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悬泉置的传食管理研究
2023-04-12刘多
刘多
摘 要:在汉帝国的邮驿交通体系中,悬泉置扮演着枢纽的角色。悬泉置设有厨,为往来人员提供饮食,传食的供应是悬泉置日常运行的重要功能。传食接待主要是提供饮食、传食制作和登记入册。供应标准与爵位和秩级有关,依据秩级吏员身份等级差别,饮食供应质量、数量及品类有别。悬泉置机构运转所需的传食来源于敦煌郡、效谷县及周边县、置,其相应较高的运行成本对地方财政造成较大的压力。
关键词:汉代;悬泉置;传食管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28
悬泉置是汉帝国设立在河西地区较为重要的一处驿置机构,不仅为官府人员物资流动、信息传达提供后勤保障和支持,而且为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加强中外交流发挥较为重要的作用。《汉书·王莽传》载:“吏民出入,持布钱以副符传,不持者,厨传勿舍,关津苛留。”师古曰:“厨,行道饮食处。传,置驿之舍也。”“传”之所在地备有“食厨”,悬泉置作为官方的接待机构,传食供应是其主要任务。传统正史关于置的记载非常零散,置的构成和运转情况尚无从知晓。1992年汉代悬泉置遗址的发掘,大量与悬泉置有关的简牍文物资料问世,为我们认识悬泉置乃至汉代置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悬泉汉简中有大量传食供应和使用的记载,结合其他秦汉简牍资料探讨悬泉置日常传食管理运行状况十分必要。
1 传食的种类
悬泉置设有厨,为往来人员提供饮食。这种传食的供给包括人的传食供应和传马的饲料供给。睡虎地秦简中《传食律》就是明确关于驿站供给传食的法律规定,规定了供给对象和标准。如:“御史卒人使者,食稗米半斗,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使者之从者,食(粝)米半斗;仆,少半斗。”“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毋(无)爵者,及卜、史、司御、寺、府,(粝)米一斗,有采(菜)羹,盐廿二分升二。”这两条简文规定了传食的供应与官吏等级有关,爵位高者食物类型丰富。享受的食物有稗米、酱、菜羹、刍稿等。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传食律》232至234简记载:“丞相、御史及诸二千石官使人,若遣吏、新为官及属尉、佐以上征若迁徙者,及军吏、县道有尤急言变事,皆得为传食。车大夫稗米半斗,参食,从者稗米,皆给草具。车大夫酱四分升一,盐及从者人各廿二分升一。”规定传食供应的身份和不同秩级的官吏供应标准有所不同,且主要供应稗米、粝米,辅食酱。悬泉汉简《过长罗侯费用簿》中主食供应为粟和米,还有肉食类的羊、牛、鱼、鸡肉,辅食有酱还有豆豉等。《元康四年鸡出入簿》用于招待秩级高的官吏,比如对长罗侯军长、长史、军侯丞、司马丞、斥候等人招待牛肉、鱼肉、羊肉,对长吏、使者、大司农卒史、丞相史、长史、太医、刺史等招待鸡肉,而监史一级及等级在其下的官吏是不允许供肉。
秦汉传马饲料,常见的有禾、菽、糜、刍、槁等。悬泉汉简中记载传马饲料还有粟、菽、麦、茭草、穬麦。其中的茭草是悬泉置主要喂养传马的饲料,郡县还专门派人来为悬泉置收割茭草。如:
简1,制曰:下大司徒、大司空,臣谨案:令曰:未央厩、骑马、大厩马日食粟斗一升、叔(菽)一升。置传马粟斗一升,叔(菽)一升。其当空道日益粟,粟斗一升。长安、新丰、郑、华阴、渭成(城)、扶风厩传马加食,匹日粟斗一升。车骑马匹日用粟、叔(菽)各一升。建始元年,丞相衡、御史大夫譚。(ⅡT0214②:556)
简2,甘露二年二月庚辰朔丙戌鱼离置啬夫禹移县(悬)泉置遣佐光持传马十匹为冯夫人柱廪穬麦小卅二石七斗又茭廿五石二钧今写券墨移书到受薄(簿)入三月报毋令缪(谬)如律令。(ⅡT0115③:96)
简3,鸿嘉三年七月辛未朔己丑敦煌长史充国行太守事库守令守部千人喜兼行丞事谓郡库效谷。今调牛车假效谷为遮要县泉置运甲卒所伐茭如牒书到遣吏持县泉置前年所假牛车八两输郡库。(Ⅰ90DXT0110①:22)
简4,阳朔元年七月丙午朔乙酉效谷守丞何敢言之府调甲卒五百卌一人为县两置伐茭给当。食者遣丞将护无接任小吏毕已移簿·谨案甲卒伐茭三处守长定守尉封逐杀人贼马并。(ⅡT0112②:112A)
简1是各类马匹增加饲料的诏令,是研究汉代马政的重要资料,记载的传马饲料是粟、菽。简2中喂养的饲料是穬麦,是悬泉置常见的传马饲料。后2条简文是郡、县专门调人帮助悬泉置伐茭的记录。鸿嘉三年、阳朔元年,敦煌郡调牛车帮助悬泉置运输茭草,反映茭草对供给传马饲料的重要性。
2 传食的来源
从悬泉汉简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悬泉置的传食来源广泛,主要来源于敦煌郡所属效谷县,或其他县等地方机构。
简5,·最凡鸡卌四只。正月尽十二月丁卯受县鸡廿八只一枚、正月尽十二月丁卯置自买鸡十五只一枚、直钱千二百一十五、唯廷给。(Ⅰ90DXT0112③:129)
简6,入鱼十枚,受县。(Ⅰ90DXT0112③:65)
简7,效谷长禹、丞寿告遮要、县(悬)泉置,破羌将军骑万人从东方来,会正月七日,今调米、肉、饴枣,书到受作,毋令客到不办具,毋忽,如律令(A)。
掾德成,尉史广德(B)。(ⅡT0114④:340)
简5是《元康四年鸡出入簿》中的单条简文。可以看出,有时县里拨款,悬泉置自己购买所需食物。简6来自《过长罗侯费用簿》,其中记载悬泉置用于接待长罗侯一行人的十条鱼是效谷县提供的,而不是悬泉置从市场购买。或许是因为悬泉置周边没有产鱼的河流湖泊,也没有卖鱼的市场,故需从效谷县专门提供。简7是效谷县发文告知悬泉置做好接待破羌将军及其军队的准备。为了更好地招待,效谷县专门调拨米、肉、饴枣等食物到悬泉置。
简8,初元三年三月乙卯朔己未,县泉守丞侨移县泉置,府调渊泉穬麦四千五百石输驿置,遣□□□安汉载穬麦如牒书,到亟受毋留。簿入四月报,毋令缪,如律令(烧黑)。(ⅤT1310③:168)
简8中悬泉置的传食来源于渊泉县,敦煌郡调拨渊泉县的穬麦给悬泉置。传食来源除了敦煌郡属县,有时还来自悬泉置周边的置、亭、里等。如简Ⅰ90DXT0112③:123中厨啬夫受毋穷亭卒;简Ⅰ90DXT0112③:124中厨啬夫时受鱼离佐逢时;简ⅡT0215④:10中厨佐定受乾齐万岁里马罢军。以上说明汉代置的传食来源广泛,主要由郡、县负责。
3 传食的制作
悬泉汉简中记载悬泉置会自行生产制备酒食。在接待长罗侯及其军队时,用三石粮食酿酒,一石二斗豉制作辅酱来招待过往吏员。接待过往吏员的酱由悬泉置制作,这里的酱,同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记载的一样,都是用大豆发酵成的调味品,因大豆种植广泛,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汉代人的饮食生活中,消费量最大的是豆类制作的酱。在悬泉汉简中还有专门制酱的方子。如:
简9,□年五月壬寅县泉置啬夫敞付毋穷亭长李恽为卒治酱。(Ⅱ90DXT0111①:443)
简10,·治清酱方干脯一束清渍之。(Ⅰ90DXT0109S:272)
简11,治血酱血一斗盐。(Ⅱ90DXT0114S:13)
简12,寒具毋置饴饧乘□酱炙。(Ⅱ90DXT0111②:30)
简10、11是悬泉置制清酱和血酱的方法,制作清酱的原料是干肉一束,制作之前需要腌渍。血酱的制作原料为血一斗,加盐。可惜两简残断,无法获知完整制酱方法。除了酱还有豆豉,豆豉是将大豆煮熟后发酵制成。在肩水金关汉简中豆豉又被称为“盐豉”。简12中记载的饴饧是悬泉置制作的饴糖,是招待客人的重要甜品。而简7提到的饴枣是效谷县制作的甜枣,供应给有身份的人食用。悬泉置除了提供日常所需饮食品类,还制作辅食甜食增加食物种类。
接待用酒除了县廷供给,很大一部分是悬泉置自酿酒。如简:简13,入鞠三石,受县。(63简)出鞠三石,以治酒之酿。(64简)入酒二石,受县。(73简)出酒十八石,以过军吏廿;斥候五人,凡七十人。(74简)·凡酒廿。其二石受县,十八石置所自治酒。(75简)凡出酒廿石。(76简)。
以上几条简文来自《过长罗侯费用簿》,接待长罗侯常惠一行人,从县廷获取酒鞠治酒。可能因自治产量低,供应不足。还需接受效谷县的二石酒,另外十八石是自酿,所酿的十八石酒用了三石鞠。此类酒一般都是用黍、秫煮熟后加上酵母酿制而成,不需要蒸馏,成酒的过程很短。还有一种饮品是自制的米汁。如简:简14,音白。啬夫坐前自者张威卿病剧欧不止饮药又莓愿请一胡婢使者治米汁。(Ⅰ90DXT0210①:19)
简文背景不太明确,却出现在悬泉置,可以发现当时置内也制作米汁这项饮品。具体制作方法无从知晓,但是可以大致推测是将米蒸熟,过滤出来的汤汁,供往来人员饮用,增加饱腹感和缓解口干。
4 傳食的供应量
供应来往官员的传食标准,一般都是根据爵位等级和秩级高低而定。以下列举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悬泉汉简、居延汉简和肩水金关汉简中关于官吏的饮食标准,见表1。从表1可知,享受传食供应的吏员秩级及供应标准。在秦时爵位是供应传食的主要依据,到汉代时秩级成为主要标准。汉朝武帝后,为经营西域,设置众多邮驿机构,加强物资供应与吏员接待能力。由于汉初规定的《传食律》中的接待标准已不能适应要求,继而颁发了一系列诏令来符合满足各地所需。悬泉汉简显示,汉政府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传食供应标准为每人每日三升;外国首领和使者等人则每人每餐四升,还需供应肉和酒,以高规格接待,以示礼遇;在特殊情况下,如《过长罗侯费用簿》和《元康四年鸡出入簿》反映的史实,因军队的特殊使命,犒劳奔波劳累的将士,提供牛肉、羊、鸡、鱼、酒、粟、米、豉类食物,招待规格和标准远高于律令规定。这也说明传食供应量需因时因地制宜。睡虎地秦简《仓律》简47规定,传马喂食一次,返程时可再喂食一次,需要八匹马一起喂养,连续驾驶,也不能超过一天一次的定量。张家山汉简与悬泉汉简相关律令简文显示,汉政府规定了汉代传置传马饲料的供应量。其中张家山汉简《金布律》简425规定了传马的饲养标准为每天每匹豆类一斗半,而由悬泉汉简(ⅡT0214①:48)“·右令史以下百二人,马匹二匹,匹一斗五升,用粟十五石三斗。校尉、侯、司马以□用廿一石三斗”所示,汉简规定了每天每匹马食粟一斗五升,与张家山汉简反映的所用饲料数量一致,不同的是饲料的种类。
5 结语
综上可知,悬泉置是汉代敦煌郡效谷县下的县级邮驿机构,在邮书传递、物资输送、公务人员的迎来送往、边塞防御、沟通丝绸之路交通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悬泉置内部机构完善,置内设有置、厩、传舍、厨。置为领导机构,与其他机构存在主从关系并负责接待,厨、厩、传舍分别提供饮食、车马、住宿等服务。像悬泉置这样的具有接待功能的汉代边郡邮驿机构,供应来往人员的传食主要以粮食类作物为主,缺少蔬菜类食物。这与当地水文气候有关,气候干旱缺水不适宜蔬菜类作物的生长。另外,不同级别的吏员传食供给的种类和供应量均不相同,依级别高低等级呈正相关。秩级地位高者享受传置供给的主食还有肉类食物,并辅以酱,甚至还提供酒水。可见,虽然地处边塞,条件艰苦,但高级吏员也能享受较好的待遇。汉代悬泉置喂养传马的主要食物是茭草、粟、菽和穬麦。由于所需茭草成本低廉、供应量大,郡、县还需专门调人帮助悬泉置伐茭和输送茭草至悬泉。悬泉置马匹喂养茭草与粟、菽谷物搭配,应是综合考虑了马匹的营养和成本。另外,在秦汉时期有关马匹饲料的供给制度不仅有国家层面的饲料供应标准,还有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符合地方具体情况的供给方式。而悬泉置内传食大体上来源于郡、县,有时外出采购或自产自销。作为综合性的服务机构,置内消耗和供应不具营利性,接待往来人员留宿和享受传食,运行成本均由上级机构承担。■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王莽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22.
[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60.
[3]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40.
[4]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7-78.
[5]郭志勇.秦汉传食制度考述[D].郑州:郑州大学,2013.
[6]张俊民.敦煌悬泉置出土文书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5:356.
[7]王子今.汉代河西军民饮食生活中的“酱”与“豉”[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11.
[8]甘肃简牍博物馆.悬泉汉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9:75.
[9]甘肃简牍博物馆.悬泉汉简:贰[M].上海:中西书局,2021:451.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乙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0:220.
[11]甘肃省简牍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肩水金关汉简1:上[M].上海:中西书局,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