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荣格八维理论的解题思路呈现与指导
——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哲学与文化》为例

2023-04-14张成尧张悦涵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3年2期
关键词:直觉解题情感

张成尧 张悦涵

(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

荣格八维人格分析理论以“态度—功能”为基本分类标准,由内倾、外倾两种态度模型和情感、思维、感觉、直觉四种功能类型结合,形成八种基本维度的思维方式。每位学生都会以这八种思维类型之一为主导。经过对学生解题过程长期大量地观察与探索发现: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熟知并恰当运用荣格八维理论,可以了解学生解题背后的思维样态,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学生如果学会用荣格八维理论认识自己、应用解题,定能抓住本质,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本文以《哲学与文化》高考真题为例,锻造出基于“荣格八维”的政治解题思维模型,以培养学生基于自我认知的有针对性的解题思维。

一、情感型思维:以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达成逻辑统一

情感型思维主要分为内倾情感型与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学生能够捍卫自身价值观,敏感地捕捉情感因素,并重视题干所透露出的情感价值和情感倾向信息,迅速地对信息做出判断与理解。内倾情感型学生遇到有情感价值倾向的题干时,可以更快地引发情感共鸣,并勇于在答题卡上展示他们独到的价值判断、细腻的情感理解。外倾情感型学生解题时重视统一的价值观,偏向根据时政大环境或社会价值意识做出情感判断与理解。外倾情感型学生具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可以很容易和大环境渲染的氛围融合,具有理解集体意识的天赋。例如,在学“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时,外倾情感型的学生可以结合社会背景认知很容易地认识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如何作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又是如何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的,而内倾情感型学生甚至谈到“人民群众”这样的词时都很难理解。下面笔者以2021 全国甲卷第20 题来具体说明情感型思维学生的解题思路特点及教学指导。

【例1】2020 年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全、选手最多、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全国性技能竞赛盛会,2 557 名选手在86 个比赛项目中切磋技艺、展示风采,97 名技能“高手”脱颖而出,荣获金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彰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②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

③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自豪感

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内倾情感型的绝大多数判断来自于早期内心形成的价值体系,极其容易跳离解题本身去对题目进行价值评判,所以,内倾情感主导的学生虽然善于进行题意的理解和感受,但却容易被情绪所感染,沉迷于体悟出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因此,此类学生应当着重注意材料中的社会性语句,将自己置身于时政(社会)大环境的包裹下,从内部情感切入,从外部情感切出,即设身处地置身于职业技能大赛举办的现实影响之中。

外倾情感型学生长于捕捉题目的意图和整体的导向,却短于在纯粹的环境下自觉地思考。学生更加注重和外部世界的协调,如果题目无法提供所需要的情感共识,这类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出现空白。如果外倾情感型的学生并不了解题干中的情境,无法产生情感代入,那么学生就要回归自身的情感判断:社会大环境提示我们培育工匠精神,而这种行为在个人价值观上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思考出这个问题的结果后,外倾情感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实现内外情感的链接。

因此,对于情感型思维的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第一,引导学生从自身情感切入;第二,着重做好“补白”工作,帮助内倾型学生嫁接社会知识背景,帮助外倾型学生聚焦题意本身,注重细节;第三,基于学生自身,引导学生将两种不同视角出发的情感相结合,实现思路的转化与统一,推出思维链条,生成答案语言

二、思维型思维:以判断与推导的统一,达成结果统一

思维型思维分为内倾思维型和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学生好刨根问底,追求逻辑的严密性和原理性,作答时倾向于留下推理的痕迹,他们将注意力放在阐释理论和寻找合理解释上。这类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在内心构筑起一个合理的概念模型,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地为这副骨架补充血肉。在解题、考试时,会在答题卡上呈现出井井有条的思维过程。外倾思维型学生注重效率和结果,并能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判断,甚至会总结出自己的“解题公式”与“答题模板”。外倾思维型学生在解题时间上会进行合理的安排,以确保用最高的效率完成试题,在解题和试题总结中也会快速发觉不同题型并进行迅速归类。

总之,在遇到解题中的逻辑节点时,思维型的两种学生都会分析出最终结果,区别是:内倾思维型的学生会倾向于逻辑推导,而外倾思维型的学生倾向于采取“捷径”即快速的逻辑判断。(如下图所示)下面笔者以2020 年全国Ⅰ卷第40 题来具体说明思维型学生的解题思路特点及教学指导。

【例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 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 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 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 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 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1)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12 分)

这是一道较为经典的大切口哲学试题。内倾思维主导的学生在解答该题时将根据脑内经验的链条判断出其经历挫折、总结经验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得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原理;外倾思维主导的学生首先会锁定“认识论”知识作为范围,以解答效率为第一原则,将自己的原理程式和思维导图框架套用在题中所给材料上。

内倾思维型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性使得学生很难从本质和框架中抽离,忽视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实用类学科。因此,学生应意识到自己的目的是将题目解出来。教师应当指导这类学生放下“逻辑强迫”,积累实用经验,迅速对题目做出实际判断,抓住题目大方向,最后直捣黄龙。

外倾思维型的学生虽然看上去是一个优秀的解题手,但是会过于把关注度放在效率和应用上,忽视题目背后的育人意义。学生往往重视自己总结的程式,并迫切地想要给自己的理论寻找一个题目作为实证,此时却脱离题目陷入了诡辩论。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外倾思维学生放慢逻辑脚步,在训练中描绘出严谨的逻辑思路图,而不是尽可能地盯着可被利用的信息不放。

另外,外倾思维主导的学生会聪明地利用了踩点给分的规则,解题速度会快于内倾思维型学生。但这都并不是“万能钥匙”,只有将内外倾思维的两种方式有机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导学生既不忽视逻辑的套路,也不忽视逻辑的捷径,才能让解题速度和解题严谨度并驾齐驱。

三、感觉型思维:以背景与细节的统一,达成效度与效率的统一

感觉型思维分为内倾感觉型和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学生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较扎实,善于积累,对时政背景了解较多,解题思路规范,善于接受从题目中获得的经验,解题过程中可见明显的知识积淀,相比其他类型的学生更擅长进行过往信息的整合。另外,内倾感觉型学生可以从字里行间中回忆起曾经做过的题型,并且进行合规的套用。比如,曾经做过2015 年全国Ⅰ卷第39 题文化生活《记住乡愁》的内倾感觉型学生,会非常容易地迁移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2017 年全国Ⅰ卷第40 题文化生活《中国诗词大会》这道题。外倾感觉型学生都具有良好的感官天赋,反应灵敏,很容易专注专心于当下和细节,能够较快地接受新信息并有积极活跃的思考,可以聚焦于当下的细节信息点对点地进行判断,注重题目的实际表达,可以调动多种能力来帮助自己沉浸式作答,例如,回忆教师上课所放过的短片、举过的例子等来辅助解题,做题速度较快。

内倾感觉型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感知背景信息,而外倾感觉型的学生长于感知当下细节。但是一道好的政治题目不可能仅考查学生了解时政背景的能力,也不可能只是让学生就题论题地观察分析,因此感觉型学生解题必须要攻克的难关就是应当锻炼自己从单一向的感知走多元化的感知,即感知背景信息和当下细节相结合的方式。下面笔者以2020 年全国Ⅲ卷第23 题来具体说明感觉型思维学生的解题思路特点及教学指导。

【例3】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内倾感觉型学生在仔细阅读完题干之后会很快地通过常识和阅历进行判断:《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的民法体系进行整合修撰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法制成果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当下水到渠成之产物。因此,内倾感觉型学生会推导出D 为正确答案。外倾感觉型学生则会迅速跳过冗长的背景信息,捕捉到①②选项中的明显知识错误,立即依据碎片化信息进行的推断,也可以选择出D 选项。但是前者未免太过缓慢,后者又未免太过武断。

由于内倾感觉基于经验,该类型学生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积淀和重复,通常信奉题海战术,如果没有足够的训练,就容易陷入单一的回忆。因而,教师首先可以着重培养此类学生的当下感受力,可以精心选取背景信息陌生、题型新颖的思想政治学科试题来锻炼他们的能力;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内倾感觉型学生去仔细审读设问,提升做题速度,以达成重复训练知识积淀的目标。

对于外倾感觉型的学生喜爱捕捉动态的、流动的信息,厌恶大段文字的特点,教师首先要磨炼外倾感觉型学生仔细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阅读习惯,引导学生不要恐惧大段文字,防止因略读而犯下致命错误。其次,也要满足外倾感觉型学生的动态需求,以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补充时政背景,锻造学生解题的辅助利刃。

四、直觉型思维:以“收”与“放”的统一,达成深度与广度的统一

直觉型思维分为内倾直觉型和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学生思维较为抽象,感悟力高,偏好多角度思考问题,酷爱直切事物本质。部分内倾直觉较为发达的学生会不满足于简单的“情境—理论”的反映游戏,往往具有超前的视域。外倾思维型学生想法跳脱,视角新奇,寻找一切信息点之间的联系,思路发散,这类学生的解题风格是在客观题的题干和题肢中寻找一切联系点,在主观题的答题纸上畅想一切可能性,可能会无法收束。

直觉型学生通常并不遵守特定的规则,而是着重思维的发挥。如下图所示:内倾直觉型学生是单线思维,会根据一个特定的信息推导出单一的信息,直切主题;外倾直觉型学生是网状思维,一个信息点则会引发头脑风暴,进而不断推导出更多相关联的信息和结论。下面笔者以2020 年全国Ⅱ卷第40 题来具体说明直觉型思维学生的解题思路特点及教学指导。

【例4】脱贫攻坚是历史给出的时代考题,广大青年成为解答时代考题的生力军。

乡村网红青年小甘搭乘“短视频+电商”的快车,开辟山区农产品销售新渠道,2018 年,其团队共推介销售农副产品400 多万千克,产值超过2 300 万元,实现了和大山里的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理想。

青年教师胡博士,“一门心思帮助村民脱贫”,运用大数据,精准解决农村贫困户就业和培训难题。他与当地的就业部门合作,打造智能就业平台,实现劳动力与岗位智能化匹配,3 年推荐就业岗位超12 万次;开发培训人员智能化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户提供订单式岗位培训。

青年学子小锋休学创业,投身高效晶硅太阳能材料的批量制造,致力于光伏扶贫。他使用公司自产太阳能电池板,帮助居民在自家屋顶建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资源转化为电能,居民从售电款中获得分红,目前已有陕西、河北、广西等地千户居民成功脱贫。

立志“帮老百姓脱贫”的海归青年小静辞掉北京的工作,返回“中国山楂之乡”创业。她组建山楂研发团队,用科技提升山楂的附加值,促进山楂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吸纳1 400 余户贫困户入股、建立扶贫工厂、带动就业等,帮助当地农民增收。

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一代青年正用青春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的扶贫故事,涓涓细流正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扶贫故事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10 分)

由于内倾直觉主导的学生倾向于将材料信息想象成一条线,当看到“给新时代青年担当使命的启示”时,就只会围绕“扶贫故事”进行思考,思考可能会有深度但没有广度;外倾直觉主导的学生则会着重启示,并尽情发挥,有广度可能深度有欠。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学生都有过度解释的危险,前者是围绕一个关键点做出多种同维度解释,企图发掘更深的信息;后者则是漫无目的地谈及启示,离题万里。

内倾直觉学生对客体有武断评价的倾向,总是单向单线思考而放弃可能性,内倾直觉使用者很少有生活实感,当出现需要运用生活常识解决的实境题目时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构建金字塔形思维模式图,锻炼发散的能力。解题时先列出题中所给不同关键点,再根据这样的程式广泛联想,触及到多种因素和条件;另外,教师要侧重对此类学生进行情境体验教育,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接触生活实际,增强生活体验,积累生活经验。

外倾直觉的学生根据某些线索进行漫无目的的联想,答案常常以总分结构出现,答案有广度无深度,且难以进行收束。所以,教师要引导外倾直觉型学生建构倒金字塔形的思维模式图,锻炼集聚思维的能力。首先给自己明确一个框架,把联想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然后选择必要的点沿着逻辑理路进行深挖。除此之外,教师应当时刻引导学生注意论述内容的中心思想,做到不忘“初心”。

总之,教师在学生作答题目的时候都应当注意学生的思维布局,对学生进行引导,并给思维画出正确的蓝图。

猜你喜欢

直觉解题情感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用“同样多”解题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数学直觉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