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中国书店

2023-04-17平安

北京纪事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国书店新街口画儿

平安

我对中国书店的第一印象建立并非买书,而是卖书,并非书香,而是韵味,这是因为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步履蹒跚的孩子。

记忆中的新街口新华书店是一位长者,是一位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它的门脸并不大,绿色木质门窗,同样古朴的是那灰瓦顶子。不大的门脸,不大的空间,却也分着里外屋,四周墙面被棕色木质书架包围着。外屋售卖的主要以新书为主,中间区域的长条桌子上则是旧书與特价书。里屋则不同,那里是古籍的天地,当时虽然并不懂古籍是何物,但它们特殊的装订方式与发黄的“脸色”已然让我愿意更多在那里驻足。里屋虽然面积不大,却兼具另外一项任务,收购旧书。在那里,一本破得不像样子的书,也能换出钱来,在当时一个孩子的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也曾见过,工作人员从成袋子的书中细心挑选的目光,也曾见过一本古籍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从“包袱皮”内,如剥香蕉一般露出真容……

当时的中国书店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进门左手边的玻璃柜台,宛若宝藏一般的柜台,笔墨纸砚文气十足,古玩杂项偶有出现,吸引我的则是成摞的洋画儿。当时刚刚步入了校园,拍洋画、弹弹球仍旧让胡同里的孩子乐此不疲。洋画因内容与制作质量不同,也分出了高低中档,因为市场需求巨大,过去各出版社也有染指,正规出版社印制的洋画自然属于精品之列。路边小摊入手产品,用来“战场”实操,从中国书店购买的,则留着看画儿。这画不单是看的,更是读的。最喜欢的是一种民俗画和北京民国风情主题的洋画儿。正面的人物衣着不同,各行各业,更有天桥的八大怪、打把式卖艺、估衣摊小吃铺……背面则用简短的文字加以总结说明,真可谓寓教于乐。或许就是从那小小的洋画儿,我的北京情结与对北京文化的兴趣逐步奠定。

当同学们开始沉浸于《机器猫》《圣斗士》《猫眼三姐妹》《侠探寒羽良》等日本漫画书的时候,我则在中国书店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香。一个学生,自然经济不独立,中国书店的旧书便成为了我的沃土。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旧”与“廉价”可坐在一条板凳上的,所以这也给予了我很多寻觅的机会,总喜欢在旧书的封三处右下角寻找那红色或蓝色、绿色的标有中国书店字样的长方形小印章,印出的小格子里定会写上让你满意的价格。

那是一本薄薄的《燕京八景》介绍,风景背后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历史的厚重;那还是一本《北京的胡同》,扉页处还留存着曾经主人对胡同的感知记录,看来也是一位京情在怀之人;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不单情节扣人心弦,其中的诸多语音,也成为了北京方言的标本……

从买北京图书、看北京文化、感北京风情,到写北京,同样是因为一本旧书而起的。记得小学六年级,便在北京日报发表了处女作,而写作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并不专业。中学时,在中国书店购买的一本《基础写作学》让我打开了视野,也让一份爱好逐步走入专业。我尝试着设计文章的结构,创设着文章的节奏,调度着情节与思绪……伴随创作的成熟,一篇篇小文变为铅字,得以与更多人分享。

时光荏苒,新街口中国书店的木头门窗早已换成金属材质,然而它依然尽量保留着属于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古色古香,倔强地保留着这座城市与书香应有的尊严。

猜你喜欢

中国书店新街口画儿
新街口街道总工会 学习培训重落实 促建会抓服务
庆祝中国书店建店70周年系列活动全面开启
印象·琉璃厂
南京新街口中心区设计研究
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城市精神探究
“美不胜收”“值得珍视”
精美的首饰像幅画儿
动来动去的画儿
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