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厘清逻辑关系 深入阅读文本

2023-04-11李智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年龄特征逻辑思维思维导图

李智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思维培养主要依据文本体裁、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作者的思维逻辑进行梳理,从而探究文本的主旨,帮助学生提升个性化阅读水平、训练抽象化思维。从学生长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看,逻辑思维的训练必不可少。

[关键词]逻辑思维;年龄特征;逻辑分类;批判阅读;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3)31-0007-04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习惯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文本。但形象思维只能使学生走近并无限接近文本的内容,并不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家借助形象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只有在以形象思维阅读的同时运用逻辑思维来分析所读的内容,才能实现深层次的阅读,从而真正读出文本的主旨,提升阅读核心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文学文本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我们要把握文本所反映的客观现实、所表现的作家心灵,仅仅依靠形象思维是不行的。形象思维只能使我们走近并无限接近文本的内容,却并不能帮助我们把握作家借助形象要说的话——他眼中客观现实的本质和他对现实的看法。只有运用逻辑思维,才能使我们借助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透过文字的华衣,看到文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与哲学、宗教、法律等一起反映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客观世界。

然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恰恰最容易被忽视。一方面,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主观感受。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老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循环。一些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文本解读 、知识点整理和引发情感共鸣等上,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学生由于语言习惯和生活习惯,缺乏对语文学科应有的重视,而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这就导致这些学生阅读理解的方法不足、能力不够,在阅读中重“知”而不重“思”。他们希望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自我的经历、体验直接得出结果,而不愿在阅读中通过质疑、比较、分析,找出新思想。此外,阅读课上的一些无效的环节将学生的阅读过程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得到的只是浮光掠影般的知识积累和刹那间的情感共鸣。至于阅读思维的训练、大脑知识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中十分容易被忽略。

应当把阅读中的逻辑思维训练,看作是与浮躁的阅读心态、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相背离的深层次阅读能力训练。这种训练能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文本的方法,让他们静下心来,寻找自己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构筑自己的思维体系。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本原则

(一)以学生年龄特征为参考

此前,逻辑思维训练大多在高中阶段开展。因为高中学生的知识体系相对完善,思维相较于初中学生更加缜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学生接受事物、分析問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因此,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年龄段的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有必要。

针对七年级学生,突出内容概括的知识传授和训练。七年级是中学起始年级,所学课程是初中阶段的起始课程。教学的客观实际要求从引导学生习得概括入手。如概括段意、概括文本中的不同事件、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等。只有明晰概括的重要性,并训练得法,才能使学生明确方向,为以后的综合能力培养打基础。

针对八年级学生,则突出判断推理的知识传授和训练。八年级学生在掌握大量的抽象概念后,能利用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炼事物的本质特征。针对学生的训练应当在概括的基础上,以帮助学生分析所概括内容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握文本的结构脉络,厘清作者是如何运用所阐述的语义,支撑起所要表达的观点的。

针对九年级学生,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九年级学生在掌握大量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能通过判断达到推理的目的,进而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把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推论形式联系起来,并结合数学几何学的论证,以此开拓学生的论证思路。

(二)以不同文学体裁为对象

初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涉及的文体有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随着年级的递增,相关体裁文本的阅读难度逐步提高,常常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文本的思路和重点。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每种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议论文,相对来说是最具逻辑性的文体。在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论点,找出证明论点的论据,并厘清运用论据推理论点的论证过程。阅读一篇议论文,首先通过整体阅读把握其思想内容,然后运用逻辑推理,厘清文与题、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搞清楚作者的行文思路,最后概括总结。

记叙文,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探索掩藏在形象思维之下的抽象思维。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会通过记叙某一件事,描写某一个景物或刻画某一个人物来展现一个主题。因为语言的形象性,所以该主题很少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若要把握这一主题,就要通过概括及推理,分析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说明文,其特点决定了无论是在表达方式上还是在思维形式上,其都不同于记叙文和议论文。与记叙文相比,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与议论文相比,二者的共同点在于均关涉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有时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所关涉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关涉的抽象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步地推出结论,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关涉的抽象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以批判性阅读方法为工具

逻辑思维指向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的能力,以及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它与形象思维截然不同。常见的逻辑思维包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思维、因果思维、递推思维、 逆向思维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复杂的逻辑思维分类,而要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运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批判性阅读方法。

在阅读文章,特别是精读文章的过程中,应当带着批判性的思想态度。首先,应对每一个句子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析的目的与核心是弄明白作者写这个句子的目的。随后,探究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同语义的句子进行综合,运用抽象思维进行精准概括。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具体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如“单元式逻辑阅读”“批注式逻辑阅读”等。通过实践比较发现,当下非常流行的绘制思维导图是很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一)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依据

第一,绘制思维导图能够迫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段落,揣摩和分析段落中具体的词语。学生在绘图过程中,还能够提高阅读的兴趣。

第二,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获得的知识及时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清晰地记录下来,避免快速遗忘。

第三,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取代传统语文阅读中散乱的批注,更清晰地呈现学生自己的思考。

第四,绘制思维导图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探究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思维问题。

第五, 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读出写作意图。学生只有结合前后句子的意思深入思考,才能真正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思维导图绘制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训练逻辑思维,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可优先从具体的段落训练开始,教会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厘清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概括段意,再通过综合每一段的段意,推理出全文的主旨。

相关思维导图的绘制,需要经历五个具体的步骤。

【步骤一】在白纸中心绘制主题。

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因为从中心开始,可以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更自由、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向外扩张分支,并使用关键词、符号、颜色、图画等表达分支内容。

在繪制过程中最好能使用不同的颜色。因为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大脑兴奋。颜色能为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

【步骤三】依照步骤二,继续添加次级分支。

人的大脑是通过联想来思维的。如果把分支连接起来,大脑会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许多东西。把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的同时,也创建了自我思维的基本结构。这和自然界中大树的形状极为相似,树枝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大树的主干和主要分支之间,或主要分支和更小的分支之间断裂,或分支末梢断裂,那么大树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思维导图各部分之间没有连线,就构不成图了。要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步骤四】用箭头把相关分支连接起来,显示各分支间的关系,可以在每条线上标注一个关键词。

词语使思维导图更具力量和灵活性。每一个词语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相关的、有着密切联系的一系列“子代”,由此能更好地催生新想法。

【步骤五】完善思维导图。

发挥创意,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添加边界线等。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适当地讲解阅读中常见的两种逻辑推理,即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以使学生更好地完善思维导图。

图1所示为归纳推理模型图,图2所示为演绎推理模型图。

以刘成章《石崖上的枣树》这篇文章中的第一自然段为例,谈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②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努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它长得健壮而蓬勃。③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1.在白纸上画一棵树,将文章的标题“石崖上的枣树”作为整张图的主题。

2.依据段落的第一个句子,画出与主题相连的一级分支。因为一级分支里的内容存在上下位语义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画出与一级分支相连的二级分支。基于二级分支中的几个代表下位语义的词语,如“刀削”“陡峭”“极少有土”“极少有草”,运用归纳推理法,提炼出上位语义:生长环境恶劣。

3.依据段落的第二个句子,画出另一条一级分支,即“健壮而蓬勃”。仔细分析段落的第三个句子中的“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两个短语,把它与一级分支“健壮而蓬勃”联系起来进行判断,从而发现这两个短语正是对“健壮而蓬勃”的具体阐释。

4.在完成对三个句子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后,再来建立分支之间的联系。作者先刻画环境的恶劣,再描绘枣树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得健壮而蓬勃。通过思考两个分支之间的联系,能够推理出作者的真正意图:“表现枣树拥有顽强的生命力。”整个段落的层次,正展现了作者演绎推理的过程。

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3所示。

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学生找到了清晰的品析文章的方向。即使在概括和分析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他们也已经有意识地开始分析句与句、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综上,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厘清文本思路,探究文章主旨。因此,逻辑思维训练必不可少。

[   参   考   文   献   ]

[1]  田本娜.阅读教学要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J].教育科学研究,2007(9):40-43.

[2]  何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逻辑思维培育[J].文学教育(上),2018(8):120-121.

[3]  王初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12):47-50.

[4]  胡雅茹.思维导图阅读法[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6.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年龄特征逻辑思维思维导图
素描头像四分之三、侧面正面、年龄特征等画法解析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