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联想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探索

2023-04-15唐再清

中学数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旧知新知图象

唐再清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高,若学习时不关注知识点间的联系,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解题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数学各模块、各分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若学习时不关注联系就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学生在知识迁移时将会遇到较大的障碍,这将直接影响解题的准确率和效率.对于知识体系的建构,笔者认为除了夯实基础外还应会联想.如学生在学习新知时,通过联想相关的旧知,将新知向熟悉的知识转化,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新知产生的畏难情绪,这样通过联想不仅复习了旧知,对新知的内化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又如,在解题时,通过对典型题的联想有利于学生找到解题的方向,使解题过程更具目标性,大大提升解题效率.另外,通过联想可以充分发挥个体思维差异的优势,将多角度观察和多方位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发挥联想的优势,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以期帮助学生启动联想,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能力的提升.

1 新旧对比,启动思维

温故知新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学习习惯,通过温习与新知相关联的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进而为新知的探究奠定基础.借助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更关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从学生熟悉的旧知入手,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

案例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师:下列题目你们会解吗?(教师PPT展示题目)

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顶点纵坐标为2,方程f(x)=0的两个根分别为1和3.

(1)写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2)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你能求出实数k的取值范围吗?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教师设计了这样两小问让学生进行对比,促使学生通过对旧知的巩固来实现新知的迁移.教师让学生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为了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完成知识的系统建构.

生1:由方程f(x)=0的两个根分别为1和3,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2),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f(x)=-2(x-2)2+2.利用已知条件画出函数f(x)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不等式的解集为{x|1

师:很好,通过联想和迁移将求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问题转化成了函数问题.你能详细说明一下是如何观察的吗?(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存在疑惑,放慢速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问题串联.)

生1: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令y>0,可得到不等式ax2+bx+c>0,不等式ax2+bx+c>0的解即为函数在x轴上方图象上点的横坐标.

师:说得很好!发现了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那么方程ax2+bx+c=k与函数图象又有什么关联呢?

通过争辩和联想,学生惊奇地发现第(2)问可以转化为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与直线y=k有两个交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结合函数f(x)的图象,容易得出当k<2时,直线y=k与抛物线f(x)=-2(x-2)2+2有两个交点,即当k<2时,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方程、不等式与二次函数联系起来,借助数形结合降低了解题难度.同时,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更关注三者之间的联系,这对知识的巩固及知识体系的建构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数形联想,发展思维

数与形有效结合更能凸显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清已知,并结合图形中反馈的信息找到解题的灵感,进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成功解决问题[1].

案例2求|x-1|+|x-2|+|x-3|(x∈R)的最小值.

这道题看上去条件简单,数值较小,感觉容易求解,然真正去做就感觉无从下手.案例2为一道抽象的代数问题,若想轻松求解需要进行数形联想,通过几何建模实现问题的转化,进而找到解题的思路.

解析:本题求解时可以联想数轴,将问题转化为在数轴上找一个数x对应的点使得它到数1,2,3所对应的点的距离和最小.通过观察数轴,很容易得出当x=2时,|x-1|+|x-2|+|x-3|取最小值,且最小值为2.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知识点,并能总结归纳出问题的一般规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继续分析并求解|x-1|+|x-2|+|x-3|+|x-4|的最小值,及|x-a1|+|x-a2|+|x-a3|+……+|x-an|的最小值.通过数形结合,不断联想、升华,学生不仅领悟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精髓,而且总结归纳出了一般规律,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图形并非解决几何问题的专利,其在处理代数问题中也至关重要,尤其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将已知条件用图形方式表达不仅可以提供解题思路,还可以减少大量的复杂计算,这对提升解题效率、降低运算错误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思考和探究问题,进而提升数学素养.

3 归纳推理,拓展思维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直觉联想为解题提供方向.若解题单凭直觉显然存在一定主观性,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因此,合理的推理就尤为重要了,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案例3证明:函数f(x)=x6-x3+x2-x+1(x∈R)的值恒为正数.

解析:显然本题求解时可以通过对x的不同取值逐一证明,进而推理得出最终的结论.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当x<0时,x6,-x3等各项的值均为正数,即f(x)>0;当0≤x≤1时,x6-x3≤0,x2-x≤0,难以求解,故将f(x)=x6-x3+x2-x+1进行变形,即f(x)=x6+x2(1-x)+(1-x),因为1-x≥0,故f(x)>0;当x>1时,同样直接观察不能判定值的正负,将f(x)=x6-x3+x2-x+1变形得f(x)=x3(x3-1)+x(x-1)+1,变形后可知各项均大于0,故f(x)>0.综上可知,函数f(x)=x6-x3+x2-x+1的值恒为正数.

本题的推理过程实为从特殊到一般的验证,例如,本题将x∈R分为x<0,0≤x≤1,x>1三类特殊情况,通过对特殊情况的分析推理归纳出了结论.当解题遇到难以求解的问题时,往往可以通过分类讨论化难为简,进而通过推理分析得到最终的结果.另外,在解填空或者选择题时,通过联想和类比,应用归纳推理有时会收获意外惊喜.

4 动静结合,突破思维

学生在面对动态问题时往往无从下手,动态问题是公认的难点问题.对于此类问题的求解要善于动静结合,从“动”中发现“静”,进而通过对“静”的分析与转化解决“动”的问题,进而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而顺利解决问题.

案例4已知函数f(x)=x2+mx-1对于区间[m,m+1]上的任意x,f(x)<0均成立,试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案例4中借助“动静结合”,厘清了知识点间的关系,挖掘出了问题的本质,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使问题迎刃而解.动静结合是一种典型的解题方法,其在高中数学,尤其在解决动态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和渗透,进而通过动静转化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解题能力提升.

总之,“联想”表面上看是一种直觉思维能力,然其却有着强大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撑,它是重要的思维方法.高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才能借助合理的联想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进而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旧知新知图象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函数y=Asin(ωx+ϕ)的图象
岁末
从图象中挖掘知识的联结点
“有图有真相”——谈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
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