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技工院校美育的重要性及路径研究
2023-04-12盘笑莲 杜小祥
盘笑莲 杜小祥
摘 要:美育是“三全育人”教育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立德树人要落实“五育并举”,其中,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可以依托美育教育来实现,美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但又是多数技工院校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阐述了“三全育人”视域下美育的重要性,并研究了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希望在美育的作用下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育 “三全育人”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美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与培根铸魂,其也是党的教育方针核心构成部分。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对我国各级院校发展美育工作制定了总体规划,作出了实施安排,并明确提出了把美育贯穿各级各类型院校人才培育的全过程,进一步明确指出了美育对创造力、审美意识培育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美育的内涵
(一)“三全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即对学生实施全面、全程、全员的育人方针,要求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技术技能知识,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三全育人”的过程中,教育教学不仅是科任教师的任务。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技工院校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美育的内涵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可以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途径来构建,如此也验证了孔子以教育与审美相融合来概括其对美育的理念,他的美育理念完美地将二者有机融合,并强调其对人生境界塑造的核心地位。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重要性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技工院校美育对陶冶学生情操、启发智慧、推动其全面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从我国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多方位发展的技工教育美育是该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大国工匠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美育有助于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
技工教育对象所要掌握的能力包含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等。其中,受教育对象的成长核心点包括职业修养、工作态度等构成的职业能力,以及由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的运用能力所构成的专业能力,这是技工教育个体专业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个体步入岗位后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在科学研究及多数新发明中,不但需要研究者具有超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还需要具备超强的想象力和感官能力。这些艺术才能的养成,要靠美育去逐步点化和浸润培养。
(二)美育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急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活力,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美育能推进“学徒”晋升为“匠人”,也可促进从业者更热爱其所从事的工作,在所在职业领域深耕。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现状及瓶颈问题
(一)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现状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缺乏美学教育背景,且技工院校比较重视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目前,技工院校在进行美育教育时面临许多难题,如美育类课程普遍不被关注、教学手段相对简单、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参与性较低等,技工教育美育类课程处于边缘化状态。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技工院校学生在审美意识、道德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均无法较好地助力技术技能的发展,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1.技工院校课堂教学方法与美育联系不密切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物联网、元宇宙等新技术、新概念进入人们的生活,新时代技工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互联网信息。反观现代课堂教学情况,一些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依旧采用原有的方式方法,创新力不足,难以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当前,一些技工院校的教师也不太注重美育的实践。美育实践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艺术的不同形式传递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沐浴其中,形成情感共鸣,提升审美志向和兴趣。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大多被分割开了,缺乏美育实践的应用。
2.技工院校美育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美育师资质量直接影响着育美活动的开展。技工院校比较重视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美育类专业师资往往总量不够且配置不齐,一般技工院校的美育课程多为兼职教师任教,或者是由其他行政人员兼任。这种情况造成美育类课程的建设力度不够大。技工院校开展美育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方法与渠道是开展艺术类课程教学。所以,加强艺术类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升院校美育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技工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校内外招聘、引进专业教师,建设艺术师资团队,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对在职的专业教师开展美育教育教学培训工作。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技工院校开展美育工作,需精准制定育人目标,以美育为主要载体,全面推动美育工作,建设实践平台。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技工院校美育发展的路径。
(一)融入课程,形成专业课程教育与美育协调育人机制
技工院校受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制约,全面增设美育课程是不切实际的。全方位美育的大格局育人观的形成,需要技工院校在各层面着力促进,在相应课程当中融入美育,在各个专业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从不同的课程视角与层面开展美育,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
例如,在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增加相关审美领域的内容进行辅助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礼仪、创新创业教育等公共类课程教学中可以增加社会审美内容辅助教学;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中可以增加结构设计审美内容等。
(二)融入社团,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补充
除美育课堂与美育实践教学以外,学校内外的艺术类社团是技工院校学生接受美育的主要途径。
艺术类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们按照自身的兴趣、喜好等参加有关社团活动时,必然会投入很大的热情。例如,中国传统茶艺、汉服、声乐、昆曲、动漫等繁多的社团能够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同时,学校可以通过课内外的美育使学生们通过艺术促进团队协作能力、压力调节能力、表达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融入环境,积极发展美育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认为,为了开展美育教育,除了开设相应课程以外,特别要注意通过校园环境使学生形成清醇之兴趣和高尚的精神。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是美育的主要阵地。校园网、宣传栏等都可成为美育文化宣传的主要媒介,使整个校园都散发着浓厚的美育文化气息,如此才能让学生们从日常校园生活中体会到美育环境文化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技工院校可结合自身的特色,整合校内美育素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学生沉浸其中,陶冶身心。
(四)融入师培,培育美育教育教学科研师资团队
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技工院校全部课程都要由教师来施教,教师个人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其授课质量。做好技工院校美育工作,就必须打造一支系统化的美育师资团队。
随着当前不同领域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改变美育师资严重短缺的局面,在优质美育教师的培养方面,技工院校不但要提升其审美能力,还要加强对其他专业教师的美学知识的培训,让更多专业课程教师了解美育,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美育,如此才能有效地将美育知识与专业课程完美的融合,形成一支“审美化”的美育师资队伍。
五、小结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专业教育与美育之间应当是相互辅助的关系。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意识到美育的重要性,将美育置于重要的位置,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美育氛围,形成“大美育”格局。“三全育人”模式的成功实施为技工院校美育提供了“助溶剂”,使美育“润物无声”地熏陶和影响学生们,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生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建辉,黄向阳.以美育德:浅论高校思政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37).
[2]刘丽姝.“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
[3]刘鲁宁.“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美育研究与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21(10).
{作者单位: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賽中国(广州)研究中心] 盘笑莲;广州市电子商务技工学校 杜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