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学习系统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2023-04-15朱晓美
朱晓美
超星学习系统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朱晓美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理学院,辽宁 抚顺 113001)
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对后续专业课内容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为了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实现主动学、动手学的目的,本文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以超星学习系统为平台进行课程建设,最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多元,教师教学模式更丰富。此次改革不仅做到了教学上的因校制宜、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创新,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为高校数学的教学工作带来更积极的影响。
超星学习系统;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混合式教学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迅猛发展,探索更高效的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改革方向。本文是为深化教学改革、致力于教学方式多样性改革而进行的研究。考虑到慕课没有指标点考核等问题[1],将超星学习系统这一新兴媒体平台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外能有针对性地预习和复习课程,上课时进行查缺补漏,课后设置辅导答疑,使学生与教师进行更深入地交流,共同研究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这样,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后辅导答疑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超星学习平台的使用方式较为便捷。此次教学改革充分利用超星学习系统操作简单、形式多样等特点,设置课前导学、授课视频、课后测验等相关内容,完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实时进行课程进度的调整。本次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高等数学课堂中。
一、课程建设
基于超星学习系统的课程建设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团队、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2]。
(一)教学团队的建设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整个课程建设的基础,有了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才能够有高质量的教学质量。高等数学作为数理教研室的核心课程,其教师队伍是由一支坚持立德树人、师德高尚、能力精湛、结构合理、教学育人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组成,为教学课程内容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根基。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系列讲话精神,领会讲话内容的深刻含义,并以此精神为要义,制定教师团队的活动计划。
1. 互听课。教师之间互听课,相互学习,通过同行听课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课程教学进行不断完善。通过教师团队的集体说课,取长补短。
2. 录课。对课堂中的授课内容进行录制,由教学团队的教师集体讨论,给出最佳修改策略。
3. 评课。教师之间相互评课、进行打分,通过教师间的评课制度,激励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 磨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可以通过磨课的方式对新教师以及青年教师给予意见和建议。通过磨课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5. 集体备课。高等数学教学团队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质量,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课程内容的建设
在课前,根据授课内容编写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授课教案。
1.教学大纲。课前准备教学大纲。在教学大纲与人才培养方案匹配的条件下从整体上罗列出每一章需要学习的具体知识内容,并且教学大纲中也介绍高等数学课程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课程简介、对各专业毕业指标点的支撑、课程性质、课程教学目标、学时、考核方式等内容。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考核方式中增加学生讲题与课堂讨论的考核内容,进一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学日历。制作教学日历。在宏观的角度下对课程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并且将每节课学习的课程目录进行整理,完成一学期的教学计划。
3. 授课教案。高等数学课程配备每节课的授课教案,教案中包括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后作业题等内容。
(三)教学资源的建设
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关键步骤。在超星学习系统中,上传课程的相关教学文件和授课视频,目的是帮助每一名学生学好高等数学这门课,通过教师团队自己录制视频,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视频内容更适合本校学生学习[3]。
1. 导学与授课讲义。在超星系统中,上传导学部分的内容,介绍本节课的重难点,包括课前需要预习的内容提纲,将课程的教学环节交代清楚,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课堂中的环节,为出色完成教师在课堂中布置的各个模块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对本节课课程内容进行压缩提炼,编写授课讲义,并发布到超星学习系统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参考的授课内容。
2. 授课视频。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校的教学大纲,超星系统的课程都是教师自己录制后上传。课程以微课的形式录制,讲解课程内容时用通俗的实际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习起来较为轻松,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将课程内容进行切割,每个视频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这样不仅避免长时间的线上视频学习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4],同时分模块学习并进行专项练习也能够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对课堂内容接受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超星系统中上传的授课视频进行补充学习。授课视频的分享不仅能够提供给学生预习及课后复习的学习资源,同时对于病假及事假的学生也可以在课后将落下的课程进行补课学习,这样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跟上课程的进度。
3.测验。在超星系统中设置测验模块,这样学生在课后学习完相应的课程后,可以点击测验模块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检验,并且教师可以在后台统计学生的测验成绩。通过后台数据提供的测验成绩分析出成绩较好和较差的学生名单,能够更好地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每章安排一次阶段考核,对测验成绩低的学生给予课后的辅导答疑,并督促学生观看超星学习系统相关课程的授课视频;对于测验成绩高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样,保证了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
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为了适应创新型社会的需求,将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在超星学习系统课程资源建设完成的情况下,高等数学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同步进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课前
课前学生根据超星学习系统中已经上传的导学文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并且结合超星平台中上传的本节课的讲义观看授课视频,为线下的学习做好预习及复习,确保上课过程中能够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参与教学设计的环节。学生看完授课视频要做配套的测验题,通过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较为薄弱的知识点,可以有针对性地第二次观看授课视频,最终使得学生对重难点有更好的理解。
(二)课中
1. 互动。上课伊始抛出两个问题,一道题是对上节课内容的一个回顾,第二道题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引入,请学生分析这两道题的做题思路并讲解,当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别人的时候,表明自己已经学会了该知识点,同时也是对知识点的又一次深入的理解过程。除了学生主动发言之外,在课中也增加了讨论环节,对学生设置了学生分组,小组可以讨论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最终每组随机抽取一名代表讲解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增加课堂互动考核指标点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章节测验。测验是对该阶段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因此每一章的学习内容结束后都会有章节测验。测验题发布在超星学习系统中,通过试题题组的形式组成20套不同的试卷,这能够保证个性化试卷,通过题目乱序与选项乱序保证每一名学生抽到的试卷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保证了测验成绩的真实性,以便教师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需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交测验,全部学生提交测验后超星学习通会自动显示成绩及正确答案。针对学生的错题教师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3.课程思政。为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高等数学课程中加入了课程思政内容。比如,讲数列极限时,引入了刘徽割圆术的例子,体现了中国古人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刘徽割圆术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讲极值时,可以引入北宋作家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以解释极值的概念,同时可以用“山外有山”表示极值不一定是最值这一概念,告诉学生对待事物要认识全貌,不要因暂时的低谷而一蹶不振,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就得意忘形。在讲授定积分定义时,介绍“化整为零”的思想,映射出“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处理事情的认真态度,培养学生要做好身边小事的良好品质。
(三)课后
1. 布置课后作业并及时批改。为确保学生课后巩固课堂内容,在每节课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每次课后抽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找到作业错误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下次上课时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反馈。根据作业的反馈,学生及时修改。这样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2. 课后测验。在课后,进行个性化测验,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上的观察及课上测验的成绩,每周一次进行课后个性化测验,选定部分学生来进行课后的巩固测验。对这一周内容掌握不好的学生及时给予答疑,这保证了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3. 辅导答疑。由于高等数学概念抽象且偏难理解的学科特点,学生往往在学习之后遇到很多问题,因此课后辅导一直是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及讨论情况先观察出哪些学生需要课后进行辅导,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辅导计划。同时,对课后遇到问题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超星学习系统可以提供学生视频观看时长和课后测验的成绩。通过调取超星学习系统的相关数据,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确定课后辅导答疑对象,这样,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答疑,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帮助学生解决了数学问题。学生的疑惑解开了,对高等数学课程也就不排斥了,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便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对知识掌握不太好的学生进行督促及辅导答疑,争取做到不让一名学生对数学失去信心。
4. 课后反思。作为高校教师,要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点滴积累,从上好每一节高等数学课开始。为了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中的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认真分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确保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更高效进行。
三、结束语
现如今,国家大力推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及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更应当跟上最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利用超星学习系统进行课程建设,尝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改革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爱上大学数学。同时将课堂活动形式设置多样,互动环节增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使教师更加热衷于投身在教学改革当中,不断吸收有效的教学经验,尝试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次教学改革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取得相应成绩的同时,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实践中探索更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使改革成效发挥到最大。
[1] 单凤君, 张婷婷, 王蕊. “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下的课程重构与教学实践——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为例[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3(4): 122-125.
[2] 冯云丛, 张丽娟, 徐中宇, 等.《离散数学》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共享建设与应用[J]. 电脑与信息技术, 2021, 29(4): 75-78.
[3] 李永明, 张伟. 高等数学课程线上辅助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3(2): 115-117.
[4] 张荣芳.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实践[J]. 电子技术, 2021, 50(8): 178-179.
[5] 李晶, 郭强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高等数学”课程建设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27): 61-64.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1.036
G642
B
1674-327X (2023)01-0136-03
2021-09-13
朱晓美(1989-),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付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