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分析

2023-04-16周健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子项目喀斯特

【摘要】项目式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是基于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指导,以真实的问题为驱动,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实施的可以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明确的项目研究目标,激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在利用多种方式完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就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展开分析,旨在优化地理教师的项目式学习实施方法,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实践;运用

作者简介:周健(1979—),男,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高级中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话题,对于高中地理学科而言,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地理问题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就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情况来看,不少教师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导致高中地理教学与课程改革脱节。为了改变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教师需要找到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课程改革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指导方法,可以促使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获得探究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项目准备阶段

(一)明确项目

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前提是具备明确的项目主题,教师科学合理地确立项目主题对于后续的项目教学内容选择以及项目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项目主题的确立是项目式学习成功的一半,它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指明方向,提供依据[1]。一个好的项目主题,需要教师以地理课程标准为基础,充分地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以及探究兴趣点,并联系社会热点话题,以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积累经验以及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自然地理类与人文地理类,文章选择自然地理类中的“喀斯特地貌”为项目式学习的主题,项目探究的具体内容为“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项目主题的教学中,涉及内力与外力两大因素对地表形态、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涉及喀斯特地貌的特点,其中包含的信息量较大,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地形、地貌的特点及其对自然的整体性影响,还需要学生掌握人类活动、内力、外力与地表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此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之后。虽然学生掌握了喀斯特地貌的一些基本信息,但是却并不深入,或者是掌握的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建立系统性认知。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项目式学习,教师可以在项目式学习中,融入喀斯特地貌的定义、类型、特点等内容,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从而为子项目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确立目标

教师应根据项目主题与项目探究内容,确立以下项目式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喀斯特地貌的概念及其峰丛山地的特点;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理解生态建设是保障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中,掌握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并获得问题探究能力的提升。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地理资源获取的方法与途径;能够在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强化关键信息获取、分析、整理与归纳的能力;能够在对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分析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锻炼;在经历项目式学习后,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2]。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树立热爱自然的意识,能够主动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建立人地协调观;在喀斯特地貌的相关项目问题解决之后,能够主动地关怀家乡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形成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积极情感。

结合项目式学习确立目标后,教师应继续设置项目式学习的主问题:“如何促进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以此主问题为驱动,促使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分析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与此同时,在对人为原因所造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分析中,学生会认识到人与自然想要保持和谐的发展,就需要人主动地爱护与保护自然环境,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项目开展阶段

(一)制订计划

1.项目内容的设计

根据“喀斯特地貌”这个项目主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学科逻辑,教师可以将项目活动的内容划分为多个子项目,供学生参考。子项目的设计可以起到降低学生项目探究难度的作用,同时也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提供方向,避免学生盲目地探究。项目内容的设计主要有以下方向。

(1)总结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2)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3)分析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存在哪些影响。

(4)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提出改善的建议。

2.合理安排项目探究活动的课时与场所

教师需要根据四个子项目合理地安排课时,调节教学进度。在“喀斯特地貌”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要综合考量,可将项目式学习的课时安排为两周,将项目探究活动开展的场所安排在课堂。在两周的课时内,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介绍、项目引入、基础知识学习以及项目展示评价等任务。

(二)活动探究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作用在于引领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与探究欲望。如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美丽的贫困》视频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可以了解多姿多彩的喀斯特美景。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贵州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如思南石林、荔波小七孔水上森林等,令各国游客赞不绝口。对于当地的居民来说,石林、峰丛以及溶洞等美丽的景色却是烦恼,因为这些美丽的景色造成严重的缺水、缺土问题,而崎岖的山路影响了当地的交通,也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不少人将其称为“美丽的贫困”。

學生通过视频,直观地欣赏到喀斯特地貌所带来的自然奇观,这种视觉的冲击更加容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让学生体会到美景背后人们的艰难求生,达到认知冲突的效果,从而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提供动力。

2.项目引入

确立项目主题,介绍项目开展的具体内容,是项目式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环节,可以保障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具备清晰的认知,从而有序地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通过语言讲述的方式引入项目主题:“贵州素有‘喀斯特王国’之称,但是也正因为喀斯特地貌,导致贵州当地山路崎岖、土壤贫瘠、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同学们能否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呢?今天,我们就以‘如何促进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为主要探究任务,完成接下来的项目式学习内容。”

3.子项目探究

为了降低学生的项目式学习难度,教师应结合主项目的探究内容将其分成多个子项目,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子项目1:喀斯特峰丛山地有什么特点?

子项目1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相关概念以及这一地貌的特点,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喀斯特地貌,要求学生通过相关材料和图片,总结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与地貌特点,为学生的项目探究积累基础知识。学生经过讨论与分析,能够总结出喀斯特地貌中有较多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可溶性岩石会溶于水,或沿着水流的方向被带走,或沉于水底,因此会在地表或地下形成形态万千的地貌,这就是喀斯特地貌。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以及广西等地。

为了让学生了解喀斯特峰丛的概念,引领学生主动地总结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该地貌的景观演变图,学生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在流水的作用下,原本极厚的溶沟逐渐演变成洼地、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接下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归纳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其中一个小组总结了以下几个特点。(1)成片山峰,地表崎岖,山坡的坡度较大。(2)地面多裂缝发育。(3)地表水容易流失,周围多地下暗河。在这个小组总结完之后,教师鼓励其他小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分享出来:“除此之外,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区的降水量较大,且持续时间长,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由此,学生轻松地总结出喀斯特地貌的概念以及特点。

子项目2:喀斯特峰丛山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子项目2的探究,学生需要有明确的探究对象,才能找出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原因。因此在学生开展项目探究之前,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为例,要求各学习小组的成员搜集环江的地形地貌、县区治理情况、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资料,引导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获得关键信息提取的能力。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可以概括环江的基本情况为人口多、耕地面积少、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降水丰富且集中,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总结出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社会历史原因以及自然原因,社会历史原因主要是当地耕地面积少,人口众多,从而造成人地矛盾;不合理开发土地,导致植被被破坏。自然原因主要是受当地气候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山峰坡度大,交通不便。以上诸多原因造成环江石漠化严重,出现明显的生态问题。

子项目3: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师在子项目3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之前搜集的资料和掌握的信息分析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贫瘠、对外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环江当地的经济发展落后。如此,学生激发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了人地协调观。

子项目4: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在此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政府、社会以及个人三个层面,对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促使学生能够完成知识迁移,认识到学习地理的意义,学会关注时事,服务家乡,热爱祖国。

4.制作作品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验项目式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围绕“如何促进喀斯特峰丛山地经济发展”这个问题,制作作品,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不限,由此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三、项目评价阶段

(一)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让学生感受学习地理的快乐,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同时,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分享经验,可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成果展示不仅要求学生理清项目学习的过程,还要求学生表达项目成果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创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评价总结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表现,在结合项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应针对学生的各项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以发挥评价的教学功能,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结合高中地理具体的教学内容,考虑项目式学习的特点,合理地安排项目式学习活动,以促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获得综合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余晶.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地理项目开发路径[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9(Z2):3-7.

[2]孙宝琴.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体会[J].文理导航(上旬),2021(06):47,51.

猜你喜欢

喀斯特地貌子项目喀斯特
车载空气钻井技术在贵州煤层气井表层施工中的应用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别有洞天”的喀斯特王国
喀斯特
————水溶蚀岩石的奇观
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喀斯特地貌区域的应用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钻孔灌注桩溶蚀地质施工技术措施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
贵州地区牧草养殖水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