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重温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2023-04-17李雅兴杨文文

城市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

李雅兴,李 平,杨文文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

《改造我们的学习》(以下简称《改造》)是毛泽东1941 年5 月19 日在中央宣传干部学习会上作的报告,是学习运动的经验总结和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文献之一,是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学习观的集中体现和经典之作。发表至今虽已80余年,但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仍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重温这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对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1]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对以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错误

根据胡乔木的回忆,《改造》是毛泽东为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消除王明路线的影响,通过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教育全党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2]这里十分清晰地道出了《改造》的写作目的,由此也可推出其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把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中国一步一步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提出了不同的救国方案,但一一破产了。直到十月革命胜利后,先进的知识分子才从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希望,于是开始“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产生,并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然而,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无疑是摆在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大难题。

20 世纪20 年代末至30 年代初,我们党内先后出现过三次“左”倾错误,尤以王明的“左”倾错误为重。这种错误是从主观愿望而不是从客观情况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把苏联的经验绝对化,机械地照搬照抄,用以指导中国革命。1933—1934 年,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反革命军事“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统治地位,他们拒绝接受毛泽东实行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正确建议,坚持实行阵地战,以其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在进攻中实行冒险主义,在防御中实行保守主义,使红军错失了主动出击机会,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但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使红军损失惨重。由于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和主张,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才有了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错误统治的终结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正确领导的开端。然而,由于遵义会议是在极其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召开的,只集中解决了党内最迫切要解决的组织、军事问题,王明“左”倾路线错误还没来得及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彻底肃清,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主观主义的遗毒仍然存在”。[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彼时,王明受共产国际派遣回到国内主持统一战线的工作,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口号,他主张放弃无产阶级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自愿把领导权让给国民党,成为右倾投降主义的代表。王明从“左”倾错误转到右倾错误,看似不可能,实则说明了“左”、右倾错误的相通性——主观主义。由于当时王明仗着共产国际的支持任长江局书记,把长江局搞成了中央第二政治局,其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内有较大影响,曾一度使毛泽东“指示出不了窑洞”,造成党内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混乱。

另一方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急剧增加,党组织规模迅速扩大,新党员中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民、小资产阶级,不可避免地把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带入党内,严重阻碍了我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学习和应用。因此,要提高党员的战斗力,必须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1938 年9 月—11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不仅强调:“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4]而且指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是不对的”,[4]539“‘一切服从统一战线’……那也是错误的。我们的方针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既统一,又独立。”[4]540由此可以看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是对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的一次大批判。然而,主观主义在党内根深蒂固,要彻底清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言:“六中全会对主观主义作了斗争,但有一部分同志还存在着主观主义,主要表现在延安的各种工作中。”[3]373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毛泽东写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以把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在思想上彻底清算党内的主观主义。

二、主要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观

《改造》指出了我们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学习的具体意见,其实质是回答了我们党“为何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的根本问题,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一)列举三种“极坏的作风”,深入剖析主观主义的危害

《改造》站在党领导中国革命二十年征程的历史高度,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党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事业中存在的三种“极坏的作风”,又运用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语言,一一列举了这三种“极坏的作风”在党内的具体表现并摆出了鲜明的应对态度。首先,从调查研究的角度详细论述了党内不注重研究革命现状的不好的作风,明确指出党内收集的关乎中国革命的材料是零散、片面又不成系统的,“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5]其次,严肃批评了党内一些同志不重视、不认真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的现象。最后,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角度出发,分析了党在学习国际革命经验时,不注重本国革命发展事实,只会照搬教条,犯了主观主义大忌的问题。

对于以上三种“极坏的作风”,毛泽东指出党内存在数量很多,危害极大。他认为其严重危害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究其根源,是党内主观主义的影响。《改造》详细列举、分析、论证了党内存在的三种主观主义态度,揭露了这三种态度和党内三种“极坏的作风”同出一源、相互影响的实质。毛泽东在文中用辛辣、警醒的语言明确了主观主义的态度和作风是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出其既脱离革命实际,又远离人民群众,好似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缺少了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革命实况做基础,虚有其表,华而不实。“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5]800主观主义既是共产党、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大敌,又是党性不纯的表现。打倒主观主义、摆脱主观主义对党和革命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刻不容缓。

(二)学习理论知识,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

对学习内容的改造是《改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毛泽东在《改造》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理论知识,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理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首先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马克思主义就被刻入党的灵魂,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夺取了一次又一次革命胜利。毛泽东在《改造》开篇就鞭辟入里地总结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年革命生涯中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最好的真理,是被中国共产党学习、领悟、吸收、掌握和运用的指导中国革命最好的理论武器。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一改近代以来屡战屡败、萎靡不振、前途未明的命运,革命面貌呈现出一派“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的翻天覆地、欣欣向荣的景象。可以说,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焕然一新了;而中国共产党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有了生命和灵魂。显而易见,学习马克思主义始终贯穿《改造》全文。因此,必须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作为首要的学习内容。其次是学习中国历史。毛泽东从正反两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对党认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性。他在文中严厉批评了党内一些同志言必称希腊,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知之甚少,不关注本国发展,过度关注他国历史的极坏的现象,提出进行革命“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5]801尤其要详细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军事史等关乎现时革命发展走向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毛泽东在《改造》中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学习的主要内容还包括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改造》开篇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5]795马克思主义毕竟是外来的,大多数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抓不准学习重点和目的、把握不好学习方法等问题,走了不少弯路,给党和革命事业带来了严重影响。毛泽东在《改造》中尖锐批评了党内一些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5]797的错误做法,旗帜鲜明地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以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目的,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必须使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必须立足中国革命实际,研究中国革命现状,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郑重告诫党员干部要“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要求党内同志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这里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作用,又指出必须立足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此基础上点明了学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三)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实行调查研究的方法

正确、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习方法得当、学习效果倍增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在《改造》中明确指出了改造党内同志学习的具体方法:首先是要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这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前提;其次是大力实行调查研究的方法,这是党深入基层、了解革命现状、做到理论和实际统一、掌握革命发展大势的关键手段。毛泽东在《改造》中明确了这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一是有的放矢,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根思想利“矢”要去精准射击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块矛盾丛生的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现状相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革命效果。二是实事求是,强调这是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作风,是党性的表现,是可以指导革命实践的正确的、科学的、革命的世界观。要求广大党员同志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学好本国历史,灵活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才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一定的世界观决定一定的方法论。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毛泽东告诫我们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作系统地周密地调查和研究”,[5]800-801要在全党大力实行调查研究的方法。“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6]不论是在剖析党内三种“极坏的作风”,还是在批评主观主义的态度,抑或是在表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时,毛泽东都阐明了系统研究和调查周围环境的重要性。调查研究的主体是党员干部,客体是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要借助一切手段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以便获取第一手的最真实最可靠的现实资料。在毛泽东看来,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与群众为伍,拜人民为师,听取群众意见,以获取对中国革命现实情况的真实了解;在此基础上,把群众零散的、片面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并加以科学分析和系统研究,形成系统的、正确的方针政策去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如此,党领导机关的两大基本任务——“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才得以完成。毛泽东重点强调了调查研究对掌握中国革命现状、制定政策策略、夺取革命胜利的关键作用,并提出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作为“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只有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学风才可能在全党培养起来,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才会不断走向胜利。

三、历史意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改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革命二十年的基本经验,揭示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揭示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毛泽东在《改造》中指出,无数仁人志士经过不懈奋斗牺牲,终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和“最好的武器”。至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的问题,毛泽东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指出:要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改造》更加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一经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的面目就为之一新;要去马恩列斯那里找解决中国革命理论、策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这里,毛泽东既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又指出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揭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途径——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毛泽东在《改造》中既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共党史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又对“实事求是”这一来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的中国传统文化命题进行哲学解读,赋予其科学含义,从而揭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又一途径——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虽然毛泽东没有明确提出马列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但他真真实实在践行。

(二)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我党历史上,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曾犯过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即主观主义的错误,他们只从狭隘的经验和书本出发,而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毛泽东在《改造》中主张把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对主观主义态度和马列主义态度这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进行对照讲解。一方面,他尖锐地批评了主观主义的态度,指出抽象的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理论,单纯地为了学理论而去学理论,这是一种反科学的反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际分离”的学风,是没有党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他高度赞扬了马列主义的态度,即应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强调“理论和实际统一”,并把这种态度提高到党性高度。他还“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列主义的方法。如此种种,实际上是在全党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又称为认识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由于核心内容是“实事求是”,所以,这条路线又被称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最早提出“实事求是”这一概念,他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4]522随后,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4]662-663到底什么是实事求是呢?毛泽东在《改造》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5]801这里强调的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既是毛泽东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具体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和阐释,又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毛泽东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告诫我们要坚持用马列主义这个“矢”去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也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列主义的作风,是党性的表现。通过延安整风,1945 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明了正确的思想航程,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四、当代启示:以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改造》作为延安整风的指导性文献,虽发表至今已80 余年,但其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仍然闪烁着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具有穿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新时代新征程,重温《改造》,对我们以学习型政党建设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拓宽学习内容,增强“看家本领”

我们要建设的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毛泽东认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3]178特别重视党员干部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提高革命本领。《改造》把马克思主义称为“最好的真理”和“解放中华民族最好的武器”“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5]796延安整风期间,他要求党员干部至少阅读五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深情地说:感谢马恩列斯“给了我们以武器。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7]《改造》还强调要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中共党史。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要从容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必须增强学习本领,“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8]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9]这要求党员干部既要读“有字之书”,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又要读“无字之书”,通过扎根当代中国强国建设实践,学会从实践中总结发展经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铸魂。要学习“四史”尤其是党史这一“必修课”,系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一切反映当今世界文明进步的新知识。既要抓住学习重点,又要拓展学习领域和学习内容。“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10]

(二)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做到学用相长

坚持学以致用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条宝贵经验。毛泽东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6]181他要求全党边学边干,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在《改造》中指出许多同志学习马列主义仅为单纯学习理论,他们不会灵活运用其解决中国革命问题,这种态度是十分有害的。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对周围环境做系统周密的调查,即注重实事求是。由此,他向全党提出系统周密研究周围环境的任务,并广泛应用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使调查研究成为我党的传家宝。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就迫切需要党的领导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10]406“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11]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

(三)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学习制度建设

制度问题是根本性、长期性的问题。建立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宝贵经验。1938 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设立干部教育部,专门负责领导全党的学习。此后,党中央陆续发出以《中央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为代表的文件,规定了学习时间和学习小组等一系列具体学习制度,并将5 月5 日马克思生日作为学习节,初步建立起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到1941 年,鉴于理论与实际脱节、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的毛病,毛泽东发表了《改造》,开门见山地指出要改造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改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党内学习制度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学习,还专门制定《中央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要求中央、高级学习组做好模范。这一系列学习制度,不仅对党员干部的学习起到约束作用,还严格把学习任务具体到个人,更重要的是培养起领导干部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如期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的中心任务,就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调查之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学习,构建在职干部终身学习、主题教育学习等相关学习的领导机制,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从而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猜你喜欢

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浅谈刑法主观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
浅析李斯特的刑罚观
主观主义概率观溯源及其成就探析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四)
“四个全面”:坚持“老祖宗不能丢”
延安整风运动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