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23-04-15任晓辉烟台毓璜顶医院
文/任晓辉 (烟台毓璜顶医院)
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得人民的医疗保健意识随之提升。为了规范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也推行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在这种前提下,公立医院想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要求,就需要加大医疗设备投入,随之而来的便是固定资产的后续维护费用激增。所以,合理地选择医疗设备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逐渐成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一、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一)固定资产内涵
固定资产作为公立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能保证医院日常运营,还能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通常是指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使用期限为1年以上,且其物质形态不会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自有资产[1]。
(二)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首先,购置时要保证固定资产符合医院要求,且能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其次,针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要足够规范,在保证固定资产安全的同时,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再次,确保固定资产的准确核算且账目公开透明,能够实时查询;最后,保证固定资产的处理有效及时,不会出现无价值的医疗器械被重复使用的情况。
二、公立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公立医院中的固定资产总额占比较大,作为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有的医院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可达到占比百分之七十,固定资产的使用在公立医院日常运营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公立医院已经从原来所依赖的“以药养医”模式变为了政府财政收入和医疗服务收费两项。因此,公立医院不仅要提高医疗水平,还要保证其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节省开支,将资金运用到更有投资收益的项目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固定资产作为公立医院最主要的资产,具有专业性强、分布广、价值高等特点,但是公立医院部分人员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偏低,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频发。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在采购环节并未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容易出现贪污腐败行为;在日常使用中,由于缺乏专人看管,固定资产折损严重,给公立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改善以上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1]。
(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回收,涉及医院上下各个部门的人员。财务科作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牵头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核算以及院外审批程序;医学工程处负责设备的管理、维护和鉴定,保证医疗设备在科室之间的合理调配;其他部门也会涉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临床科室只负责固定资产的使用并不关心其日常维护,医学工程处也只关心如何维修,部门之间缺乏合作。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促进信息的流通,提高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2]。
(三)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设备的先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规模大小。对于公立医院而言,通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还可以增加医疗设备出具报告的精准度,给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为病患提供更好的服务,达到提高医疗水平的目的。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困难
(一)固定资产采购计划不科学
在单位活动中,制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个别医院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导致固定资产采购缺乏合理性。由于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补助及自筹,部分医院为了迅速扩大规模或者在期限内用完财政补助,大量采购固定资产,并没有结合当地居民以及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采购审核小组对固定资产的专业知识不够,没有对医院需求、设备是否符合规模以及医生的医疗技术进行斟酌选择,致使所采购的医疗设备与医院贴合度不高,造成固定资产闲置,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此外,一般情况下,对于各个科室所要求的医疗设备医院都会满足,针对采购计划的分析会议大多流于形式,审批监管无法发挥作用,存在有些设备闲置的现象。
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的采购,从原来的自行采购到现在需要政府进行招标,造成在采购过程中审批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是医疗设备更新速度较快,当时需要购买的医疗设备在现在看来已经不处于领先水平,可能还会降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造成资产减值速度较快,给公立医院带来损失。此外,由于采购人员与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导致采购人员为了个人利益故意将医院实际所需仪器进行拆分,以达到低于政府采购的标准私下与供应商合谋采购。
(二)盘点困难,核算不规范
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通常涉及各个科室部门,数量较多,个别医疗器械体积较大,且价格高昂,比如核磁共振成像仪。一些设备还经常会随人员调动等问题导致资产归属不明。此外,公立医院信息化不足,相关工作人员要实现固定资产标签的制定、填写或打印、粘贴、资产状态的检查跟踪等,工作时效和工作量较烦琐,会占用很大的资源和人力。且公立医院由于自身编制的原因,除了医疗相关人员外,其他部门人员配备较少,远远无法达到固定资产盘点所需人数。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够规范,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没有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每月计提折旧,导致当期折旧额偏高,使得当期费用过高,存在费用虚增不真实现象。固定资产的报废没有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核算,对于新技术更替所造成的报废与到期进行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当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式。个别医院甚至存在对固定资产清理不进行相应结转后的净损益核算,造成医院的经济收益受损。
(三)缺乏科学的资产调拨机制
公立医院作为具有编制性质的事业单位,在运营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的关键性资产,盘点经常出现实物与账面不符的情况,有的科室盘盈有的科室盘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僵化,科室之间私下相互借调固定资产,但是没有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应当同时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建立“三账一卡”制度,但是部分医院为了使用方便普遍存在使用部门未建台账问题,资产变动缺乏明确、准确记录,很容易造成账卡、账账、账实不符的情况。
(四)固定资产缺乏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管
1.缺乏资产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认为资产管理就只是负责验收入库、报修报废,普遍缺乏资产管理的意识,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公立医院的管理层大多为医护工作人员,必要的管理知识较为匮乏。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管理。对公立医院的员工来说,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情。作为财务人员也只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账处理,缺乏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多是参考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公立医院作为特殊的事业单位,缺乏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管理缺乏灵活性,没有进行全过程的追踪和监督,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出最大使用效率,影响医院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固定资产的维修工作中,维修较为随意,造成资产流失的风险。有些固定资产维修后可使用,但由于维修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或者没有及时维修,导致固定资产直接报废,且在报废后回收不及时,造成资源浪费。
部分医院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科,个别医院虽然设立了该部门但人员配备不足,面对庞大的工作量,财务人员数量有限,监督工作缺乏专业性与完备性,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审查被忽视。此外,公立医院资产数据信息并不对外进行披露,导致医院内其他员工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职工不能发挥有效监督作用。在使用中对固定资产的外部监督也容易流于形式,外部监督仅仅是对资产的数据和报表进行盘点,没有实地考察,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监督无法实现。
(五)资产利用率低,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
公立医院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各科室只负责每年度的资产清查、检查报废工作,缺乏日常的监督行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并没有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中。即使部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出现问题,也只会提醒相关人员改进,并不会对其绩效考核产生影响,使得管理人员积极性较低。比如,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由于使用不当,导致固定资产减值,这种情况无法追责,造成了医院经济负担的加重。由于医院内部未设置一套有效的考核机制,资产无法实现合理应用,对固定资产的保养维护也不及时,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较低。
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固定资产采购管理
公立医院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医改的情形下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实行严格把控,传统的购置方法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3]。固定资产作为医院的主要资产,应当设立专门的采购部门,负责医院日常固定资产的采购工作。由于公立医院有的固定资产专业性强且价值较高,因此在进行决策时应当综合考虑,即对当前医疗事业发展方向、外部经济环境及医院自身医疗水平三方综合考虑,拟定前期方案,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可行性研究之后再完善采购计划;采购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质量以及成本要进行严格把控,并设立科学的预算机制,对采购过程实行全过程监督。
其中,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要在设备性能以及设备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合理购置,采用政府公开公正招标的形式,并由专业医疗人员、财务部门以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予以严格验收,普通的设备可通过抽样的方法进行验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医疗设备需要请专家一同验收[4]。购进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处理,对相关票据严格审核,以维护医院利益。
(二)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
新形势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不能使用传统的核算方法,对于不同规格的医疗设备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低值易耗的医疗设备要及时进行核算,对于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根据其使用年限以及历史价值计算其当期现值,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避免出现单个资产核算多次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领导成员包括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此外,为避免核算过程中的道德风险,要创新会计核算工具,利用互联网系统的严谨流程,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调拨机制
严格执行资产调拨也是新形势对公立医院的具体要求。通过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使用部门三方配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控,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调配,必须是三方共同参加,以免出现固定资产随意调配而导致出现问题难以问责的情况。
此外,坚决执行“三账一卡”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牵头负责总账,固定资产管理助力明细账,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存档记录,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使三个部门能够相互协调、分工合作。例如,对于大型固定资产的验收,要先由财务部门登记入账之后,方可使用,杜绝随收随用的现象。
(四)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追踪与管理
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是对设备从采购、入库、使用、维护、处置等过程进行管理,全过程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购置入账后的使用中,定期追踪,对其性能以及使用情况加以严格监督,并且由专人进行记录[5]。通过日常的记录,分析固定资产的收益率,确保医院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率;整合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损耗以及故障,对由于人员操作不当所造成的故障进行具体人员的追责;并且按照月度、季度对固定资产予以全面盘点和维护,确保其数量与质量。除此之外,科室内部也应当执行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定期检查,确保使用效率。
此外,在我国现行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各医院要构建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组织,选取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业务技能的人才,参与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并且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对固定资产的效益作全面审查,还应审查其使用过程中的规范性以及维护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不仅可以更好地执行监督工作,同时也解决了管理制度难以落地执行的问题。首先,要做好医院科室的固定资产绩效考核工作,可以从固定资产的采购到报废,实行全过程考核;其次,设定相应的指标和权重,实行打分制,如果存在盘亏或者人为造成固定资产损坏的,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扣分,并体现在薪酬中,避免打分机制形式主义,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医院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的重视;最后,还可以将本年度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与下一年科室预算相挂钩,对固定资产管理良好的科室进行追加预算,对得分低的科室可以适度削减其预算。
此外,科室负责人应将固定资产管理与评优资格相挂钩,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落实到医院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资产贡献维度,增强全院员工的责任感。
五、结束语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前提,也是公立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作为肩负我国医疗重任的公立医院,更应当执行政府要求,以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严格管理为目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的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