易。

三、当前湖北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国家层面来看,主要存在数据要素法规制度尚不健全、数据要素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数据要素市场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难点在于数据融合和数据确权。从湖北实际情况看,把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四个环节进行分析,湖北数据要素价值还未充分发掘,数据要素市场尚未形成,主要矛盾出现在生产和交换环节,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原始数据归集不够

原始数据作为生产资料,要解决现有产生数据的统一归集、储存、整理等问题。湖北暂无统筹政务、公共、社会数据融合的机构,存在诸如数据生产和采集方式不规范、数据存储分散、数据处理标准不统一、数据应用不深入的问题,结果表现为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利用率低、数据流动应用安全风险大,出现“数据割据”“数据孤岛”等现象,客观上制约了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化。

(二)数据要素生产不够

数据作为有价值的商品,要解决数据要素生产不够的问题。一是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足。湖北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不快,已有的原始数据还未充分转化成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二是数字场景应用不充分。湖北数字政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仍有多个场景存在未充分应用,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不充分。三是数据资源来源不多。对比贵州、广东等省份,相关行业龙头企业将数据中心布局湖北不多。

(三)数据要素建设和流通标准有待完善

从商品交换环节角度看,要解决数据交换过程中标准统一的问题。一是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模糊。湖北正在研究制定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相关规范,应尽快在襄阳、宜昌试行,相对深圳、贵阳等城市,湖北先行先试速度不快。二是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不明确。不同产生数据的实体或机构采用的数据格式、质量标准不一,对于隐私安全和商业秘密等内容的保护也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尚未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资源确权、登记和交易标准。

四、加快激活湖北数据要素市场的对策

(一)持续加强全省统筹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以打造“全国数据交易改革创新示范和数据要素配置重要枢纽节点”为目标,加快相关立法和政策制度编制,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顶层规划设计、交易机制探索和治理规则构建,尽快出台《湖北省数字经济促进办法》 《湖北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二是明晰管理职责。尽快组建湖北省数据局,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分别发挥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比较优势,引导各地市、各领域构建两级数据要素市场结构。建议组建国有数据资产运营公司和湖北大数据交易集团,探索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公共、社会、市场数据融通融合,逐步实现开放、流通、交易。三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强统筹研判,紧盯国家政策文件制定,支持改革意愿强烈、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市州进行试点,开展数据要素试点申报,在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城市运营等数据密集型行业领域,开展行业性试点申报,探索解决数据融合、数据确权等难点问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经验。

(二)推动数据要素集聚

一是夯实数据基础设施。结合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加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建设力度,不断夯实数据基础设施,争取建成“全国领先,中部第一”的算力枢纽,建成中部数据要素市场枢纽节点,努力打造“算力 +数据”双轮驱动的湖北样板。二是丰富数据应用场景。探索湖北省重点领域的数据产品和数据资源交易,围绕数字城市、金融、医疗、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社会信用、共享材料等六大基础库和长江大保护、精准脱贫、河湖治理、全民健康保障、全民住房保障等各类主题数据库,加快公共数据应用场景开发,深度挖掘产业数据应用场景。三是加快数据资源集聚。加快实现从原始数据到数据产品的生产,聚集获取更多的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湖北省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积极引进数字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加大对数据领域创新的投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加快数据资源集聚,共同推动数据产业链的发展。

(三)促进数据要素流通

一是加快出台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尽快制定和发布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相关规范,并在襄阳、宜昌试行。紧跟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积极争取湖北省在全国标准体系中的试点机会,对标先进省份的创新做法,及时制定符合湖北地方特征和产业发展的省级标准,巩固和强化湖北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领先地位。二是加快制定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标准。研究制定和发布湖北数据资源标准及确权互认机制、登记托管机制、交易监管规则,实现数据交易领域的“书同文”“车同轨”。对省内数据交易进行备案登记、合规监管和风险监测,优化数据要素的开放共享,推动多方数据融合,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建设多领域多方位的湖北省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三是加快推进数据生态体系试点建设。加快建设数据交易场所,按照“1+17+N”模式,统筹 17 个市州和金融、交通、医疗等 N 个不同行业数据要素资源及市场需求,建立健全省级和各地市子市场信息互联的数据交易生态。结合区域和产业实际,聚焦互联网消费、金融、通信等数据密集型行业,以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选取试点地市大力培育数据生产商、数据运营商、中介服务商、数据法律事务机构等产业生态,探索金融支撑和安全保障措施,以点带面推进全省数据生态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湖北要素数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答数字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数字看G20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