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教师教授传统剧目《二进宫》有感

2023-04-15石晓珺

戏剧之家 2023年9期
关键词:青衣吐字行当

石晓珺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上海 201102)

一、传统戏“开蒙戏”的定位

学戏要从学开蒙戏开始,这是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什么是“开蒙戏”?就是进入戏曲表演专业学习的第一出戏。学习戏曲表演“开蒙”非常重要,因为戏曲的学戏练功都在幼年(十岁以前),“开蒙戏”如艺术的种子,将对演员的基本戏曲表演风格、戏曲美学观念打下终身的烙印。

前辈传下来的青衣行当的“开蒙戏”一般都是《女起解》《二进宫》,这两出都是以唱为主的青衣戏。《女起解》与《二进宫》又有所不同。《女起解》虽然也有几句二黄唱腔和一段反二黄唱段,但大多是大段的西皮唱段,因此,只要是学习旦角行当的孩子,都用《女起解》开蒙。《二进宫》则不同,只要老师看定了这孩子是个青衣行当的“苗子”,肯定会把孩子的开蒙戏定为《二进宫》。前辈留下艺诀:“男怕西皮,女怕二黄”,这是有道理的。“二黄”腔式低微婉转,唱起来如泣如诉,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西皮可以发出很亮的音,到了“二黄”则音细如毛,青衣“二黄”的旋律多在上面,表现沉稳,控制起来有难度,但这正是训练青衣行当的关键,一旦攻破了“开蒙戏”这一关,其他戏都可以信手拈来。

二、《二进宫》的教学标准

京剧传统剧目《二进宫》是一出流传很广,各个流派都经常演出的京剧传统戏,如果连起来演分为《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内行简称《大探二》。这出戏的内容是叙述明朝宫廷中忠奸斗争的故事,在传统文化中,这是一出有一定积极思想意义的戏,通过这出戏,学生会更加懂得分辨事物的是非与人性的善恶,把这样一出优秀的传统剧目安排在课堂上进行教授是必要的。《二进宫》这出戏属于经典传统剧目,所以,必须在剧目课中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对这出戏的教学进行分析。

(一)青衣行当的标准

“青衣”是旦角中的首要行当,以“唱”“念”为主。小学时期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要通过系统的示范与讲解,使学生正确、规范地发音、吐字、归韵。中学时期,同样不可忽略“做”“表”“舞”的重要性。青衣行当尤其注重身段形体的端庄、大方、稳重,表演方面要懂得充实内心情感,使唱、念等外在表演与内在情感的表达相统一。

(二)教师的标准

教师的示范讲解必须准确,包括唱、念、做、表;教学时,教师要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讲解和示范出高级的程式规格,同时,又要讲清、示范京剧元素分解表现和综合表现的统一性,做到“严谨”;指导学生时,不能有丝毫马虎,要紧紧抓住艺术的尺子,衡量学生有没有达到标准,做到“严格”。在品格上,教师要勇于奉献,把爱心奉献给文艺事业,这具体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上,体现在教师对专业的刻苦钻研上,教师要以自己的品格带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三)教育理念的标准

普遍培养、因材施教——这是我们对传统艺术教育理念的继承,也是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凡是在笔者的课堂上学习的学生,笔者都力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笔者会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条件出发,认真斟酌,尤其是对可能成为尖子的学生,笔者会在课堂上给予更多指导。在做好基础教学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新的教学理念,包括对剧本的讲解和对人物性格的挖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继承。教授剧目时,教师要先把所学剧目的剧情发展及人物关系讲清楚,让学生养成分析剧本及剧中的人物的习惯。

(四)要求学生的标准

首先,学生要把遵守校纪放在首位,不能迟到、早退和无故请假。对违纪者,教师要严厉批评。同时,学生人在课堂时心也必须在课堂,要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本课程是培养京剧表演专业青衣人才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生才能掌握京剧旦角中青衣行当的有关内容。

(五)教学建议标准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使用教材与口传心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普遍培养;根据学生的嗓音、个头等综合条件进行大致排序,以安排教学进度。学习期间,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教师发现学生并不具备学习青衣行当的条件,要及时与教研组沟通,并做出适当调整;对每一出剧目,应让学生扮戏彩排或演出,只有经过上妆实践,学生才会对一出戏有全面的体会。

三、在教《二进宫》时的体会

接下来,笔者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分享在进行《二进宫》这出传统剧目教学时的一些体会。《二进宫》可以说是一出“三足鼎立”的文戏,由青衣、老生、花脸三个行当共同呈现,其中,青衣唱腔占的篇幅较多。之所以要把该剧教给学生,是因为这出戏既可以通过旦角“二黄”唱腔中的“慢板”“原板”“流水”“摇板”等多种唱腔板式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戏基础,又可以使学生领悟旦角这一行当形体身段的庄重、大方。这就是百年来这出戏一直在传承的原因。

“李艳妃”出场时首先唱的是一段“二黄慢板”,知识点在于,整段唱腔要唱得稳而不拖,气息要沉而不泄,气口(换气、偷气)要准而易显。梅派唱腔讲究“润腔美”,尤其是“二黄”腔体,更要体现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要求学生理解并体现这一特点。

“二黄慢板”唱腔共有8 句,演唱时长近12分钟,其中出现的“气口”(换气、偷气、音断气不断)比较多,“气口”是唱腔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前后运腔的衔接和整句唱腔的节奏。另外,在运腔时,润腔中要透出梅派的美,不能仅仅唱音符和旋律,或者用嗓子“猛喊”——为唱而唱,这样不但失去了梅派唱腔的美感,还与剧中“李艳妃”的人物身份及内心情绪不匹配。

在正式教授唱腔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对整段唱腔进行“念大字”。所谓“念大字”就是以普通话的形式,运用“假声”进行诵念。通过“念大字”让学生明确本段唱段中出现的“上口字”和“尖字”。字要念得清晰,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每个字的“字头”“字腹”“字尾”交代清楚,同时找准口腔位置(唇、齿、牙、舌、喉)的发力点,把“吐字”的四呼(开、齐、撮、合)的口型分清楚,从而做到字字清晰、归韵准确。“念大字”也是一种帮助学生“开嗓”的合理方法。

念完大字后进行唱腔的教授。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的示范非常重要,示范时,教师要严格遵循梅派(较为正统)的字正腔圆的原则来演唱。声腔要圆,“腔圆”和“字正”紧密相关,所谓“字不正,腔就不圆”。吐字是声腔的根本,吐字要贯穿字音的“首”“腹”“尾”全过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使之呈“橄榄形”——两头尖、中间圆。在教授学生时,教师要一边唱一边用手指形象地进行勾画,以启发学生把腔唱“圆”。运腔时的发音、吐字、行腔,教师都要清晰地讲解与准确地示范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教授唱腔的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运腔、吐字以外,也要重视“尾音”。在演唱时,人们往往容易轻视“尾音”和“装饰音”。梅派的“尾音”与“装饰音”演唱难度相对较大。梅派的“尾音”是自然上挑、上抛的,要随着行腔时的“波音”律动自然地“扔”出去,不可以下拽、懒着收,不能刻意地处理,否则就会有失自然。尾音太“懒”,整句腔会显得不利索、不精神;尾音太“贼”,就会有失梅派唱腔的特色。所以,“尾音”要把控得当,做到“自然”。

按照剧本的顺序,“二黄慢板”结束后有“李艳妃”的一句念白(韵白):“宣他二人进宫”,不能小看这句念白,如果这是学生的“开蒙”戏,教师要对念韵白最基础的发音、吐字、行韵,包括青衣的念法,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表现进行讲解与示范。唱要“字正腔圆”,念白同样也要“字正腔圆”,这是让戏曲念白达到“美听”的必由之路,也是戏曲演员要掌握的基本功之一。戏曲演员要使念白“美听”,首先要练好吐字,戏曲念白的吐字与唱一样,字的“首”“腹”“尾”的发音都要到位。虽然只有一句念白,同样要讲究语气、语速、语调,强调抑扬顿挫、逻辑重音,学生念十遍、百遍都不为过。当然,这句韵白的学习并不需要占用很多时间。

“二黄三眼”(李艳妃坐昭阳前思后想)是剧中“李艳妃”的第二段唱腔,总共六句,为二黄碰板三眼,唱腔的音律与前面的“二黄慢板”看似相同,在节奏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行腔与气口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整段唱腔要求流畅演唱。教师要准确地口传心授进行示范,学生一字一句地学习。在学生有了第一段唱腔的基础后,教师对学生演唱这段唱腔的要求要更加严格。学生掌握了这段唱腔后,就会对比前面“二黄慢板”唱腔的不同节奏和处理方法。教授唱腔的同时,教师要为学生讲清楚这段唱腔的节奏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与人物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

最后一句唱腔“我只得怀抱太子眼泪汪汪,口口声声哭的是先王”结束后,接剧中“徐延昭”唱“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杨波”唱“为什么恨天怨地,颊带愁肠,所为哪桩?”正式进入三人对唱部分。三个行当的唱腔要无缝衔接、节节相扣,演唱技巧上要求“紧中求稳”。在前期教授时,老师要有耐心,因为节奏越快越考验唱的功力。这时,气息、运腔相对比较难把控。教师需要在反复的示范中让学生领悟节奏的把握方法,从而达到“前不撞头,后不拖尾”的效果。教学中,教师还要要求学生熟悉、掌握老生和花脸的词和腔,只有这样要求学生,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才能唱得从容、紧凑、不慌乱,因此,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教授旦角唱腔的同时,教师要把老生、花脸的唱腔都唱出来、唱准确。一出戏,无论过门、锣鼓经还是剧中其他角色的唱词、唱腔,都是教师应知应会的。三人对唱的最后一句是由李艳妃“封住”的“哀家跪死在昭阳”,这更证实了青衣在这出戏中的分量。

最后是“李艳妃”的几句“摇板”唱腔,对于青衣这个行当来说,“摇板”非常重要。“摇板”并不是没有板,“摇板”何时入、何时缓气、何时行腔、何时收腔都是有规格的,不能把一句“摇板”中的字摆放平均,要突出句中的关键字,同时,凸显整句“摇板”的节奏性。所以,戏教到收尾时,对这几句摇板,教师一刻也不能放松,仍要准确示范、严格要求、及时纠正。

对于青衣来说,这出戏虽然没有复杂的身段,但是,出场、脚步、转身、坐、立、跪、抖袖、垂袖、翻袖、下场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充分体现了青衣这一行当的稳重、端庄,凸显了“李艳妃”皇贵妃的人物身份和气质。所以,对身段的教学,教师必须秉持口传心授的原则,准确地做出示范,学生要学会模仿老师。当学生做得比较准确时,老师又要把“程式”的棱角磨去,做到自然地表演,使表演变得艺术化。

在整出剧目全部教授完成后,就要进入学生逐个“抠戏”的阶段了,只有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才能发现每个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也是为接下来的汇报做准备。通过剧目的加工打磨,一点一滴地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最后就是通过与乐队、演员的配合,在舞台上呈现剧目。这时,老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教师需要通过满宫满调的亲自示范,体现和乐队伴奏配合的方法与效果。另外,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进入排练,坚决落实因材施教、普遍培养的教育理念。

四、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思想宣传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京剧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曲之一,2010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深刻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勤劳、勇敢、朴实、爱好和平、不惧暴力、自强不息。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京剧、掌握四功五法的同时,能了解老一辈著名戏曲艺术家的品格,通过教授京剧的表演技巧,既能弘扬京剧艺术,又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较大的教育意义。

猜你喜欢

青衣吐字行当
青衣覆雪
崔父三迁:向南,向南,一袭青衣惊鸿初见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花衫”行当考辨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