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融合教育背景,加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2023-04-16王娟

教育界·A 2023年8期
关键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特殊儿童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别于普通儿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重视。在当前的教育条件下,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关注。文章详细分析了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简介:王娟(1990—),女,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特殊儿童身体、心理等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在对这部分儿童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固守传统的教育方式,而应该积极地应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一些学校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融合教育的概念,即通过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融合,为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融合教育背景下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学校与教师之间要相互配合,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一、注重存在,引导其正确认识自我

(一)认识自我,加强相互合作

为更好地对特殊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引导,教师需从根本上重视他们的存在,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特殊儿童心理脆弱,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虽然渴望别人的关怀与爱护,却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要对他们这种矛盾的心理有正确的认知,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存在,让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并对这些优势加以开发与利用。有一部分特殊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愿打开心扉,也不愿寻求别人的帮助,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教师要鼓励他们与其他儿童开展合作。

比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这些特殊儿童在交流时注重肢体语言的表达。一些特殊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听不懂、学不会、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们的学习状态、心理变化,全面掌握他们的情况,及时纠正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良行为,如在课上发现他们做小动作等情况时,要及时采取温和的方法加以指出,让这些特殊儿童时刻有“老师在关注我”的想法,更加认真地听课。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必须通过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动,科学分组,以确保每个特殊儿童都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注重辅导,开展心理辅导

特殊儿童因为先天能力的不足,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在引导特殊儿童认识自我的過程中,教师需重视对这些儿童的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心理辅导。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学习积极性不高,身体状况较差,缺乏安全感。小学教师在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身体情况,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这些特殊儿童逐步克服心理障碍,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教师要考虑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身体、心理等差异,引导特殊儿童从更深的角度认识自己。根据现有的很多研究,特殊儿童在健康检查时,头疼、腹痛等症状的检出率偏高,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很多时候是特殊儿童的心理问题所导致的。特殊儿童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下,可能会引起生理反应的异常,而这些特殊儿童又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身体情况,在对医学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会将身体的不舒服归结为身体异常。为避免特殊儿童出现这些问题,教师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帮助这些特殊儿童系统地认识自己,在分析主客观因素对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的同时,让这些特殊儿童学会用自我保健的方式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善于用德育课堂上学习的思想观念调节身心。

融合教育强调为特殊儿童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力求教师所创设的教育环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符合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强化对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

二、注重价值,引导其正确评价自我

(一)创造机会,体现自我价值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特殊儿童创造机会,让他们体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1]。特殊儿童由于自己的心理和身体特点,很难按照普通儿童的标准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无论是在学科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上,教师都应该为他们额外创造机会,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空间,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使这些特殊儿童更加善于发挥自身的长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我价值体现可以让这些特殊儿童克服心理障碍,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心态。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特殊儿童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让特殊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减轻思想负担。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特殊儿童无法正确回答,教师就可以组织特殊儿童阅读一些简单的词语、句子或练练字,让他们在这些简单的活动中收获幸福,体验成功。如笔者班级内有两个右手有残疾的特殊儿童,他们用右手写字有困难,只能利用左手写字。在德育课堂中,教师要让普通儿童正确对待他们,不能歧视他们,并为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一些惯用右手写字的儿童在看到左手写字的情况时,会感到比较惊奇,发出赞叹,而这些赞叹能让这两个右手有残疾、只能用左手写字的特殊儿童增强自信心,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与自身独特的优势。

在融合教育条件下,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重点性的教育内容,教师需从根本上意识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区别,给予这些特殊儿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克服心理障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完善体系,构建教育体系

为保障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逐步在学校内部构建针对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对特殊儿童开展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根据他们的心理表现和行为特点,为他们提供全面且多样的心理健康服务。学校内负责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师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能力,应用崭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遵循更为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路,深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

学校应根据学校内特殊儿童的数量、身体和心理素质情况,配备足够数量的心理健康教师,并为这些教师提供培训机会,如以一年为周期,轮流安排教师进修学习,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知识,并将新式教学方法带入学校,在培训、工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应根据班级内特殊儿童的具体情况,为特殊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在每节课后都要对特殊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在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时,教师需进行全面的教育规划。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教育工作开始之前,教师应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注重健康,引导其正确信任自我

(一)拨云见日,点亮自信明灯

特殊儿童的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或许会认为自己与普通儿童格格不入,因此很难与普通儿童融合成一个整体。缺乏自信是特殊儿童最大的问题,他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存在自卑、自闭的心理。要想帮助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教师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拨云见日,点亮他们的自信明灯,使他们重建自信。

特殊儿童自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特殊儿童对自身的认识不足,还有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如教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等,一些细微的言行都有可能打击他们脆弱的心灵,让他们蒙上自卑的心理阴影。特殊儿童特别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他人的肯定与信任能幫助他们树立自信。因此,教师要多鼓励特殊儿童,教导班级儿童相互尊重、团结、友爱、互助。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开展“放大镜”游戏,引导儿童夸夸同伴,寻找特殊儿童的优点,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教师还可以组织儿童开展“说声对不起”活动,引导普通儿童真诚地向特殊儿童道歉,抛弃歧视眼光,表示友好相处的态度,营造尊重、平等的环境。教育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教师要设法推走特殊儿童心头的乌云,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房,点亮他们自信的明灯。

(二)深度融合,提升社交能力

很多特殊儿童都有心理障碍,不愿意与人交流,只想待在独立的空间,长期处于这种情况,教师很难保障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为特殊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他们提供新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注重深度融合,让每个特殊儿童都可以在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下,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自觉、自愿地与其他儿童、教师交流,能够在交流中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形成较强的社交能力。

以班级中的某个特殊儿童为例,她的心智发育较慢,但却非常喜欢教师和同学,每天在校门口、学校内见到学科教师或者班级同学时都主动打招呼,当别的同学存在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时,她也会竭尽所能帮助他们,教师和她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为了更好地促进该特殊儿童的心智发育,教师鼓励儿童在课下多帮助她。很多女生会拉着她一起上厕所,帮她打水,处理生活上的小事,而男同学会主动帮助她分担一些班级卫生工作。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该特殊儿童很快适应了班级生活,也知道了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快速融入集体生活中,心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在学习和生活中基本可以自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需注重特殊儿童的社交能力培养,让他们在集体环境中锻炼自身的社交能力,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养。

四、注重成长,引导其正确完善自我

(一)躬行践履,实践助力提升

“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实践可以帮助解决。”[2]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除了说教明理,更重要的是让特殊儿童躬行践履,用实践助力特殊儿童的能力提升。教师要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设计丰富的实践性活动,给特殊儿童搭建亲身体验的平台,引导特殊儿童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换位思考,形成同理心,从而不断提高认识,提升能力,完善自我。

为了增强实践体验的效果,教师要多开展情境式活动,创设真实生动的活动场景,为特殊儿童设计有趣的活动任务,提供结构性、操作性材料,引导他们亲手做,动脑思,用心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动手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开启心扉,破冰筑梦,不断完善心理,提升能力,强大自我。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特殊儿童开展多样化的手工制作活动,引导特殊儿童用旧挂历纸、易拉罐、布条、树叶等材料制作服饰、花盆、贴画等各种手工艺品,在活动中营造宽松的氛围,任由特殊儿童自主选择材料,自由进行设计制作,不给他们设门槛,提要求,让特殊儿童没有心理压力,无拘无束地动手制作手工艺品。当然,在特殊儿童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既要为特殊儿童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充分进行实践体验,同时要对特殊儿童格外关注,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援手,予以点拨指导,帮助他们迈向成功。

(二)循序渐进,开展集体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对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组织的排队做操等活动可以锻炼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教师在对特殊儿童开展教育时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他们组织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这些集体活动的过程中,逐步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其各方面的素养。

如升旗仪式这一室外活动很容易调动特殊儿童的参与兴趣,在规划这类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儿童划分为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升旗手和护旗手。升旗仪式是大型活动,很多小学生都会参与,而升旗仪式在每周一举行,可以让特殊儿童在参与此活动时有更强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快速适应大型集会活动场面,在活动中接受精神上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难度大,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从融合教育的理念和背景出发,注重集体活动内容、形式的创新,让特殊儿童积极参与这些活动,积累活动经验。

心理健康教育在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要将融合教育理念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方面面,让特殊儿童接受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邓芳,邹春明.特殊儿童体育游戏的创编策略探究[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12):45-47.

[2]孙忠杰.如何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儿童的积极心理[J].吉林教育,2016(32):62.

猜你喜欢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特殊儿童管理的教育困境及解决对策
西安市特殊儿童教育权法律问题研究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