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基于《论权威》的文本考察

2023-04-17王浩源桂羽商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11期
关键词:权威党中央政治

王浩源 桂羽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是一般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党、民族、国家前途命运。”[1](P84)1873 年,为批驳巴枯宁提出的反对权威的错误思想,恩格斯写下了《论权威》 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否定一切权威的无政府主义学说进行了深刻批判,成功维护了第一国际的领导。站在新的历史阶段,重读《论权威》 这一光辉著作,对于推动中国共产党实现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凝心聚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论权威》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深刻批判

米哈伊尔·亚利山德罗维奇·巴枯宁,自1840年起便在欧洲留学侨居。在此期间,巴枯宁深受蒲鲁东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巴枯宁认为,一个社会的运转,并不需要依靠权威的策划与治理,而是应该依靠自然规律本身,自然法则就是现实世界中的本质准则。只要遵循自然法,人便能找到自身生活的方式。为此,他宣扬“打倒一切权威”,建设一个“完全自治”的无政府主义社会。面对巴枯宁对权威的种种谬论和歪曲责难,恩格斯撰写了《论权威》 进行批驳。他以工厂生产、社会革命等离不开权威为依据,深入阐释了经济权威、政治权威的思想内涵,突破了一些人对于权威的狭隘认识。

(一)发展生产和维持经济稳定要求确立经济权威

恩格斯指出,权威的出现是一种客观的必然,它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简单的手工劳动已被精密的机器制造所替代,雇佣劳工来耕种大面积土地的大资本家已经替代了小规模的自耕农。这种替代反映出资本主义大工业中联合的、相互依存的机器大生产正逐步取代个人的、独立的手工生产作坊。“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2](P2)机器大生产得以组织形成的先决条件是必要的权威的确立,生产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必须也只能靠权威来解决。总之,权威的产生与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权威与现代工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无产阶级革命和政权巩固要求确立政治权威

巴枯宁反对一切国家与权威,认为正是国家导致了剥削、掠夺与战争。他主张将消灭权威作为社会革命的首要行动。恩格斯对此尖锐地指出:“反权威主义者却要求在那些产生权威的政治国家的社会关系废除以前,一举把权威的政治国家废除。”[2](P5)无产阶级政治权威是与具体的阶级斗争相结合的,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时刻不能放弃自身的权威。“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枪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权威的手段强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2](P5)实际上,革命并不是反权威,反而是权威的集中体现。胜利的无产阶级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加强自身权威,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

二、树立与维护权威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中国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发展、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日益显现、各种不可预见性因素逐渐凸显的复杂局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根本保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

(一)当代中国生产方式的发展需要权威

在经济领域,经济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在于生产方式,物质生产行为构成了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虽然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有所差异,物质生产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主观化,但其本质上仍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生产行为的组织性、凝聚性和社会性特征日益明显。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从国家到工厂再到具体劳动者的各个层面都需要权威的力量去进行组织和协调。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有依靠国家权威,将有限的财力和资源集中到重点领域或重点产业,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这也是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发展成就的关键因素。因此,生产过程中对权威的需求决定了当今中国政治和社会权威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当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任务需要权威

在政治领域,一定的权威是实现社会有效组织的必要条件,没有权威,社会活动就无法组织成统一意志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保证党内时刻有统一的意志和权威,确保全党服从中央,全党自觉践行并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权威主要由党中央领导人的个人权威和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组织权威构成,而作为组织权威核心的党的领导人权威是党中央权威权力结构的支点,是党中央权威运行体系的关键要素。党的领导人凝聚人心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怀,对人民利益的坚守,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专注,勇气、魄力和强烈的使命感,确保了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能够始终保持政治领导力,并将其转化为强大的战斗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进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3](P54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和苏联共产党执政多年后亡党亡国的深刻教训,清楚地表明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更要强调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一)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新时代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培养。历史实践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对全党和全社会具有风向标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锤炼自身政治品格,自觉学习、主动认同和积极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时刻教育广大党员这个“绝大多数”

权威的先决条件是服从,没有服从便没有权威。如果一个党的组织和党员能随意根据个人的想法自由地发表言论和自由地采取行动,党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坚强意志,党的使命任务也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础在全面。广大党员这个“绝大多数”要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加强政治磨砺;要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要在日常工作中致力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切实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P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是党执政为民的充分显现,是党治理国家的稳固根基。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民群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威认同体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权威党中央政治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