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vs轻松:中西文化之异

2023-04-16周领顺

英语世界 2023年4期
关键词:幽默感英汉汉语

周领顺

数不清有多少人讨论过东西方两种文化(包括具体的中美文化)之间的不同,但仍然还有可补充的内容。我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遇见一名11岁就到美国上学的中国女大学生,英汉转换,不假思索。她说,英汉转换之间,明显感觉用英语时轻松得多,笑声也多,而用汉语却相反,很难笑出声来,也很难笑得自然。她列举了寒暄语的例子。

她说,用汉语“你好”打招呼严肃,而用英语“How are you doing?”或者“Hello!”“Hi!”什么的,就很难严肃起来。再见时,用英语说句“Have a nice day!”一类祝福的话,也有此感,而用汉语常说的“慢走”,就是笑不出来。如果把英语的“Have a nice day!”翻译成汉语“祝你今天过得好!”,放在汉语背景中照样死气沉沉的,就更别说把“慢走”翻译成英语“Have a slower pace!”或者“Walk slowly!”所产生的深沉效果了。这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吧。

英语文化在骨子里可能就属于轻松的文化。比如,美国人拍照很少有人不笑,是不是发自内心,暂且不论,但把最美的一面示人总是令人愉悦的,也会得到同样友好的回报。中国人拍照要笑是需要一定气氛条件的。再如,你称呼一位年长者,想直呼其中文名字,无论如何也不好意思张口,而如果你叫他的英语名字,便可脱口而出,而且亲切、自然。

是呀,確实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同样的内容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感觉却有差异,这并不是翻译得成功不成功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深层的文化问题,或者说是文化类型问题。中国人在传统上幽默感就不是很强。翻译家林语堂把英语的humor翻译成“幽默”而引入汉语,实在是一个贡献。

就寒暄语而言,汉语使用的寒暄语可能和中国历史上人们的生存状况有关,所以多是问安而不是问候,内容上与人的基本需求和行事有关。汉语见面时说“吃过饭了吗?”“再吃点吧!”“忙着呢?”,草原地区还会问“牲口好吗?”。英语说“Hello!”“Hi!”“How are you doing?”“Whats up?”“What you doing?”。汉语分别时说“有空来啊!”“慢走!”“忙着吧!”,英语说“Have a nice day!”“Bye-bye!”。英语的部分说法虽然和汉语的类似,比如“What you doing?”和“忙着呢?”,但英语那兴高采烈的调子表现为纯粹的寒暄语。当然,现代的“你好”也可以如此,但也不排除因人而异和各种气氛条件的限制。

有人说,谁不会幽默啊。但在中国的传统上,我们有的是笑话,但缺乏幽默感也是毋庸置疑的。

多数人喜欢幽默,但比较中美两国领导人讲话的风格,谁都能看出美国人幽默感十足,中国人严肃有余。美国人随便可以开个玩笑,中国人生怕说错了话。奥运会入场式中国人要走个一本正经,美国人就可以边走边乐。战争题材的电影里,美国人在生命的关头仍不乏幽默,中国人就要微言大义。西方愚人节里西方人玩得开心,中国人学不好惹急了还招人生气。中国和美国都有鬼节,但中国人表现的是敬畏,美国人是给自己的欢乐寻找一个由头。

要是再比较一下中国和美国历史上的老照片,更能轻易看出差异。中国人着装单一不说,面部表情如同木雕泥塑一般。现在的情况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异。试看大学生毕业照,有领导和老师们正襟危坐时,中国的学生一般不苟言笑,而中国学生私下拍的毕业照,却能显出青春活力,与美国学生的精神风貌不分伯仲。说不定,在放不开的文化里,有礼教的成分。在严肃的中国文化眼里,西方人的穿著和举止都不乏怪异。

轻松和幽默的讲话方式、做事方式是目前世界上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之追求,那么老一代和学校教育中何不多些文化交融,让生活多些轻松呢?

猜你喜欢

幽默感英汉汉语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学汉语
幽默感拯救计划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