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与优化分析
2023-04-15吴妙琴金华金东口腔医院
文/吴妙琴 (金华金东口腔医院)
近年来,医疗服务行业不断发展,民营医院数量逐渐增加,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升竞争力,使自身具备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达到降本增效的经营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当审时度势,综合考量自身发展能力和需求,创新管理模式,统筹全局,从多角度入手落实内部控制,降低运营风险,为其实现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基础。这一举措不仅是新医改的要求,也是促进医院良好生存发展的关键策略。目前,部分医院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未能对医院现有的制度体系进行完善,导致各项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缺乏制度规范,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民营医院应当以新医改要求为引导,以自身运营发展情况为基础,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维持其长久稳定发展。
一、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可防范各类风险,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内部控制是一项利于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院为了实现短期及长期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组织、制约、考核以及调整方法。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对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障民营医院运营管理者能够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战略目标以及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多种确定或不确定因素,通过识别、分析以及应对等步骤,规避或降低风险因素给医院运营发展带来的损害,有利于提升医院的风险防范水平,提升资金及资源利用率,为其实现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增强民营医院竞争力,为医院实现长久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与公立医院相比,民营医院具有管理模式粗犷、竞争能力较弱等不足,尤其在近年来全球经济进入平台发展期,民营医院生存发展深受影响。内部控制是民营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以及审计监督等措施,可对民营医院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进行全过程动态监督,依据各项活动开展需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经济水平,使其在经济萧条背景下稳定生存。通过制度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进而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服务民众,实现持续、高效、健康发展。
二、民营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思想意识淡薄,重视程度较低
部分民营医院管理者未能深刻理解内部控制对民营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在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水平这一目标上存在“重业绩、轻管理现象”,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缺乏,制度未能更新。未能重视思想建设,导致医院员工思想懈怠,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人员职责,缺乏自主参与热情,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导致自身行为缺乏规范性,出现管理混乱现象[1]。
(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
民营医院建设初期,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发展,但随着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业务活动扩张等,若仍采用固有的制度体系,依靠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效果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无法满足当前医院发展需求[2]。甚至部分民营医院照搬其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未能考虑自身发展需求,忽视自身治理结构以及管理部门设置的差异性,导致制度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缺乏信息沟通机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现阶段,部分民营医院尚未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运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投入资金以及人力资源较少,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部分医院已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可仅是将该系统用于医疗系统上,缺乏完善的对接环节,导致系统兼容性较差,处于分离状态,存在“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影响工作效率以及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内部控制施行进程[3]。
(四)监督审计机制匮乏,执行力度较低
完善监督审计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使民营医院得以行使自身职能,但部分医院在内部监管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组织结构不健全;监事会有名无实;院长独立掌权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监督关系在“裙带关系”的影响下流于形式。现阶段,大部分民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往往由财务人员兼任,导致监督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行使权利。
(五)风险管控意识缺乏,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
对民营医院而言,风险因素具有多样化特点,例如财务风险、医疗技术风险等,部分医院因内部控制需要设定了风险评估环节,但管理者缺乏风险评估意识,加之风险评估方案不科学,导致风险评估工作停留在表面,无法发挥其前期干预的优势。在风险评估工作实际落实过程中,虽然部分评估人员已经认识到某些风险,但是无法有效规避及控制,出现了事后弥补,而非事前防范以及事中管控的现象,造成内部控制体系失衡,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损失。
(六)复合型人才匮乏
大部分民营医院未能知晓人才管理的重要性,投入力度较小,加之目前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人员稀缺,导致现有的管理人员存在“裙带网”以及专业知识缺乏等现象,规范管理意识薄弱。民营医院招聘准入标准较低,部分员工自身能力水平与岗位需求有较大差距。此外,民营医院未能重视人才培育,专业化培训缺乏,导致现有的内部控制人员专业水平有限,不利于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民营医院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问题以及阻碍,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恰恰能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优化提供导向作用,因此,针对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根源剖析,是目的性改进的关键举措。通过对内部控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加强民营医院内部控制:
(一)强化思想认知,提高内部控制重视程度
认知是行为的导向,因此,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当改变传统思想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对医疗事业改革的各项号召,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以及方法,制定适宜本院发展的管理计划,将内部控制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创造条件[4]。同时,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当重视思想教育,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医院全体员工宣讲内部控制建设对运营管理的重要意义,强化员工自身内部控制意识,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使其自身优势得以发挥,落实自我管理以及行为约束。民营医院可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建立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潜移默化规范员工的思想及行为,提高员工向心力及凝聚力。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落实离不开前期合理规划,民营医院应当依据每个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内容,并制定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内部控制标准,为具体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位员工在内部控制工作中发挥自主能动性,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立足实际,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行为的规范,也是医疗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具有较强的约束力。民营医院管理者应以新医改相关内容为引导,结合现阶段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实际成效,针对出现的问题及阻碍进行综合分析,不断完善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健全内部控制组织结构。民营医院各部门均有自身的独特性,应合理划分岗位职责,明确责任主体,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原则,避免职位交叉,预防营私舞弊现象发生。第二,民营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围绕医疗业务进行,对此管理者应当明确各项业务的失控点以及风险点,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例如,全面预算控制、收入支出控制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等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确保各项工作行为有章可依。第三,落实授权审批制度。遵循全面控制以及重点控制的原则,完善事前、事后审批制度,明确授权范围,对权力进行合理分配,避免授权过大或过小,削弱内部控制效果。第四,构建问责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当依据内部控制内容优化问责制度,对各科室及员工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确保监督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追责到部门及负责人,便于及时整改。值得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管理者应当结合制度实际施行效果,基于医院实际运行情况,对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其科学性与可行性,使其引导与约束职能得到发挥。
(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消除信息壁垒
第一,民营医院管理者需知晓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作用,解读信息化时代特点,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业务活动各环节紧密联系,对其进行全过程跟踪及管控,促使各项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实现自动化及智能化管理。
第二,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应组织相关部门责任人开展需求调研,落实信息系统选型,不可盲目选择,保障信息系统的适用性。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促使各个系统模块数据能够对接,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保障内部数据及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其能够为医院运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协调各部门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更好地落实内部控制机制。可与第三方软件技术公司进行合作,以各部门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发适用性较高的信息管理软件,也可对已有的管理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促进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
第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重视网络安全防控,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性,设置系统登录权限及密码,确保登录痕迹可追溯,确保信息共享始终在安全范围内进行;可通过设置防火墙,预防病毒及黑客侵袭,保护网络安全。
(四)强化监督审计职能,提高执行力度
第一,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全面解读监督审计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拓宽认知深度及广度,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可结合医院当前状况,从思想及制度上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建设,保障其权威性,促使内部审计部门具有足够的权力去行使审计监督职能。通过思想教育促使其他部门知晓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取得各部门的理解与支持,保障内部审计职能得以完善发挥。
第二,为了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需对现有的监督审计制度进行完善,明确职责范围、权利以及义务等。结合医院实际发展需要,对各部门工作流程进行梳理,细化工作准则[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对各部门以及员工工作行为进行规范。管理者应当强化绩效考核管理思想认知,对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完善,确保其能够量化及细化。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应优化顶层设计,收集员工意见,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管理的认同感,为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合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将其与奖惩制度相关联,确保奖惩条例公开透明,端正监督审计人员工作态度,规范其行为,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建立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当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有意见时,监督审计人员需要通过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员工疑问,做到公平公正,促使考核工作逐渐规范化、合理化。
第三,民营医院应当重视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确保监督审计职能得以发挥。以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内部监督审计工作储备高水平人才。注重审计手段的引入及合理运用,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质量。第四,可引入外部监督力量,规范民营医院内部管理人员行为,强化各项医疗活动执行力度,可以轮岗的形式落实相互监督机制,预防权力滥用,依据月度、季度及年度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建立内部控制报告制度,依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民营医院管理者应当强化风险评估意识,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在医院每个部门设置内部控制专员,负责本部门内部控制工作,配合医院内部控制部门高效落实内部控制工作。同时也要对各部门内部控制专员进行风险识别及防范知识培训,内部控制管理人员需设立内部控制目标,及时考核内部控制工作落实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其次,建立科学合适的风险管理制度,梳理风险管控流程,包含风险评估、识别、管控等环节。将风险管理贯穿至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覆盖医院所有部门、员工和工作流程等。最后,依据民营医院业务计划要求,强化风险识别力度,分析医院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对其产生根源进行分析。对已识别风险进行分散,改变既往的事后弥补管理模式,转变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全过程管理,规避风险,为医院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将风险管控作为决策依据之一,建立风险评估模型,设置风险预警值,数值过大时,管理者可以考虑取消或调整该项决策,规避运营管理风险,实现长久发展。
(六)引育结合,组建复合型人才队伍
第一,民营医院管理者需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制定详细的招聘计划,秉持公开、公正招聘原则,以专业知识、技能实践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医疗临床知识等为准入标准,落实择优录取,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储备专业化人才。入职人员到岗时需接受专业化培训,为其讲述内部控制内容、制度、流程等,使其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便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落实。第二,民营医院需加大人才管理力度,合理设定培养计划,开展资产管理、资金收支管理等日常专题讲座,培养员工计算机操作知识及技能,包含财务系统、资产系统以及收费系统等操作要点,培训结束后进行统一考核,提高员工综合实力水平。第三,落实绩效考核,培养员工主动学习热情,对内部控制工作完成效果较优者,可给予适当奖励,例如物质奖励、外出学习等,满足员工内心需求;反之,对表现不佳者给予惩处及再教育,不断提升员工实力水平,为内部控制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支持。
四、结束语
民营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起步较晚,部分管理者尚未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医院实现长久发展的重要性,仍采用现行管理制度体系,导致其科学性及适用性较低,削弱了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力,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甚至各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经验主义及主观意识,加之监督审计力度缺乏、信息化建设水平低、复合型人才欠缺等弊端,导致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对此,管理者应当强化思想认知,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制度完善、强化监督审计职能、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信息化建设以及人才培育等多举措为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促使民营医院实现健康、稳定、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