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艺共向并进,文化活态传承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高校舞蹈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路径分析

2023-04-15

戏剧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舞蹈传统

毛 茜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教育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深刻论述,并多次组织开展全国教育大会。为推动相关教学措施得到更好的贯彻与执行,教育工作者应在不同教学阶段中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锻炼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1]。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关乎国民素质的整体状况。舞蹈教育可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职业技能,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建设高校舞蹈课程体系的迫切性

(一)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核心价值观

以中国古典舞为语汇,以传统优秀诗词为蓝本,引导大学生观赏古典舞蹈的表演细节及音乐特征,可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使其气质更加优雅,并对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艺术形成强烈认同,进而认可并践行中华文化所承载的精神价值[2]。舞蹈不仅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宣泄情绪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完善的人格。同时,高校是落实国民教育的主体之一,高校的舞蹈课程设计应以传统文化为基础,联合古典诗词吟诵及古典舞学习推动学生系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诗、乐、舞三者的联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情趣,并让学生养成将道德认识转化为日常实践的思想及行动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

(二)巩固内外兼修,发挥舞蹈功能

目前,高校艺术教育的关注重心大多在传递专业技能,或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艺术表演及比赛,并未认识到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性,尤其对在文化素质教育中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舞蹈教育的目标不仅在于根据教学大纲传递知识,引导学生具备相关的学科素养和学科情感,更在于发挥舞蹈的价值,真正把舞蹈“陶冶情感、启迪智慧、寓教于乐”的作用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高校在建设舞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效元素,突破旧有教学模式,在课堂教育中引入音乐、诗歌、地方特色舞蹈等知识,有效拓展舞蹈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有更加通透的了解,通过接触传统舞蹈,学生会将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心灵归属,并自觉体会身体的韵律,感悟传统艺术的美学要素。与此同时,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让学生身心合一,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除此之外,舞蹈教育课程也涉及音乐、诗歌、礼仪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对多种审美知识的全面掌握可使学生对舞蹈艺术形成更全面的认知,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艺术语言表达能力将得到提高,继而形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担当意识[3]。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建设高校舞蹈课程体系的现实难点

(一)舞蹈课程内容亟待完善

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不同专业的舞蹈课均有不同的教学大纲,但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设计明显无法满足舞蹈教学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师资力量、课时设计、场地安排、设备配置等多个因素导致当前阶段的高校舞蹈教学依旧偏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极为关注训练学生的基本功及编排舞蹈的能力,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与此同时,舞蹈课程有极为丰富的知识内容,但舞蹈课堂时间较短,二者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甚至存在部分初次学习舞蹈课程的学生便需要进行工作实习的情况。这加大了舞蹈专业课程教师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难度,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舞蹈教学并推动教学理念的全面贯彻成了“近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二)舞蹈课程理念缺乏渗透

高校舞蹈课一般都会设置较为丰富的舞蹈类型,包括芭蕾舞和民族舞、古典舞等,但如果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将其与传统文化割裂,就无法保障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会导致表演者的舞蹈动作缺乏灵活性,舞蹈表演难以引发共鸣,大量学生过分追求舞蹈动作的标准化,而忽视了艺术美感的体现,所展现出来的舞蹈动作并不能体现出艺术魅力及美感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浮于表面,无法深刻体会舞蹈动作所承载的精神内涵,部分学生片面认为学前舞蹈教育专业的学习宗旨是传承舞蹈技能及教学方法,并将传统文化课与舞蹈课割裂,并未清晰认识到传统文化课对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价值,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未来从事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时面临许多问题,并使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逐步丧失。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建设高校舞蹈课程体系的实践路径

(一)课程建设理念及定位

审美教育课程应将学习儒释道美学范式作为核心,审美教育课程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相呼应,其实践方式为中国古典舞舞蹈词汇,核心目的在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实现建设中国审美体系、吟唱传统诗歌、学习中国古典舞蹈、凝聚民族精神的有机整合,对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认识进行启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古典文化及礼仪文化的内核,推动大学生自觉将传统文化作为心灵归属。审美教育课程体系涵盖当代审美观念及精神追求,寄托了实现文舞相融的教育理想,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舞蹈课教师应该将自身的教学方向设定为优化课程体系,同时,采取全新的课程教育模式,引导学生获取真实的情境学习体验,随后,教师需要重新启用评价这一环节,根据优化原则,推动舞蹈课程发展出自身的特色,并以此作为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帮助学生养成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对高校舞蹈课程进行综合建设。首先,要加强实践与舞蹈基础的关联,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肢体动作示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舞蹈规律,并对舞蹈动作所承载的民族情感形成深刻理解。其次,注重预见性,在创新中带领学生认识舞蹈专业的相关学科,正确认识当代社会对传统舞蹈的发展要求,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古典舞和民族舞之上。再次,舞蹈课程建设的最大追求为传承舞蹈文化,教师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机融入舞蹈技能,使舞蹈的文化内核得到进一步凸显,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即兴创作”的核心能力,有效展现民族舞蹈歌舞同在的特征。最后,舞蹈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应该与实践保持统一,教师要动态把握学生的生理情况及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科学而有针对性的指引。学校应该分析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兴趣转变,设置选修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为学校创设新的特点。

(三)课程建设要点及途径

1.加强文化熏陶,渗透传统文化

舞蹈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舞蹈文化及舞蹈表演艺术,特定的舞蹈文化是学习相关舞蹈技巧的基础。舞蹈用肢体动作承载艺术内核及美感价值,学生透过舞蹈动作可感悟其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并从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对舞蹈产生亲近感。基于上述情况,学生参与舞蹈学习之前,首先要领略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并将其与舞蹈动作相结合,使肢体动作成为传达舞蹈精神的重要媒介。舞蹈教师应加大传统文化的普及力度,积极创设文化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环境。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会有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会以昂扬的态度参与舞蹈学习,学生也会更加热衷于拓展学习舞蹈的途径,通过积累舞蹈文化知识提升艺术修养,并对舞蹈艺术形成系统认知,保持对舞蹈学习的兴趣。

2.革新教学思维,整合舞蹈课程的资源设置

教学思维的革新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方法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构建完整的舞蹈课程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并将此作为建设舞蹈专业教学课程的基本原则。以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为核心,逐渐增加与之有关联的传统文化课程,为学时及学分等作出明确规划。同时,要以地方特色舞蹈为核心丰富课程体系,推动专业学习与传统文化传承同驱并进[4]。其次,高校应该拓展舞蹈知识数据库,以民族舞蹈和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聚焦传统舞蹈体系,广泛搜集与之相关的书籍、报刊和影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接触优秀历史文化的平台,同时,向学生讲授舞蹈的历史,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和地方舞蹈形成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时,增设相对独立的传统舞蹈训练专业教室、舞蹈表演排练厅等,配备相关的经典舞蹈及地方特色舞蹈服饰和道具等,为师生提供质量更高的舞蹈表演教学资源。再次,高校应根据理论教学及形体示范的相关内容适当增加教学方法,例如,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的加持下,开设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优秀舞蹈、影视节目的学术研讨会,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3.注重教师培训,强化舞蹈课程的师资建设

提升教师舞蹈教学水平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以提高舞蹈课程教学效果为追求,真正履行高校舞蹈课组织者的职责。高校应该打造规模更大的专业舞蹈教师团队,为全体教师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舞蹈教学研究。学院可采取外派学习、专业培训等方式,推动教师专业技能的更新,同时专门为舞蹈专业教师提供传统文化培训,引导舞蹈教师提升道德修养,使教师对传统文化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并自觉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重要的教学素材。

四、结语

最后,应该发挥舞蹈课堂教学所潜藏的文化感染功能,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对舞蹈教育的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灵活创作,鼓励学生自主编排优质舞蹈,推动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舞蹈教学获得更好的教学反馈。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舞蹈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冰上舞蹈搭档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我和舞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