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研究
2023-04-17王学芹
王学芹
(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吉林 吉林 132022)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发展进程,迫切需要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高校毕业生作为多个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是一笔宝贵的资源财富,是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高校毕业生加入高素质农民队伍,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又能为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输入新血液,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满足乡村振兴发展需求。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的意义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均离不开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投入,这为高校毕业生扩充了新的就业领域,拓宽了就业空间[1]。经过系统化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深的理论知识,可灵活地将理论进行应用转化为实践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化发展。同时,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可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智力水平和技能水平,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绿色原生态农业、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速助力,同时也让高校毕业生学有所用,发挥和挖掘自我潜能、磨炼意志,培养其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实现了其自身价值[2]。
二、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现状
(一) 国家给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创造了良好空间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持续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2020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3]。同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支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就业创业群体。从国家层面打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组合拳”,给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契机,以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意义,从而聚焦乡村振兴发展目标定位[4]。
(二) 影响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主观因素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其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高素质人才的鼎力相助。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并未了解到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国家重视的提高,乡村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当下的农村也正逐步实现现代化,一批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得到了蓬勃发展[5]。薪酬待遇和收入情况是横亘在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面前的重要因素,农村出身的高校毕业生认为在城市可以获得更好的工作生活条件,到乡村就业创业就是没出息,没发展。而城市里长大的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由于缺乏对农村的实地考察,对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新农村面貌的认识仍局限在生活环境差、交通不便、医疗落后、生产全靠人力等错误的落后方面,严重阻碍其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选择[6]。
(三) 影响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客观因素
高校毕业生在择业选择“农村”时,还面临着“回去能干什么”的问题。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为例,农村的青壮年多数选择离村工作生活,超过80%的朝鲜族青壮年选择出国务工,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多数为外来人员,并未有效带动本地农村经济产业有效发展,也未形成良好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平台。每年来和龙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多数都是选择入职村镇工作人员,同时学习努力考取公务员,进入乡镇机关。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保障体制需要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国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各级地方政府仍需进一步加快实施,靶向发力顺利保证有意愿的优秀高校毕业生,能够快速有效地连接到乡村振兴发展中去,返乡下乡创业就业[7]。
三、引导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建议策略
(一) 高校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引导
高校要利用专业的教师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促使大学生认清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政策深入理解,引导学生清晰透彻、全方位地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广袤的就业空间。在开展思政教育的同时,还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能深刻理解投身于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自我纠正乡村就业认知偏差,教育大学生应把家国情怀融于不懈奋斗中,将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作为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在职业选择和就业价值取向上应坚持把工作岗位放到国家发展大局中思考和定位,将个人职业发展同社会发展紧密融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学生的大局观[8]。
(二) 利用媒体舆论净涤就业氛围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农村和城市拥有一样重要的主体地位,需要保护和传承,使其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就是人才振兴的最合理途径,而舆论导向是激活这个途径的关键所在。媒体应利用舆论导向,抵制不良价值观的传播,净化社会环境,塑造良好的社会就业氛围[9]。媒体工作者要时刻学习国家关于农村就业的相关政策,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大力宣传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社会价值,并改变人民群众对农村落后的刻板印象,形成城乡就业平等的观念。
(三) 校地合作构建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桥梁
乡镇政府如果想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获得更多人才,就应该有效出击,结合自身地域特点、产业特色、文化氛围等情况,有针对性地与高校进行接触,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形成完善的校地合作机制,使大学生在高校学习阶段就能深入了解农村创业就业环境。在此过程中选择表现出色的大学生进行引导和相关培训,提升其自身专业技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理性的建议,使其个人能力可以与地方乡村振兴建设有效结合[10]。高素质人力资源合理地利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高校毕业生择业时达到学生、学校、地方共赢有效的合作关系,构建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桥梁。
与此同时,各乡镇也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创业和就业的保证体系,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支持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和工作,并加强对他们的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和顺畅的创业就业环境。政府还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在一些有了创业念头的高校毕业生身上,应该建立专门的基金,并为他们提供经验、技术和咨询等方面的支持,让他们把自己的发展融入本地乡村振兴建设的特色产业、文化资源和发展规划中去。在创业起步期,应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和有效的融资渠道。在发展期要想办法巩固他们的创业信心,宣传新的创业就业政策,为其创业发展保驾护航,这样才能留下这些乡村振兴希望的“种子”,使其真心诚意地留下来。促进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对农村的满足感和幸福感[11]。
四、结束语
业由将广,功以才成,人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项短板加快补齐,给高校毕业生返乡下乡创业就业创造了重大机遇。建立国家指导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建设需要、能力培养提升个人素质、服务和管理一体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厚植留才“新沃土”,为乡村建设有志青年抓住历史机遇,踊跃投身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潮流中来保驾护航,实现乡村振兴人才类型多方面的覆盖,从而将人才发展融入到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建设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