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诌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与研究

2023-04-17魏白光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考核院校评价

魏白光,李 涛,于 军

(1.吉林化工学院 教务处,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3.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创新时代的到来和新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机构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1],在新一轮的教育体制改革中更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和制度框架已经基本形成的局面下不断发展,但距离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尤其体现在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

课程考核评价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而且是指导课程教学发展的领航员。课程考核评价通过激励和向导作用,不断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教育目标[2]。

一、高等职业院校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弊端

(一)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过程间歇化、形式单一化,内容片面化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使高等职业教育被教育主体结构发生改变。由于各地方教育资源差距较大,进而导致不同教育背景下培养的生源在高等职业教育学习阶段表现各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由于自身资源有限,并没有针对同一专业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教师给同一专业学生的授课的内容和方法完全相同,致使授课教师只能通过课程考核掌握学生学习信息。但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并没有积极主动应对上述问题,仍以传统课程考核方式为主,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课程考核,考核内容只是为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内容片面、手段单调、反馈局限,而且无法全过程反映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而一些院校虽然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但由于过程设计不够完善,学生参与度低,不仅没有提高课程考核评价效能,而且使课程效果达成度模糊,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评价主体重心偏移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从学科本位模式转变为能力本位模式,这就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评价的转变。以往的课程评价体系中,课程评价主体包括课程的建设者教师和课程的实施者学生,以及管理者学校。而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模式,迫使学校管理者在课程评价体系中占据了实践的中心地位,教师、学生、企业、社会则成为课程评价主体边缘元素。这种课程评价主体重心的偏移,不仅使课程的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比例失调,降低了课程评价的诊断性,继而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如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等。

(三)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评价反馈滞后

课程评价反馈与导向功能是持续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课程评价的及时反馈可以更大程度激发教师的授课潜能[3],避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盲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与评价受到传统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制约,导致课程评价反馈滞后。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评价一般会在学期末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会集中在学期末,通过考试和学校管理层面的反馈告知学生与老师,而此时大部分课程已经结束,致使授课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程度,同时也无法知晓自身在授课过程中的认知盲点,从而导致课程评价的导向作用无法及时发挥,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并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 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评价手段单一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使得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形成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校企联合等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模式不仅能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并且使老师的讲台没有局限在课堂,丰富了老师的授课手段,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在授课前无法掌握学生预习情况、授课时无法师生全员互动、授课后学生无法将学习状况及时反馈等情况。然而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育模式,例如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课程考核方式,不仅无法实现全过程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做到及时反馈,阻碍了教师对课程的动态调整和及时优化,而且使学生只注重考试,不关心学习过程,加重了课程应试效果。造成教学方式和生源学情的脱离,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潜能开发[4]。

二、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发展路径

(一) 转变课程考核理念,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优化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理念的转变是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先导,方向明确,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理念可促使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持续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多年,课程考核评价始终坚持以考查学生是否学会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并以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优秀学生的唯一标准[5]。这种考核理念虽然可以满足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但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本素质和相应的职业道德的考核。而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为此,以现代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出发点,转变课程考核评价理念,将以激发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考核主要内容。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考核方案,以统一的考核目标为前提,创新考核方式。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将课程考核评价与教师考核评价相融合,以制度和政策激励任课教师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课程考核评价改革。优化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强过程管理,真正实现考核过程全程化。

(二) 充分发挥数据驱动功能,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新经济社会模式下,大数据(BD)、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IT)的快速迭代和深度交融已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6]。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极大的契机,“大数据 + 教育”“AI+ 教育”的教学新模式在各高校中蓬勃兴起并迅速发展[4]。然而,多数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数据驱动与教育教学交互的领域中,把重点放在了大数据给教学方式改变带来的便利,忽视了大数据背景下课程考核评价的发展。2018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教学模式,重构教学流程,并运用人工智能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和学业水平诊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综合性智能评价,精准评估教与学的绩效,实现因材施教”[7]。

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受传统理念的制约,只注重外部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自我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而大数据和AI技术的应用,可以将课程考核评价的主体和评价方式多元化[8]。利用大数据的实时监控功能和AI技术的数据分析和信息即时反馈功能,将数字化的信息与实际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为学生建立数字学生档案,结合虚拟仿真和数学建模等工具使评价结果不仅准确和公正,并具有反馈和改进功能。构建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评价平台,学生和教师通过登录个人客户端,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完善自我评价体系,打通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评价壁垒。围绕AI技术的数据分析,不断调整多元评价体系下,评价权重的分配,使评价更注重于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养成。

(三) 以“1+X”证书制度为引领,持续改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

1+X证书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深入改革、缓解职业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脱轨矛盾的重要途径,是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9]。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主要关注育人的效果,“1+X”证书制度的内涵评价指标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突破口。“1+X”证书制度育人效果评价体系主要围绕职业能力与素养、学习能力与成效、发展潜力与就业竞争力6个指标,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紧紧围绕指标,以“1+X”证书制度为引领,把握课程考核评价主要方向,充分利用“1+X”证书制度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产教融合多维联动,持续改进。

(四) 跨越课程界限,建立课程群,强化课程群评价,丰富课程评价多元主体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不仅要满足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承担教育属性,同时还要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承担一定的经济属性[10]。为更好地实现二者的统一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扩展了发展的链条,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大了实践、实训课程比例,与企业共同建成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群就是在此基础上以核心专业课为中心,公共课为基础,以及相关联的实验、实践、实训课程为着力点,建立统筹一体化的课程联盟。借助课程群,可以建立起以学校为学习中心,企业为实践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类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完善理论课程评价指标,动态调整课程群内每个课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指标,以课程群整体达成度衡量学生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目标。丰富课程评价多元主体的同时,使评分标准导向化。

三、结束语

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技能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全面增强适应性,推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过程中,建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拓宽课程考核评价思路和方法,构建能力与知识考核并重的“五化”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过程全程化、考核内容综合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分标准导向化。为高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考核院校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家庭年终考核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