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的运用分析

2023-04-15冯品北京开放大学

品牌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管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文/冯品 (北京开放大学)

在现代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催生了规模更加庞大的数据信息。而事业单位作为推动国家事业前进与发展的先驱力量,其内部控制的力度以及预算管理工作的水平一直以来都是热点问题。

通过实施预算管理的一体化管控方案,能够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和控制成效,同时也可更好地顺应事业单位在通信飞速发展背景下的前进方向。

除此之外,通过一体化的预算管控工作,还能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配置在更加全局的角度上真正达到开源节流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一体化预算管控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漏洞,因此,快速找准解决一体化预算管控中不足之处的切入点,才能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稳固发展。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的概述

预算管理一体化,通俗来说就是预算管控方案与现代信息系统之间的相互融合,在二者高度融合的背景下所制定出的一体化管控方案。一体化的预算管理模式能够将事业单位内部的硬性管控制度与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管控系统之间的优势相互融合,需要站在统筹管理的战略高度,运用现代信息流程,将事业单位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全过程的预算管控环节进行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也能够将预算管理的硬性规则和标准嵌入到信息系统中,进一步强化预算管控规则落实的力度,这也为事业单位建立更加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以及约束力更强的预算管控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也是党的十九大及二十大以来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完善事业单位信息化治理体系、提升事业单位现代化治理能力战略目标贯彻落实的有效体现,为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控制度的改革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二、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价值

首先,要统筹分析当下事业单位预算管控的工作机制,预算管控工作的开展不能单纯地局限于财务资源方面的分配,而是要将事业单位一系列运营管理的资源流通活动都涵盖在预算管控工作之中。预算管控的一体化发展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树立统筹管理的战略目标,以统一的发展方向作为管理工作的指引,对总的发展目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一体化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建立在整个市场发展机制及经济发展背景下,结合事业单位以往预算管控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全面的管理机制,及时排查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型漏洞,帮助事业单位进一步提升财务风险抵御的能力。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涉及范围是较为庞大的,如果缺乏预算管控工作的有效约束,不仅会影响大范围的社会经济发展,还会对事业单位的稳固发展产生制约。因此,只有健全且完善的全流程预算管理方案才能有效地规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漏洞。

其次,预算管理工作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在传统的预算管理工作中,面对庞大且惊人的数据量,预算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将这些数据的内在联系应用起来,使管理工作跟考核工作之间的连接失去有效性。但是,如果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助力预算管理工作,就能够利用更加高效且精准的数据分析方式,在预算管理工作中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找到更有力的衡量标准,并结合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状况,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考核机制,以确保考核的标准更加贴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借助预算管理一体化的全流程动态监控,还能更好地对事业单位内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资金动向进行远程监视,这无疑是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以及资源流动强有力的约束,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经济运营活动的稳定发展。在新经济常态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巨大的冲击。这也需要事业单位积极了解市场竞争现状,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以及周转工作效率,对所能够支配的经济资源和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应用,将有效的资金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投入到更加重要的项目中,保障事业单位内部工作项目的稳定开展。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工作能通过数据信息技术对事业单位各项资源的分配状况及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借助这些统计数据资料对事业单位的运行项目进行统筹分析,就能够将这些资源的流动方向规划得更加合理,有利于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资源分配方式,提升资源的分配利用效率。

三、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应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制度构建薄弱

在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预算管控工作中,并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发挥出来,不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预算管控硬性制度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内部也并没有建立相对健全和完善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全流程监控机制,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及工作水平受到了制约。事业单位相比于其他企业来说,在发展过程中肩负着更加庞大的责任和使命,事业单位的最终发展目标并不是获得高额的利益,而是要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升级,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和负担更重,这也意味着事业单位的内部资金将需要更加有利和合理地支配,才能使资金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出来。众所周知,事业单位的资金资源大多数来源于我国财政部门定期的拨款和分配,只有对这些资金资源进行及时和有效地调动,才能确保这些资金资源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挥其应用价值。虽然目前已经有许多事业单位构建起了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发展平台,但是在前期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对标不协调的问题,并且预算管理的重点仍然集中在资金资源的分配方面,没有考虑到各项业务之间的协调性和有效流通,这些问题也成为限制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预算一体化管理意识薄弱

一体化的预算管理工作在应用和实施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特征就是结合了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中高效精准的运算和数据抓取方式,为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但是,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强调预算管控工作中的一体化发展。许多上层管理人员在思想意识方面认为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不需要事业单位下属业务部门以及经营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只需要由财务管控部门统一对预算管理工作中涉及的资源和资金进行调度即可。但是,一体化的预算管理方式中所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本身就来源于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以及经营部门,需要从中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为事业单位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如果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缺乏业务部门的配合,就会导致预算管理的机制流于形式,很难与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状况相互匹配。除此之外,目前事业单位中的预算执行也存在较为随意的问题,预算的执行标准也并不完善,如果事业单位继续忽视现代信息技术在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势必会影响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

(三)欠缺预算管理一体化的监督机制

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如果预算管理工作中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势必会导致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存在部分漏洞。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多维度的监督和管理,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除此之外,事业单位本身就是服务于人民的发展单位,其内部的预算执行方案也应该更加透明化和规范化,但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方案在社会公众群体中的暴露度极低,这也导致大多数人民群众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方案了解程度不足,事业单位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将会缺少有力的外部监督。

与此同时,如果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一体化,方案监督管理的力量薄弱,也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运行状态不够透明和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内部资金资源的有效运用和合理分配,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1]。

四、预算管理一体化在事业单位中运用的策略

(一)构建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制度

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状况以及业务开展特征,选择更加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配合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建立起一体化的预算管理制度,并且将这种现代信息技术与硬性管理机制之间的相互融合理念渗透到预算管控的各个环节之中,帮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结合事业单位以往的业务数据以及预算编制经验,编制出更加科学的预算规划,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一体化预算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还应该遵循自上而下以及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工作理念,让不同部门以及基层员工能够共同参与到事业单位的一体化预算管控工作之中,确保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在强有力的监督下运行。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建立更加规范和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使全体员工都能够强化对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正确认知以及应用价值,将现代计算机技术运用到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日常工作中,确保全流程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推动事业单位相关业务的稳定开展。

(二)强化一体化预算管理意识

全面实施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就应该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程,建立更加完善和健全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并且在单位内部始终坚持一套预算管理工作方法的理念,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从思想意识方面对绩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还应该建立部门共同参与的绩效管理文化氛围,通过定期开展一体化预算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和灌输,有效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不同职能部门对于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的认知和工作水平,真正建立起以全流程动态管控为终极目标的一体化预算管理体系[2]。

(三)完善一体化预算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多部门之间的相互联动,才能建立起更加一体化的内部监督机制。这就需要财政部门更加严格地进行约束和动态化监督,方便上级财政部门随时掌握事业单位业务运行状态的数据信息,保障上级部门能够根据事业单位业务开展的状况下达更加精准且具有针对性的指令,尽可能减少事业单位基层运行的负担。除此之外,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也应该肩负严格监督预算执行的义务和责任,能够主动介入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运营过程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审计工作,及时排查事业单位项目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浪费现象以及其他漏洞,由事后审计转变为事中审计。还应当加大对预算管理漏洞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遏制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还应该与税务部门相互结合,确保其在发展过程中税收收入的及时上缴和入库,避免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其次,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确保外部监督力量强有力的发挥。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以及预算管理的内部机制,能够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将预算管理的相关信息在政府网络以及公共网络中进行公开,其中,涉及的内容应该细致且明确,遇到公众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和项目,还应该以更加简明的话语解释清楚,确保公众能够在理解全流程预算管理工作价值的基础上发挥外部监督力量。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事业单位数字化网站的建设,建立项目数据信息的共享机制和共同管理机制,落实网络监督的责任和力量,对事业单位的各类型项目进行分级和分类的监督管理,通过发挥互联网的外部监督力量提升对事业单位预算管控工作的监督力度[3]。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之上所诞生的一种全流程动态化预算管理模式。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水平,需要事业单位建立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从意识层面上明确一体化预算管理工作落实的优势,并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双重力量,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相关链接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明显特征为中心、会、所、站、队、院、社、台、宫、馆等字词结尾,例如会计核算中心、卫生监督所、银保监会 、质监站、安全生产监察大队、住房公积金中心等。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以及一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是指人员使用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参公改革之后的事业单位在省公务员招考中招考,普通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招聘中招考。

2020年3月3日发布,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三条事业单位列入参照管理范围,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

(2)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猜你喜欢

管控事业单位管理工作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