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2017-02-17寇海霞
寇海霞
摘 要: 回顾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作者发现有些课堂教学环节效率低,没有实现课标要求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真正地把课堂还给每一个学生、发展每一个学生。下文主要探讨几个构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效课堂 有效设问 教材整合
一、设计和提出有效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句,在《雍也》一篇20章中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一下,不可以语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思想,要求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这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可加以借鉴。
启发式教学中探究的起点是“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分析和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问题而展开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如“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这类问题,看似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目标,许多学生只需要看教材,很容易找到答案,这属于无效或低效的问题。如果整节课都呈现这种无效问题,势必会使实现政治课失去思想活力,不接地气,学生无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高效课堂。
要克服这些问题,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更多有效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李志厚教授提出:“有效问题是背后包含一定的思想性和哲理性,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能够产生良好效应的问题;能够组织学生有效进行讨论的问题。”[1]在学习“第二课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时,笔者通过PPT向学生展示庄子和惠施的对话,根据这一对话设置两个问题:1.不是鱼儿,能否知道鱼儿的快乐?2.世界到底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这两个问题在思维上有递进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按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儿就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东西,所以惠施的说法属于不可知论。这一问题探究知识目标实现水到渠成,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地内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理科学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和内化知识、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自新课改以来,甘肃省中学思想政治校内课程资源,统一使用的是由國家统一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科必修教材。教材使用过程受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地域、学生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能力等大数据制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教师仍停留在“教”教材的环节,过于强调教材的顺序,始终遵循教材的编写逐字逐句地讲解,教学活动古板,学生没有内化知识,课时量不够,教学效率低,达不到课标要求。为此,笔者围绕“用教材教”进行探索。
(一)“用”好教材必须科学、合理地整合教材。
《经济生活》第八课第一框“国家财政”的顺序为首先讲了国家财政预算和国家财政决算,紧接着呈现了国家财政作用,最后讲了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相关知识。这种知识呈现顺序学生没有理解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知识,无法真正理解财政的作用。笔者在讲授过程中顺着生活逻辑和学科知识及学情,重新整理了这一框的内容如下:
环节一:认识国家财政
结合甘肃省2015年财政收入及拉弗曲线讲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结合2015年甘肃省财政支出情况,学生自主探究“从这些财政支出方向看,甘肃省财政具有什么作用”。重点理解前两个财政作用。
环节二:理清财政收支关系
展示2015年甘肃省财政收入和支出金额,概括出本年度甘肃省财政收支关系,并且结合甘肃省具体经济形势思考为什么要确定这种财政收支关系。在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基础上理解财政第三个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材顺序调整及有效设问等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吃透了教材,构建了知识网路,培养了学科素养。“如果用加工美食来比喻教材的二次开发活动,二次开发就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个性定制,教材是基本食材,教师是厨师,学生是顾客,探究的情景就是就餐环境,其结果指向通过加工的过程给学生最符合需要的美食”[2]。
(二)整合教材,合理地分析辅助性概念。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知识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掌握基本概念,明晰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由基本概念而生成知识,并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忽视一些辅助性、隐性的概念,从理解主干知识的角度,这些概念与基本概念同等重要。
《经济生活》第七课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材中提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这是高考考查的核心知识。学生要理解这一核心知识,能够从内涵和外延厘清“什么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教材对这两个概念没有明确讲解。在一次公开课中,同事只是借助多媒体展示了这两个概念,学生齐读,读完后学生依然一头雾水,没有弄明白二者的内涵和外延。笔者反思了这一教学过程,在讲解时引导学生回顾“企业与劳动者”一课学习的财富创造的主体及使用那些生产要素,在此基础上讲清楚劳动者在企业中创造的财富,以企业为主体如何分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在现行分配制度下为什么劳动者、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会出现收入差距,以及出现收入差距如何缩小,引入再分配讲解。这样避免概念讲解,灵活地处理隐性知识,为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核心知识做好铺垫。
教书育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总结经验并且进行反思。只有在反思中不断探索才能真正地强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切实做到发展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志厚.通过有效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育导刊,2014(9).
[2]周步兵.核心素养世界下的教材二次开发.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