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园本教研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3-04-16周倩岚
【摘要】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载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起步晚,教师缺乏教研经验、园所教研引领不到位、教研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园本教研的质量相对较低,也使园所发展受到制约。建构学习共同体,可以使新教师立足于“真”问题、“小”问题、“实”问题,用活教研成果,找到高效的园本教研路径,获得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整体提升。文章对G省J县D幼儿园的园本教研现状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园本教研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园本教研;学习共同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
作者简介:周倩岚(1990—),女,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实验幼儿园。
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配套幼儿园面临着园本教研起步晚、新教师多、教师经验不足等现实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幼儿园可为新手教师搭建适宜的成长支架,构建平等对话、互助合作、共商共享的学习共同体,让新手教师借助园本教研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面对的实际问题,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保障幼儿园的教育质量[1]。下文中,笔者以G省J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D幼儿园为例,分析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困境,讨论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
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困境解读
(一)教师的教研知识储备不充分
G省J县D幼儿园的半数教师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并未系统、结构化地学习过学前教育领域的知识,他们需要转变教育理念,补充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而且由于知识储备的不充分,这部分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认识较为浅显,参与教研活动的程度也不够,难以获得有效提升。
(二)幼儿园的教研制度亟待规范
D幼儿园是一所新建园,目前的整体教学目标仍相对笼统,缺乏清晰的行动指导和具体的目标分解建议。在实施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教学组织不够规范,也不够有针对性。而一套规范化、可操作的教研制度,能确保教研目标的针对性和教学的高效性。
(三)幼儿园的教研引领不到位
与此同时,D幼儿园的教研引领也不到位,对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园没有适当组织研讨活动,没能向教师提供及时的帮助。有效的教研活动需要业务园长的引领和指导,园长应当鼓励教师说出问题,带领教师一同分析和解决问题,为教师提供专业上的辅助。而D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通常是自由讨论和个别人发言,并且缺乏画龙点睛的关键成果提炼,这导致教研活动的成效不尽如人意,教研成果推广受到限制。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是学习者以及助学者共同构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团体,共同体内的成员可以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园本教研过程中,教师是需要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升专业能力的学习者,而学习共同体作为支持教师发展的系统,可以精准地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2]。
学习共同体下的园本教研会更有针对性,教研成果更易得到推广。因此,面对D幼儿园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积极建构学习共同体,为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注入不竭动力。
三、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分析
(一)优化教研制度,推动教师整体专业成长
1.确立合理教研制度,保障常态化教研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建立教研制度来研究和解决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D幼儿园这样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应该及时立足园所发展的需要规范教研制度,以确保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学习共同体能让园本教研形成宽松、好学的氛围,让教师产生“我想说、我来说、我要研”的力量,如果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能做出“民主化、专业化、清单化”的教研活动组织架构,那么主动、高效的园本教研合力也会更加顺利地形成。
2.明确角色定位,形成高效率教研
幼儿园需要确立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热情,确保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更多收获,向自觉学习以获得专业成长的模式转变。
(二)多途径构建园本教研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会使得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交流、互动,要想为学习共同体提供合适的舞台,教研活动组织者需要观察、倾听和分析教师,并采取合适的策略,保障教研活动的适切性和有效性。
1.借助問题,鼓励教师参与研讨
(1)基于学习共同体,寻求解决共性问题的一般思路
共性问题指的是普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实际教育问题。D幼儿园为新园,新教师普遍对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缺乏经验,餐点的组织存在以下问题:幼儿等待时间长、幼儿进餐习惯差、“两教一保”的配合不够紧密。基于此,幼儿园可以开展“两餐两点自主实施策略研讨”,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研讨过程中,组织者还应利用问题逐步推动教研进程:第一步,鼓励教师探讨如何高效分餐;第二步,鼓励教师探讨如何解决幼儿洗手、取餐拥挤问题;第三步,鼓励教师探讨如何引导幼儿在进餐过程中遵守进餐规则;第四步,鼓励教师探讨如何进行餐后整理。在问题的引导下,教师会积极参与、互帮互助,产生思维碰撞,探讨出优化餐点组织的一般思路。
(2)借力学习共同体,聚焦解决个性问题的具体方案
个性问题指的是个别化、特殊的问题,要处理这些问题,教师往往需要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个性问题可能是突发状况,也有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解决个性问题有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研活动组织者要善于发现个性问题并积极调动学习共同体的智慧与力量,帮助教师解决个性问题。
D幼儿园的幼儿大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子女,其中一部分幼儿为留守儿童,相对来说,这些幼儿需要更多的关爱,教师需要正视这一情况,幼儿园也需要帮助教师顺利开展教学。基于此,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组织“让每一个孩子融入新集体”的教研活动,引导学习共同体思考如何解决教师面对的幼儿的具体问题。在教研过程中,组织者可以这么做:第一步,引导教师学习相关幼儿心理学知识;第二步,鼓励教师描述班级中存在的幼儿的独特表现;第三步,鼓励学习共同体互动交流,研讨解决方法。
(3)立足学习共同体,提炼对热点问题的深度认知
热点问题指的是学前教育领域或者本地区教育行业所关注的热门问题,这些问题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组织者也应当及时挖掘新理念和新思想,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育行为[3]。
例如,虽然游戏化教学的理念受到普遍的关注,但新教师对于如何实践游戏化教学感到迷茫,部分家长也对游戏化教学有一定的质疑与不解。为此,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开展“关注幼儿、关注游戏、关注发展”的园本教研活动,拍摄幼儿游戏的视频,并组织教师集体分析幼儿的行为,让教师关注游戏的价值,思考该如何利用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2.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课活动,夯实教师专业基本功
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课活动能促使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教育实践,收获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1)一课多研,理清教学思路
一课多研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教研方法,每一次活动和研讨都是对上一次活动总结[4]。
组织集体活动对于幼儿教育十分重要,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组织研讨活动,探讨如何组织幼儿集体活动,帮助新教师探索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规律。在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先进行示范,再鼓励年轻教师据此调整教案,此后组织研课讨论,研课讨论结束后组织集体评课反思。经过这样多轮的一课多研,参与研讨活动的年轻教师可以理清教学思路,解开心中的困惑。
(2)借助环境创设,帮助教师更新理念
开学前,D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提前创设班级环境。然而,教师普遍认为环境创设存在两大问题:照搬环境创设模板、装饰意义大于教育内涵。基于此,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组织“幼儿本位的环境创设”教研活动,让教师理解环境创设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环境创设的质量。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园本教研活动可以按以下思路开展:第一,观看优秀环境创设案例,分析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潜在价值;第二,审视园所的环境创设,剖析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第三,有针对性地寻找环境创设的优秀案例,因地制宜,提出环境改造方案;第四,完成班级环境改造。
(三)深层次推广教研成果,激发学习共同体的成长动力
1.找准问题所在,立足教师实践
在组织园本教研活动时,幼儿园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真问题,着眼小问题,剖析实在的问题。真问题应该与一线教师的真实需求密切相关,为把握真问题,教研活动组织者需通过日常交谈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关注点、困惑点,并对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排序,列出教师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眼小问题则可以确保解决方案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帮助教师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而要剖析实在的问题则体现了教研活动“接地气”的现实要求,只有剖析实在的问题,才能确保园本教研紧紧抓住教师,让一线教师产生共鸣,有动力积极思考、探讨解决方法。通过梳理,笔者发现D幼儿园教师在本学期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游戏观察、如何撰写观察记录、如何做好班级常规管理,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以此为园本教研的重点,带领教师通过学习共同体逐一解决问题。
2.用活教研方法,确保教研扎实有效
建构学习共同体的根本是帮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所以开展教研活动时,教研活动组织者应充分考虑教师的现状,采用灵活多样、成效最大化的教研形式帮助教师积累丰富的教研经验,让教师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在组织园本教研前,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分析问题的解决难度,据此开展大型教研或者时间较短的“微”教研。此外,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适当组织讲座、培训,让教师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在主题审议的过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帮助教师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提升教研能力;还可以引入圆桌讨论的形式,给教师营造良好的交流气氛。
3.推广教研成果,促使教师反思总结
园本教研的成果只有被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为教师成长提供不竭动力。教研活动组织者需要深刻认识到园本教研的这一特性,鼓励教师积极落实教研成果,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
为引导教师形成应用意识,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鼓励教师在参与园本教研时进行行动研究,将解决问题视作行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将此后的行动视作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在这样的行动研究中,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研讨经验和实践经验,对教学活动的认识也会更加客观、深刻。
结语
尽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在园本教研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幼儿园的教研活动组织者可以采取合适的策略构建学习共同体,让教师借助学习共同体参与研讨,体验“教育实践—问题发现—头脑风暴—找到解决方案—再次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并逐渐形成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深度反思的习惯,最终在园本教研中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贫困地区幼儿园教育质量现状与提升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15(12):13-21.
[2]王丽娟.幼儿园教研活动的目的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5(03):61-63.
[3]孟繁华,张景斌.和谐共生:教师教育共同体的理论与實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刘占兰.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9,30(05):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