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会编者意图,优化活动指导

2023-04-16陈晓锋

教育界·A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材解读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开展跨领域学习、发展语文素养的重要平台。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节日”紧紧围绕“中华传统节日”专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力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引,融通教材和生活,领会编者意图,把握内在关联,优化活动指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教材解读;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陈晓锋(1970—),男,江苏省扬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的重要路径[1]。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华传统节日”的教材解读及教学设计为例,简要阐述笔者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教材解读

(一)整體观照,领会编排意图

1.单元编排方式。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以单元形式呈现。综合性学习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成。小学阶段共安排了五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分别安排在三至六年级教材的下册,根据学生年段特征,分别以单元穿插安排和单元整组安排两种形式进行编排。三、四年级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单元与普通单元整体融合,穿插安排,篇章页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层层铺垫,由“活动提示”环节提出具体要求,最后再进行总结,重在展示、评价。

2.训练安排序列。以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为例,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整体有序,层次清晰(见表1),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关联人文主题的同时,重视语文要素的落实;二是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弘扬,强化中华文化认同;三是要求明确,体现序列,学习目标分步推进、渐进攀升;四是明确师生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合作分享,注重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教师开展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要强化整体意识,依托教材,适度拓展,联通课内课外,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过程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提升学习兴趣,发展语文素养。

(二)精读教材,抓准内在关联

1.层层递进。“中华传统节日”是小学阶段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什么是综合性学习?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综合性学习既充满新鲜感,更充满挑战性。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综合性学习,教材进行了创新编排,将“中华传统节日”分为三个学习阶段,分散在课文《古诗三首》《纸的发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后面。这样的安排颇为用心,体现了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的理念[2],一是体现分层要求,分解了学习重点,避免因“集中呈现”让学生望而生畏;二是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设计,分阶段提出活动要求,便于学生拾级而上。

2.策略渗透。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项,一项指向阅读理解,要求“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一项明确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单元课文与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提示”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古诗三首》的第二道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说出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及相应节日的情景。这个要求与“活动提示”的要求“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日的习俗”相呼应。古诗学习紧扣传统文化,在启发学生读诵、理解、悟情的同时,要求学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为开展综合性学习提供思路、做好铺垫。《纸的发明》的第一道课后思考题用图表的形式,以时间为主线帮助学生梳理“纸的发明”的相关信息,对“活动提示”中的“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补充资料”进行具体指导,引导学生强化目标意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路径,提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有效性。

3.提供支架。为了帮助三年级学生顺利开展综合性学习,教材设计了多种学习支架。这些学习支架形式丰富,贴近学生实际,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模仿并举一反三。一是文字提示。“活动提示”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开展资料收集和信息记录活动,明确指出活动的步骤和要求。二是图画提示。插图描绘了一名学生在日历中圈画清明节时间的情景,意在启发学生借助资料收集、深入生活实际来了解我国重要传统节日。三是表格提示。教材给出了一个表格,指导学生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和“节日习俗”等方面收集、记录相关信息。四是泡泡图提示。教材设计了“我打算问问长辈,再去查查相关的资料”等对话提示,用学习伙伴的话语为学生提示了多种收集资料的途径。

(三)突破难点,优化过程指导

1.凸显“自由”,适度干预。“中华传统节日”的“活动提示”的第一个要求是“自由组成小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生自由组建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本着“充分尊重、适度干预、不包办代替”的原则,鼓励学生根据性格、爱好及个人意向等组成小组,并明确组长及成员的分工。具体而言,一要引导学生按照以强带弱的原则组成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二要指导各小组进行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发挥作用;三要组织各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和方案,明确活动内容及完成时间,建立组内评价机制。

2.拓展路径,落实“展示”。活动成果展示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收集、整理资料是展示成果的前提。教材对如何展示活动成果进行了具体提示,第39页“活动提示”要求学生“整理收集的资料”“补充资料”。教师要结合课文、泡泡图提示等,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从节日的演变、节日的传说(故事)、描写节日的诗词、文章等多方面归类、整理、充实资料,多角度了解节日的丰富内涵。教材第44页要求“展示活动成果”,用四个泡泡图进行了示范。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以PPT、视频、表演等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3.习作指导,重在“内容”。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之一是“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将综合性学习与习作相结合,充分彰显了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独特价值。三年级是习作起步阶段,有了请教长辈、收集资料等实践基础,有利于解决学生习作“无话可说”的难题。在开展习作指导时,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区分传统节日与节日;二要引导学生明确习作的内容,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三是要引导学生明确读者意识(写给谁看),努力把“过节的过程”或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小组成员在收集、整理、体验、交流的基础上,自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家是怎么过节的或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让小组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3.要求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对其他小组的评价活动,学习借鉴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

(一)说过节

1.组织交流:最近,同学们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进行了学习、研究,收获都很大。请说说以下哪些节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旦 劳动节 儿童节 教师节 国庆节 腊八节

2.成果汇报

(1)你最喜欢过哪一个传统节日(强调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请结合课前准备的照片、视频或绘画作品等资料说说自己家是怎么过节的。

(2)组内同学相互提问(引导学生从节日名称、时间、地点、过节过程等方面进行提问、交流)。

3.指名汇报,师生轮流提问

4.教师归纳

春 节—写春联,贴“福”字,挂“欢乐”,吃团圆饭,拜年

元宵节—包元宵,闹花灯,猜灯谜

清明节—扫墓,踏青,放风筝

端午节—包粽子,挂艾草和菖蒲,缠百索,编鸭蛋网,赛龙舟

乞巧节—浮针乞巧,吃巧果,看巧云

中秋节—吃月饼,赏月

重阳节—登高,赏菊,吃重阳糕

5.教师小结:我们中国人都特别看重“过节”,因为传统节日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浓缩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所以,我们不仅要过好中国节,还要说好中国节、写好中国节。

(二)写过节

1.出示教材习作要求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2.学生沟通交流

(1)这篇习作的内容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

(2)这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是怎么过节的。

(3)这篇习作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3.启发思考、交流:你和家人是怎么过节的?在节日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故事?

4.组织辨析:学生交流的内容(事例)是否与过节有关?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理由。

春节和小伙伴玩游戏 春节给长辈拜年

元宵节玩花灯 端午节跟奶奶学包粽子

中秋节全家人游瘦西湖 重阳节陪爷爷奶奶观赏菊花展

5.指导学生把“过程”写清楚

(1)出示例文片段

啊,桌上的盘子里全是粽子!鲜肉粽、咸肉粽、蜜枣粽……奶奶笑眯眯地指给我看。看得我直咽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拎起一個粽子,三下两下地解开绳子,小心翼翼地揭开层层粽叶。啊,好香呐!黄灿灿的饭团呈现在眼前,一颗颗糯米粒油亮饱满,像一颗颗可爱的小珍珠。是我最爱的鲜肉粽吗?我满怀期待,用筷子把粽子轻轻分成两半—果然,两大块瘦肉稳稳地躺在饭团中间。我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太棒了!”我夹起一块肉,细细一嚼—哇,咸中有味,满嘴生香!再夹一些喷香的糯米和着吃,那感觉简直没法说了。

(2)默读例文,思考:小作者是如何写“吃粽子”的?

(3)组织学生交流

重点提示:

①按先后顺序把“吃粽子”的每一步都写得明明白白。

②在写“吃粽子”时,把小作者看到的(粽子外形)、尝到的(味道)及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都写得很具体。

小结:在写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故事时,要按照一定顺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具体。

6.学生完成习作,教师适时指导(引导学生对照板书和评价表完成习作)

(三)晒过节

1.小组讨论:围绕“中华传统节日”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时,同学们除了用习作记录过节的习俗或故事,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展示学习成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4页相关内容)

2.小组汇报交流

(1)讲述故事:介绍节日习俗的由来,讲述与节日有关的民间传说等。

(2)作品展示:请老师、同学品尝自己或家人制作的粽子等食品,演示(讲述)制作的方法。

(3)现场体验:开展写春联等活动。

(4)诗词诵读:小组诵读与节日有关的经典诗词等。

(5)创意表演:小组编排、表演情景剧等。

(6)视频演示:播放小组拍摄的学习活动小视频等。

3.小组确定展示方式并分配任务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组长带领下,明确任务分工、完成时间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组内成员要相互协作,主动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

4.小组成员按分工完成任务

5.小组展示交流

6.总结评价

(1)评选“最佳展示小组”“最佳合作小组”等,交流收获与建议(可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评价)。

(2)教师点评,在充分肯定学生表现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教材解读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新授课解读
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单元教学模式下,如何进行教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