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申节御筵”中探究南宋宫廷仪式
2023-04-12杨万灯
杨万灯
摘 要:靖康之变(1127年)后,北宋二帝被俘,宋徽宗第九子赵构继承皇位,改元建炎,定国号为宋,史称南宋。南宋依旧沿用祖宗之法,宋高宗的生辰定为天申节,规定为国家的法定节日。天申节时,举国同庆,宫廷之中不仅要为皇帝上寿,还要赐宴百官。而此时的南宋经过金的铁骑践踏后,从建立之初的羸弱,逐渐恢复发展过来,虽然领土面积大大缩小,但是国家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恢复。通过对天申节御筵的分析,可以对当时的一些具体宫廷仪式、庆典的相关流程,探究出南宋的宫廷生活。根据这些宮廷仪式,分析出南宋统治阶级的独尊地位,以及皇室贵族的日常生活习俗和宫廷礼仪。
关键词:天申节御筵;宫廷仪式;南宋;高宗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26
0 前言
关于南宋天申节的研究目前不多,能够查找到的,只有张重艳所写的《天庆观、兴化禅院与天申圣节—以〈宋人佚简〉为中心》①,文中阐述了天申节活动在天庆观、兴化禅院举行时所经过的一些流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更多的是在考古文博方面,关于举办过天申节的宫观遗址上的研究,或者今天的博物馆相关问题的研究。
两宋时期,国家把皇帝的生日作为全国统一的节假日,南宋皇帝宋高宗的生日称为“天申节”。由于宋高宗长寿,天申节自建炎元年设置始持续了六十年之久。因为天申节的庆贺,所以南宋留下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文物和遗址。例如今天的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兴化禅院,还有大量的宫观与道场、园林等都与天申节有联系。在庆贺天申节时,不仅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物,更是给我们展现出了南宋真实的社会风俗文化。在天申节赐御筵时,不仅涉及了朝廷上下百官的庆贺,而且还展现出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本文通过对天申节御筵的分析,期望窥伺出南宋的宫廷仪式,探究出南宋的皇室生活状况、宫廷礼仪,以及南宋高宗时期政治正统的宣扬问题。
1 天申节御筵概况
1.1 天申节简介
在宋太祖赵匡胤时,“建隆元年(960),群臣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于大相国寺建道场以祝寿”。②从这时开始,就有了将皇帝生日作为节日的惯例。因循祖宗之法,后面的部分皇帝也会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国家规定的节日,并进行相应的庆贺。有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将自己的生日定为节日。③到了宋徽宗时期,不仅“以十月十日为天宁节”,同时还定“上寿仪”,④增加了特定的祝寿仪式:“皇帝御垂拱殿,群臣通班起居上寿”,⑤通过这些祝寿仪式,以此彰显封建王朝严格的等级尊卑秩序。
靖康之变后,北宋二帝被金人掳掠北去,康王赵构在南京即位,改元建炎。⑥南宋初建,依祖宗之法,不仅继承相关的礼仪制度,而且还延续了之前的上寿仪式。建炎元年,“宰臣等上言,请以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⑦,始设天申节。而高宗在建炎元年五月“罢百官上寿”,⑧罢天申节上寿礼以后,一直到绍兴十三年(1143)才重新恢复。
1.2 天申节贺表、功德疏、青词以及相关庆贺
绍兴十三年,有臣僚奏言:“欲望将来天申节许令有司举行旧典。”⑨而此时的南宋经过十六年的恢复和发展,经济、政治、军事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特别是军事上,岳飞、张浚、吴玠、吴璘等一系列武将抵制住了金人的南下,巩固了南宋的疆域。于是朝廷有大臣提出恢复旧典,举行庆贺仪式。在太常、礼部讨论后,规定今后的天申节庆贺的具体流程:“每遇圣节,枢密院以下先诣垂拱殿上寿毕,宰臣率百僚于紫宸殿上寿。前一月,分日启建道场;至前一日,枢密院官满散依例作斋筵;至日,三省官上寿立班讫,次赴满散作斋筵;后二日,大宴于集英殿。”⑩
百官上寿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前后要做许多准备,首先是庆贺皇帝生日的文书,以此表达对皇帝生辰的祝贺,具体的文书形式有两种。
天申节贺表:当时的大臣写给皇帝祝寿的奏章,称为贺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生日祝福语。这种贺表篇幅较短,行文比较精炼,一般只有一百来字或者二三百字,都是对皇帝的称赞和祝福之语,同时也是表达大臣忠心和诚恳之意。
天申节功德疏:功德疏是宋朝的一种官府文书,与贺表属于相同文体。在皇帝诞辰之时,各路帅臣、监司都会进呈功德疏,以此来歌颂皇帝的功德。功德疏的篇幅较长,多是对皇帝功德的赞美,夸赞皇帝功绩之类。
天申节道场青词:为了庆贺天申节,朝廷规定在天申节前一个月需要分日开启道场,以便前往道观位为皇帝、国家焚香祈祷。在开启道场时,需要写一段献给天神的一种祈祷词,这种写在符箓上的文本后被称为青词。因为天申节举办的次数较多,所以留下了大量的天申节道场青词。
朝廷官员除了上奏相关的庆贺文书外,有的地方官员或者州县会向皇帝进奉财物。朝廷为了防止地方个别官员以天申节进奉为名压榨百姓,于是在绍兴四年下诏规定:“自今诸路州县进奉天申节礼物,并置场和买,毋得于民间科配。”k地方则以买卖的方式获得相关的银绢财物,向朝廷进奉。也有地方大臣以个人名义进奉,如绍兴元年秋,“权湖东副总管马友在汉阳尝献贺天申节银”。l除了银钱之外,大臣还进奉“金酒器、银香”m等物品。
1.3 天申节御筵安排
天申节御筵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天申节后两天,而前一天召集百官进行斋筵,天申节当天举行上寿仪。天申节庆贺前后持续一月,后期有其他朝廷使者来贺,也会召集御筵。
在参加宴会的人员上,主要人员有皇族近亲,如太子、皇后、妃嫔及其他子女等,再就是宰执百官,还有其他各国派遣来祝寿的使臣。前两天举行斋筵,在人数、宴会规模上,相对来说较小一些。其中官员上寿时也要按照职级次序划分,有相应的上寿仪式规定。天申节前一日是“枢密院官满散依例作斋筵”,天申节当日则是“三省官上寿立班讫,次赴满散作斋筵”,只有到了后两天时,才会大宴百官。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官员都能参加此次御筵,只有“京官任寺监簿已上和及行在升朝官”n才能并赴宴会。
天申节在场地上也有固定的安排,要彰显皇帝身份,能够容纳百官,所以场所要特定,符合一定的礼仪规范。一般就分为百官祝寿的场地,皇帝赐筵的场地,还有上寿祈祷的道场等。首先是上寿仪,除百官拜表称贺以外,宫廷内还需要举行上寿仪,高宗在位时一般都是“上寿于紫宸殿”。o高宗退位后,上寿称贺的地方就改到了他的寝宫德寿宫。孝宗隆兴元年,“皇帝及宰臣、文武百僚诣德寿宫上寿”。p其次是赐御筵的场地安排,南宋前期一般就在集英殿举行q,而后还有新修建的玉津园等地。r这表明随着朝廷开始越来越重视,赐御筵的地方逐渐固定。最后就是开启祈福的道场,绍兴二年,“百官以天申节开启道场于天竺寺”。s但是每年开启的道场都不固定,所以南宋时期很多道观都曾作为庆贺天申节的道场。
2 天申节中的宫廷仪式分析
2.1 德寿宫上寿
天申节从恢复旧典后,逐渐恢复到了往日的规模,甚至比以前更加宏大。而御筵中的各种仪式体现出当时两宋时期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据《宋史》记载,乾道八年(1172),宋孝宗立皇太子,带领皇太子及百官到德寿宫上寿。有专门掌管宫廷仪礼的机构仪鸾司t,负责德寿宫殿门内外的陈设。大殿的正中南向设御坐;德寿宫门内南向设置“大次”(供皇帝大臣临时休息的篷帐)u;在殿东廊的西向设“小次”;同时还分别设皇帝褥位两个:一个在东南,西向,一个在南,北向。在御坐东向尚酝局又摆设有御酒尊、酒器;在御坐的西向稍微往北的一边摆设御茶床。以上是上寿前德寿宫的一些布置,不仅有专门的礼器,同时还非常注重各种礼器的摆设方位。
孝宗皇帝当日与皇太子、文武百官等一起来到德寿宫,等太上皇帝(赵构)出宫升御坐、鸣鞭炮、进入小次后,上寿仪正式开始。
行拜礼:孝宗皇帝行两次拜礼;前导官导皇帝升殿东阶,诣殿折槛前北向褥位再拜,躬奏圣躬万福,再拜。礼毕,孝宗皇帝诣太上皇帝在御坐之东褥位西向站立,前导官于殿上随地之宜立。然后是皇太子与文武百僚行拜礼,典仪曰:“再拜”;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皇太子不离位,奏圣躬万福,各再拜;然后直身,分东西相向立。
奉寿酒:由内侍负责茶床,尚酝负责盘盏、酒注,礼直官进行指引,奉盘盏官执茶盘、酒盘来到酒尊向北的方向,由殿中监开盏,殿中少监注酒。v再由奉盘盏官交到皇帝前向北的一方。受盘盏官来到太上皇帝御坐前,向西站立,奉盘盏官躬身进酒给皇帝,皇帝奉酒在前导官的引导下来到太上皇帝御坐前,躬身进酒,然后将盘授予受盘盏官。最后皇帝在太上御坐前褥位北向俯身伏跪,殿下皇太子并百僚皆躬身。同时皇帝奏言:“臣某谨率文武百僚稽首言,天申令节,臣某与百僚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w这时承旨宣答官曰:“得皇帝寿酒,与皇帝并百僚内外同庆。”x待太上皇赵构饮酒完后,由孝宗皇帝亲自奉盘,接过酒盏交给受盘盏官,再以授殿中监。孝宗皇帝與在位官皆再拜,皇太子、文武百僚再二拜,搢笏舞蹈,奏礼结束。官员向北俯身伏跪上奏:“具官臣某言礼毕。”然后在位官再拜。太上皇帝驾兴,皇帝从入,文武百僚以次退,上寿仪式结束。
在上寿仪式中所用到礼器分别有:茶床、尊、盏、盘、酒等。同时还有相应的礼官负责每一件礼器,都是为了彰显南宋的宫廷礼仪。而礼官、礼器、人员都有固定的方位,彰显等级、主次之分。
2.2 天申节御筵
上寿后的次日,就会举行御筵。在赐宴期间,按照传统会用乐,但是在建炎元年到绍兴十三年期间都未用乐,原因有三:其一,因为国家政权不稳,赵构要求一切从简;其二,二帝北狩,是为哀痛,建炎二年,朝廷下诏各郡县“天申节赐宴,以二圣未还勿用乐”;y其三,还因为“渡江后旧乐复皆毁散”z,乐器尚缺。到了绍兴十三年五月,宰臣率百官上寿,始用乐。奏乐分为登歌与宫架两种类型,相应乐器有:编钟、磐、柷、敔、搏拊、鼓、琴、瑟、篴、埙、箎、箫、巢笙、和笙、并七星、九曜、闰余匏笙、麾幡。以上乐器搭配相应的数量,形成一套奏乐体系。而乐工则由太常寺所请,登歌、宫架人数共有“四百四十人”。
天申节御筵中的饮食,根据当时宋人周密《武林旧事》卷九中所记载,清河郡王张俊在府中设宴招待宋高宗及部分官员,其中对御宴的描写便可以看出当时宫中赐宴的具体情况和规模。据记载高宗的餐食一共分为七个大类,第一类是餐前水果甜品类,有各类水果、小吃共有一百一十道左右;第二类是下酒十五盏,每盏两道菜,一共三十道;第三类是插食,一共八道;第四类是劝酒果子库,共十道;第五类是厨劝酒十味;第六类对食十盏;第七类晚食十五分名件。其他官员的餐食则要简单朴素许多,数量相对来说比较少,按官员等级高低分为几个等级。第一等是太师秦桧,所配餐食有烧羊、滴粥、烧饼外再搭配主食等共计二十道,从第二等开始就层层递减,到了第五等时就只有“各食三昧、酒二瓶”。通过对上文皇帝与各官员的饮食对比,可以看出南宋以皇帝为中心的这种严格的等级秩序,按照等级地位搭配相应的餐食规模。据此可以推断出在庆祝皇帝生辰的天申节御筵上,宴会的规模会更加宏大。
2.3 庆贺仪式的特点
庆贺天申节的第一个特点,具有广泛性。庆祝人员广泛,从朝廷文武百官到民间百姓,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都会派遣使臣来贺。绍兴十四年,金主始遣乌雅和、孟浩来贺天申节,同时还赠送礼珠、金带、布匹、马等作为寿礼,以后每年都是如此。朝廷内,宰臣率百官上寿,地方各州县都要进行庆贺,地方官员拜表称贺。再就是时间上的广泛,从前一月开启道场开始,再到天申节前后庆贺赐宴又要历经三到四天的时间,后面还有其他国家使臣来贺,也要举行宴会,时间上长达两个月。
第二个特点,具有政治性。天申节庆贺不仅具有节日的活动性,还具有强烈的政治性。首先是彰显宋高宗继承皇位的正统性,因为二帝北去,赵构作为第九子,被大臣拥护上位,所以规定天申节庆贺,以此巩固统治地位。其次就是加强与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如在与金人的关系上,借助宋金之间互相庆贺节日的方式来加强友好往来。然后就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能间接体现出高宗的仁政,彰显君主品德。如各州县向中央交纳天申节银,在面对新收复的一些州时,则有优惠政策。绍兴九年河南诸州新复,向朝廷进奉天申节银帛,高宗赵构认为“新复州无余财,此宁免于扰民,可悉退回”。其目的是巩固新收复的州,用减轻百姓负担的方式来稳定人心。
第三个特点,天人合一性,早期的尊崇自然規律思想。为了体现宋高宗生辰的神圣性,于是宋高宗在天申节时极其重视天人关系、君民关系。绍兴三年天申节,韩世忠进奉生鹿,“(高宗)不欲却,谕辅臣将放之山林,以适物性”。绍兴二十七年时,宰执进呈均州守臣吕游问言:“本州竭泽而渔,乞求禁止。”而高宗以此推论:“今自官中竭泽采捕,以供诞节,其亦不仁甚矣。”高宗同意其奏言,均州提出禁渔奏议后,高宗赵构认为朝廷竭泽采捕州县,以此来供应天申节所需,不利于民。通过庆贺天申节达到利民利物的目的,以此表现出宋高宗赵构对天下百姓万物的宽厚仁爱之心。
3 结语
天申节御筵的举行,目的是庆贺宋高宗赵构的生辰,但这种以中央发起的节日庆贺更多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在天申节的庆贺上,这种由上而下的庆贺,具有官方化、形式化和强制化。虽然是天申节,但是它不属于普通百姓,它属于最高统治阶层,举全国之力讨一人欢心。对天申御筵前后的仪式流程的分析和探究,可以看出南宋宫廷对礼仪的重视。烦琐的流程和仪式,其目的是彰显皇帝的独尊地位,体现统治阶层的特殊性。通过天申节御筵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南宋时期皇室宫廷的生活状况,而且还能看出南宋时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状况。同时还了解到南宋宫廷仪式一些具体做法和特点,探究出统治阶级如此重视封建礼仪的原因,也进一步地认识到了中国古代宫廷内的生活习俗。
注释
①张重艳.天庆观、兴化禅院与天申圣节:以《宋人佚简》为中心[J].山西档案,2015(1):136-140.
②③脱脱.宋史:卷一百一十二:礼[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71-2673.
④⑤脱脱.宋史:卷一百一十二:礼[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74.
⑥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118.
⑦⑧⑨脱脱.宋史:卷一百一十二:礼[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77.
⑩脱脱.宋史:卷一百一十二:礼[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77-2678.
k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三[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1242.
l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846.
mn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九[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534.
o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582.
p脱脱.宋史:卷一百一十二:礼[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78.
q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三[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534.
r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708.
s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三[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974.
t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外诸司[M].北京:中国书店,2019:18.
u周公旦.周礼:卷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27.
vwx脱脱.宋史:卷一百一十二:礼[M].北京:中华书局,1977:2678-2679.
y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324.
z脱脱.宋史:卷一百三十:乐[M].北京:中华书局,1977:2029.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一百四十九[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534.
脱脱.宋史:卷一百三十:乐[M].北京:中华书局,1977:3031-3032.
周密.武林旧事:卷九:高宗幸张府节次略[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16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2581.
熊克.中兴小纪:卷二十六[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299.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五[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113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七[M].辛更儒,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