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如何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

2023-04-15张哲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省直分中心

品牌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型财务

文/张哲 (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省直分中心)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提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

在我国,大数据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雏形,技术方面已有基础保障。在当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大数据能够极大程度上使财务工作更加便利,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事业单位主要以公共服务为主,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工作是当下发展的一项重要需求。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背景

推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是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途径。我国事业单位长久以来对财务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且财务管理效率不高,使得部分事业单位出现违规使用资金、涉嫌违法犯罪的现象,这不仅造成国家资金的损失,同时对事业单位的形象以及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都会带来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高效的公共服务则是保障我国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支撑。为确保公共服务的高质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转型就成为当下重要工作。除此之外,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支持,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管理转型工作不仅需要外在的各项措施,如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方式,还需通过内在的技术手段,加强财务管理转型与信息化的结合,确保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同时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中在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问题,对财务管理漏洞和不足及时改善,确保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大数据具有5V特征,发挥大数据的价值能够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带来实质性的改变。事业单位在大数据背景下逐渐形成财务管理模式转型,了解大数据的作用,清楚大数据在事业单位中的发展潜力,通过利用大数据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以此应对在运行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对我国的事业单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数据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新机遇

(一)深入挖掘财物数据价值

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技术,都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新颖的财务管理方法,不断挖掘事业单位中财务数据信息各方面的价值。事业单位中的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主要以各类报表形式体现出来,根据各类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达到最终高度汇总信息的目的,在信息高度汇总的情况下,难以发现各项经济活动中的管理问题,不能有效地反映出细节问题,只能反映出总体概况,忽略了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基础情况,容易产生潜在的问题。利用大数据转型后的财务管理方式,不仅能够对事业单位各项数据信息进行随时调控,而且对财务数据信息也能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在庞大的信息库中能够进行快速搜索,不同种类的数据结构和规律都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分析整合,发现数据潜在的价值,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促进事业单位的财务协调管理

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事业单位各级统筹活动带来了新的支撑。我国事业单位中根据职能不同,将事业单位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系统,上级主管单位统筹管理下级单位的各项活动,隶属于同一个系统中的事业单位,其业务类型相近,给上级主管单位的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利用大数据对管理方式可进行进一步优化,使事业单位中的业务管理工作更加协调。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上级主管单位通过下级单位提供的报表分析后进行管理。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能够对事业单位的报表进行深入分析,不仅能对事业单位一段时间内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还可对不同事业单位相同时间段内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为上级主管单位的统筹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撑,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协调。

(三)提供更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

大数据推进财务管理转型能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问题。大数据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对资金使用制度进行强化,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不仅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问题能够达到提前预警,同时也能全面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入与费用支出的各项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避免国有资金流失,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保障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安全、合理,使资金使用透明化,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有效地提升。

三、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的作用

(一)监控财务运营中的开支

事业单位利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措施,对财务管理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改正。大数据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对事业单位在日常活动中的各项财政支出进行管控,专业人员以转型后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依据,将事业单位财政支出流程以及制度进行细致化、流程化,科学合理的收支制度是事业单位资金安全的保障,确保事业单位的资金能够更加高效地使用[1]。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理论

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在我国事业单位已经基本成熟,且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但现行的大数据财务管理尚处于探索期,事业单位还需不断完善大数据背景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优势,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转型后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促使财务管理科技技术提升的同时,也使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三)为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保障

在新的背景下,事业单位根据大数据不断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转型,依托这些根据转型后的财务管理措施,能够体现出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重视,事业单位以大数据为契机的财务管理转型中,借助大数据对财务报表等形式、细节和内容不断完善。相比以往的财务报表来说,转型后的报表进一步反映出财务管理转型后的优势,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可靠。据此,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为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提供充分保障。

(四)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

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性质,在日常的工作中需接触到大量的业务工作,其覆盖面积广泛,涉及内容较多,形成的数据庞大且冗杂。不仅如此,在庞大数据下,依旧要求事业单位的准确度,这对事业单位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地对各项信息数据进行分类,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在综合分析中也能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高效的财务管理。

四、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粗放

在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预算编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一部分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有所欠缺,没有形成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编制简单、单一,预算制度没有落实,出现预算编制方法不够严谨、相对粗糙等问题,形成事业单位的实际预算执行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出预算编制的作用,导致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难以产生效果,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产生较大的差别。预算编制的主要部门为财务部门,但是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参与协同,经费支出主要在业务部门。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预算管理不到位,各部门之间没有有效沟通,编制的预算难以贴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造成预算编制不够合理。粗放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信息数据不具备时效性,造成业财融合不紧密,各部门之间的经费使用情况无法及时准确地反馈至财务部门,没有采用大数据财务管理模式进行预算管控,因此,部门之间的协同不够紧密,造成预算编制不科学,给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带来困难[2]。

(二)财务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财务管理手段相对传统。财务管理方式未能与大数据紧密结合,导致财务信息系统单一,各部门之间没有高效的协同力。大数据不仅是一项新兴的技术工具,更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财务共享。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共享方面有所欠缺,容易产生孤岛效应,难以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协同工作。

(三)财务信息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大数据技术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事业单位的信息安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无论在哪种财务管理模式下,确保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安全都是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基本且十分重要的要求。传统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方式与大数据下的财务管理方式形成的各项信息数据不同,分析结果存在差异,产生财务信息风险造成的财务信息安全的后果也不同。

一方面,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数据应用程度不断深化,造成更高的财务数据泄露风险;另一方面,大数据的新筛选整合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能够更深层次的发掘信息价值,其泄露的后果不可估量。因此,在利用大数据财务管理带给事业单位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应注意事业单位中财务信息安全的问题[3]。

五、大数据下事业单位财务转型的策略

(一)改进技术方法,创新管理方式

保障各项流程的运行顺利,是当下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应从改进技术方式做起,不断开发新的方式。首先,可以从网络财务管理做起,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沟通,并通过线上财务管理处理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小到细节内容的完善,大到各级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等,形成新型财务管理体系。其次,网络集成技术的创新应用,也能为事业单位的进步带来坚实的保障。将网络集成技术的优势利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为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提供新思路。财务不仅有核算监督的功能,也可以利用网络集成技术实现远程操作,通过快速传递,不断拓展其他财务职能,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转型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能促进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

(二)构建财务大数据管理制度

构建科学完善的大数据制度是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前提条件,事业单位应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完善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大数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建立纵向垂直管理制度,落实上下可比性原则,在建立相应制度的同时,应考虑事业单位内部自身情况,制度需贴合事业单位实际。利用制度规章约束事业单位中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可靠性、安全性,同时对使用信息数据的人员也是一种有效的约束,上级主管单位则按照财务大数据管理标准规范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指导和监督下级单位财务的预算、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管理活动,推动系统内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协调管理。独立的业务部门可建立符合部门内部的财务大数据的相应的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建立以及管理监督,可把应用效果纳入考核机制中,利用完善的大数据财务管理制度推进财务管理的转型和发展,同时促进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积极构建大数据操作规范的动态调整制度,即结合大数据技术变化的新进展和趋势,积极调整与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不同的规则标准,使其符合技术要求,推动大数据前沿技术的应用[4]。

(三)完善财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工作最基本要求就是首先保障各项数据信息的安全,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工作时应树立底线,根据大数据技术下信息安全的新模式、新制度、新改变,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安全的优化与完善。

第一,强化事业单位信息监督工作和信息审查工作。通过不定期地检查,对财务室、档案室、财务信息系统等部门进行重点信息档案抽查,同时定期在部门内部开展自查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利用第三方机构对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审计,确保信息数据真实性的同时也对财务活动流程的规范性提供了保障;人员的设置权限应符合岗位工作内容,避免发生未授权或越级登录财务管理系统,根据会计准则中的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严格落实并执行相关工作任务分配,同时对财务管理系统的权限进行授权分离。应遵循每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的处理,使得单个人或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其他人或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联系,并受其监督和制约。如授权经济业务和执行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经济业务和审核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经济业务和记录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财产物资和记录的职务要分离、保管与核对职务要分离、明细账和总账记录要分离、日记账和总账记录要分离等,遵循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工作合规有序,保障财务信息安全。

第二,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记录和档案保管工作的安全。对财务信息进行定期检查并进行备份,根据经济法所规定的年限,不同种类的档案按照年限进行规范保存,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财务过程应实现有迹可查,财务过程中所记录的内容以及凭证应及时整理装订,形成的电子版本与纸质版本要相符合,互为依据互相支撑,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疏漏环节进行修补。

第三,建立事业单位内部风险防控预警系统,利用风险预警系统对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确保风险来临时有科学的应急对策。

第四,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强化财务技能,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应有的素质教育。财务人员不仅需要有财务安全意识,还应坚持道德理念,同时对新型财务安全技术应不断熟悉并加强应用能力,从而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安全[5]。

六、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新的外部政策、自然因素和内部环境等方面都会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转型起到实质性的影响。事业单位应当以政府会计准则为参考依据,并以自身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不断加强在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转型,对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改善,重视制度的健全,各项预算的完善,以及建立全面的监督系统。事业单位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加持,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转型的速度,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各项职能。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转型财务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转型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