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表现、原因及纠偏举措

2023-04-11彭桥秀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彭桥秀

[摘 要]近几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越来越注重开展生活化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的泛生活化教学,如课堂中堆叠生活琐事,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淡化学科教育功能,使课堂教学丧失理性光芒。文章试图对泛生活化教学的各种表现进行剖析,分析泛生活化教学的成因和危害,再从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实践的探究、教学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纠正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纠偏举措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1-0041-05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展生活化教育,并通過构建生活化课程模块来落实生活化教育。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生活化,有可能会出现泛生活化教学,导致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课堂表现

泛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过度追求生活化,即“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的教学。而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是指弱化政治教育功能,把非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引进课堂教学,从而淡化思想政治特征的一种倾向。这种倾向实际上是偏离了思想政治课的本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理解,导致课堂上出现诸多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花哨

课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主渠道,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依靠课堂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追求生动而不失理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师生互动,力求学生学而有所得。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内容上,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从形式上,过分注重灌输,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感到乏味。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但是,如果生活化教学理念被过分强调,课堂就会变得花哨。在多媒体设备的帮助下,各类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丰富了课堂形式,活跃了课堂氛围,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然而部分教师夸大了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了解多媒体设备仅是辅助工具。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穿插各种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导致教学形式过于花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重心偏离,使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远远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有一些教师追求语言华美,却不能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导致教学语言华而不实,学生不一定会受感染。

(二)生活实例引用过度

生活化教学倡导教学案例生活化。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能合理、有效地加以利用,将会使思想政治课堂丰富多彩。但是,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素材,将社会现象转化为教学材料是需要取舍、提炼和加工的。例如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3《政治与法治》中的部分内容对于尚未深入接触政治生活的高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笔者注意到,在课堂上引入各类社会新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罗列各种政治趣闻能使课堂互动性明显增强。但如果过度引用社会现象、生活化素材,会使学生忽略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学生获得的只是琐碎的感性认识,不能领会教材内容中蕴含的精神实质。

(三)创设虚假教学情境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情境教学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上创设虚拟教学情境能够切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需要指出的是,虚拟教学情境并不等于虚假教学情境,教师不能创设虚假教学情境,而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托科学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真实有效,要为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部分知识点生活性不强,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随意创设教学情境。这往往会使课堂丧失真实性,使情境教学因“情”虚假而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境”浅薄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虚假教学情境的大量存在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浪费教学时间,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成因及危害

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也已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被逐渐普及,但若运用不当会导致泛生活化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深度剖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成因,认清其危害,很有必要。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成因

1.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性质的认识存在偏差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旨是通过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理论性较强,为了实现教学生活化,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大量的活动,力图打造活动型课堂,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课堂空洞。这是由于这些教师对思想政治课的性质认识不清。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活动属性的课程。活动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和载体并不是不重要,但开展课堂活动的本意是实现由灌输知识到知识育人的转变。错误处理知识与活动之间的关系容易使课堂走进死胡同,不仅无益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阻碍了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有些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没有必要精雕细琢,没有必要深入浅出,只要把学生哄高兴就行。在这样错误观念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堂容易出现泛生活化教学的现象,使原本逻辑严谨、极具辩证性和说服力的学科语言被矫揉造作、庸俗肤浅的语言取代。显然,这是对思想政治学科性质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具有德育性质的课程,思想政治课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有系统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任务必须基于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觉悟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明确的是,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手段,如果脱离知识的教授与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办法完成德育任务的。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当重视文本,深入挖掘文本的内在意蕴。

2.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体系的认识有误

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他们的教学行为。正确的教学观念能够有效指导教学行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已经得到了教师的广泛认可,但还是有部分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缺乏充分理解,在实践教学中过于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学科知识的传授。这不仅影响了生活化教学的实效性,还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泛生活化。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体系的认识有误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选用了生活化素材就是生活化教学。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选取教学素材,而是将各种生活化素材直接拿到教学中使用,认为只要素材来自生活就是实施了生活化教学。但是生活化教学也有预期目标,如果选取的素材混乱而不成体系,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造成泛生活化教学。二是认为营造了热闹的教学氛围就是生活化教学。部分教师通过大量的讨论和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为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随意发表观点就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这样的课堂热闹活跃、生活气息浓厚,但是学生往往只关注多样的活动而忽视了学科知识的学习,从而导致課堂教学泛生活化。三是认为只要学生带着学科知识去开展课外活动生活就是生活化教学。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的贴合度,盲目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认为通过各种生活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了生活体验就是生活化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固然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形式,但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始终围绕教学内容,忽略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地位只会让生活化教学失去根基,直至走向泛生活化。

3.教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能力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素质教育被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但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泛生活化。这不仅与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内涵认识不清有关,还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

首先,部分教师不能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只有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能与生活化教学挂钩,讲授法则不能体现生活性。在忽视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情况下选择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机械,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使课堂空有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而缺乏内涵。其次,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不够丰富。理论知识的欠缺不可避免地会让思想政治课丧失其应有的学理性,导致课堂浮于表面,缺乏理论深度。最后,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过于密切。传统的师生关系不融洽,常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如今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年轻教师,乐于与学生亲近。教师若不把握好师生交往的界限,与学生过于亲密,容易损害自身的威严,影响课堂纪律,减弱自己对课堂的掌控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危害

1.单纯为了满足学生的兴趣,忽视教育主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强调生活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但是,过度强调生活化会让各种纷繁复杂的活动充斥课堂,而这只能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多元的互动模式是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动性的重要路径,但运用过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阻碍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与辨别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会在课堂上呈现一些有趣的但与教材内容关联度不高的小故事。这样教学的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容易破坏思想政治课的知识结构,从而出现学生对基础知识不了解、对教师讲的故事却记忆深刻的现象,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不能恰当处理生活素材,对理论知识的关注不够

为体现课堂的生活性,部分教师会运用大量的生活素材。教师不能恰当地处理生活化素材,会导致课堂的生活性有余而理论性不足,偏离生活化教学的初衷。

教师不能恰当处理生活素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在教学非重难点知识时过多地使用生活化素材。生活化素材的堆积使课堂冗杂,压缩学科知识的教学时间,学生难以抓住学习重难点,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选取的教学素材虽然贴近生活和教学内容,却没有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且忽略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教学素材的使用片段化、不连贯,忽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会使学生难以构建知识体系,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注重教学素材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且不能对教学素材进行整合,造成教学素材的价值没有发挥出来。学生的注意力被各种生活化素材吸引,而放松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降低了学习效率。

3.灌输大量的感性材料,阻碍理性思维的发展

思维能力对高中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高中阶段是理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理性思维是深层次理解、把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理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感性思维的发展也需要理性思维的推动。如今,部分教师过分强调生活化教学,在课堂上罗列各种生活现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但过多感性材料的引入不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教学偏离主题,还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分析教学材料。课堂上理性的学科知识被大量的感性材料所淹没,不仅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学理性,还阻碍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泛生活化教学的纠偏举措

(一)在深度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生活化教学资源

准确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只有对教材非常熟悉,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内容、逻辑、结构,才能确定教学内容,合理选择适配的教学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之上。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方面,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融入适当的教学资源,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相关内容。第一,选取的教学资源不能只顾新鲜有趣。生活化教学不是提倡课堂教学娱乐化,而是要密切关注生活热点,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将生活逻辑融入学科逻辑,使思想政治课并非停留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而是可知可感的。第二,选取的教学资源应密切联系生活与教材。教学资源的选择应基于教材,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弱化了结构性,对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框架,整理教材内容,理顺教材逻辑,同时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精准把握教学资源与教材的结合点。

生活化教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教学资源,它绝不是脱离教学内容、过度强调课堂生活性的泛生活化教学,而是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寻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加工,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做到课堂教学和生活情境有机结合

新课程改革主张用生活化的课程资源和社会热点事件创设教学情境、呈现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但是课程资源复杂、社会热点事件众多,如果不加选择随意使用,有可能会出现泛生活化教学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使教学情境紧扣教学目标,同时做到张弛有度。

第一,把握好真实教学情境和虚拟教学情境的度,使教学目标有依托。生活化教学重视创设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的落地依托真实教学情境的渲染,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当然,即便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源于生活,也不可避免地会具有抽象性,这就给教学情境创设增加了难度。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加工设计,构建以真实情境为主,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相结合的教学情境,既还原生活场景,又避免因过分追求生活化课堂而创设虚假教学情境的情况出现。

第二,创设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一定的学理性,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趣味性,过于注重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活气息过重,失去了应有的理论深度。作为一门具有德育性质的课程,思想政治课需要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公民,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基本素质和正确价值观。学生都是鲜活的学习主体,他们只有亲身参与和感知体验,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理解教材相关内容。

(三)在掌握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思想政治课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化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思想政治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效果。但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大,教师如果不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放任自流,就会使教学进入泛生活化的误区。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选择教学方法,尤其在采用如今较热门的议题式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时,更要灵活处理。议题式教学要凸显生活性,议题的设置就要从感性材料入手,从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出发。要避免教学的泛生活化,教师就要关注议题之间的逻辑性,引导学生通过感性材料获得理性认知。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发生思维碰撞。为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以及避免课堂的无序性,教师可依据教学需要将学生分为研究不同问题的若干小组,小组内还可再细分,以提高查找资料的效率。此外,在教学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如将情境教学法与讲授法相结合、将讨论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将探究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等。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教学留白。泛生活化教学常伴随过多的课堂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容易应付不过来。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时,除了要注意活动之间的邏辑关系,做到环环相扣,还要注意教学留白,给学生留出适当的反应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

(四)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出现泛生活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丧失了对课堂的把控。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切实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切实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特别需要增加三个方面的知识储备: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科学。生活化教学要避免空洞,体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理性,需要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支撑。其次,师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新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平等,但师生间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亲近但有距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最后,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高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和主动学习能力,但并不够成熟稳定。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引导,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而非单纯的课堂活动上。在教学中,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才能迅速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总之,在现今大力提倡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更需要从理性的角度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审视,把握其本质,避免陷入泛生活化的困境,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进而实现生活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螺旋上升。

[   参   考   文   献   ]

[1]  谭秀媛.生活化教学的反思研究:以语文教学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  张立金.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生活化教学困境与策略研究:以《经济生活》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3]  封燕霞.虚拟和真实情境相结合的思想政治课教学[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4]  张敏.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研究:以南充市四所高中学校为例[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9.

[5]  张克闯.泛娱乐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品位·经典,2020(8):58-59.

[6]  张敏.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政治生活》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
实施生活化教学 激活高中政治课
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刍议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
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对策
探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