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怎么备
2023-04-12吴维煊
吴维煊
每所学校都十分重视集体备课的开展,特别是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解读国家的“双减”政策?如何处理好减负与增效的关系?如何让“双减”走深走实?对这些“双减”的关键性问题,很多教师都需要较长时间去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对教师在探索过程中,可少走弯路。
走出“就课论课”的备课误区。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都是就某一课时或某一章节进行导学案的探讨或章节教学设计,这种以“课”为主的教學实践研讨的确很重要。但是,“双减”背景下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集体备课上升到通过“上课”实现育人、提质与增效,需要集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于一体的高层次集体备课。此时的集体备课不仅要注重怎么上课,还要走出“就课论课”的局限,站在“双减”课程建设的高度,加强课程理论研究,通过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让教师用前瞻性的眼光,备出适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课。
明确“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应该备什么。备课,离不开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但是,“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还应将备课的重点向更广阔的视域拓展: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用最小的学习成本投入收到最优的学习效率,“双减”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最优化发展等。
搞清“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应该怎么备。传统的集体备课方式是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讨论教学方法,备课的主题是事先拟定好、统一的,备课程序是每名教师都说几句。“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要走出这一刻板模式,在备课过程中,既要有针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研讨,还要有开放、多元的备课方式。如某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习惯利用无休止刷题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学生学习负担很难减下来,此时的集体备课应将备课场域由办公室向教室拓展,通过集体听课与教师共同研讨“双减”背景下的课程实施方案。
处理好“双减”背景下“集体备课”与“备自己的课”的关系。无论多么优质的集体备课,都只是同伴互助的一种教学研讨方式,都无法取代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的个体备课。“双减”背景下,更要处理好“集体备课”与“备自己的课”的关系。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某一教学内容的分层作业布置有了基本的框架体系,但如何让自己任教班级的作业布置更加适合学生及“双减”的要求,还需每位教师在“备自己的课”中认真地进行作业分层的设计。只有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进行备课,才能为每名学生设计出量体裁衣的作业。
对“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进行业务管理。集体备课很重要,但集体备课效率不高的现象并非少数。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部分学校在备课管理中大多采用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不足。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对集体备课要加大业务管理力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规定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在落实“双减”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教学问题,而教学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契机的,错过了契机,问题解决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规定统一的集体备课时间,让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错过了最佳讨论时间,影响研讨效果。二是应在每次备课后,收集及研讨各备课组的备课议题,研究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并及时给予反馈,为服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提供素材。
加强对“双减”背景下集体备课的研究。“双减”背景下的集体备课不只是教研组全体成员在规定的时间与地点,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进行的一项例行公事的工作,而是要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让学生以较小的学习负担收获较高的学习效率。必须要加大对“双减”背景下集体备课的研究力度,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及内在需要,让集体备课进一步促进“双减”政策的走深走实,让教师们在集体备课中充分释放思想观点并进行思维碰撞,通过集体备课找到减负与增效的平衡点,促使教师在减负过程中最大化实现“育人”与“育己”。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校级教师培训的重要环节、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双减”背景下,每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平衡。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是每名教师都需思考的教育课题。◆(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