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式”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的实践— 以排球《正面上手发球练习方法》为例

2023-04-11方晨峰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发球排球尝试

文 / 方晨峰

“问题驱动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性。所谓排球发球技术动作,就是需要掌握发力点,做到眼、手、心统一节奏。仅是通过技术动作模仿练习,学生不一定能够掌握其技术精髓。反之,通过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自主探索技术要领,还能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感悟,在思维协调到动作形成这个过程中,技术要领深入学生的脑海中,练习动作也会更具主动性和针对性。在核心素养要求下,球类运动科目的要求也不仅只是在于怎么“玩”,而是要“玩”出技术水准,“玩”出更好的身体素质,“玩”出更高的兴趣。通过问题驱动式,把动作教学拆分中每一个小难关,学生攻破难关并掌握相应技术所取得成功感和喜悦感,将极大地推进学生继续运动的兴趣。同时,这种方式利于学生思考、探究、尝试,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探索精神、不放弃的精神,对于发挥体育核心素养有很高的融合度。

1 核心素养下“问题驱动式”教学的优势

核心素养下的体育教学分为体育精神、运动实践、健康促进这三个大方面。体育精神就包括:思考、坚韧、奋进、不放弃等。运动实践包括:动作技术、专业能力、身体素质等。健康促进包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养成体育运动兴趣等。

常规的教学方式就是示范教学和自主练习教学,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没有太多的思考,兴趣养成困难。针对一些比较难的技术动作,久久不能掌握,还容易丧失信心,学生继续运动的兴趣很低。同时,常规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完全展示出一些运动项目的专业性,学生的技术掌握度并不熟练,比如跑跳锻炼的身体核心部位、击打锻炼的身心协调性这些方面都不能达到。运动起来最多只能算是消耗了体能,身体素质的增强还远远达不到[1]项敏玉.探究体育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体育品德培养策略[J].学苑教育,2022,(06):52-53+56.。

“问题驱动式”教学就是教师提出问题,思考技术动作应该怎么实现。课堂是互动形式的、探究形式的,而不是常见的“老师讲了你们下去自己练”。“问题驱动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自信,技术动作掌握不成难题。“问题驱动式”能够形成比较专业的教学探究模式,针对技术动作形成、身体素质增强有更好的引导方式。“问题驱动式”能够养成学生自主掌握运动技巧的思考习惯,提升自主参与性和自主练习性,维持学生长久运动的兴趣,养成思考、钻研、探究的个性品质。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契合体育核心素质培养。

例如教学排球发球动作,教师一开始之前并不是要求学生能够发出多好的球,而是注重讲解怎么击打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如何击打会产生更有效的效果。要有思考和尝试的这个过程,学生才能在试错、不规范的练习过程中总结经验。教师不需要喊口号、打鸡血,换个从练习成效和练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学生一开始并不了解如何发球,需要一层一层的去教学。每一层不是光指导动作就行,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准备动作,为什么要击打后下方,要用问题去引导思考,让思考化作尝试,让尝试的结果去纠正自身的不规范,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改正获取质的提升,学生的成功喜悦感增强练习的兴趣,增强探索的趣味。所以,教师要灵活的运用问题驱动来引发自主思考和尝试,学生才能增强自主性,掌握扎实的基本运动技能,提升学习的兴趣,思考自身在运动过程中的协调性,促进身体素质提升,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体育运动核心素养[2]杨建强.初中体育排球技术教学的训练要点和安全防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52.。

2 “问题驱动式”培养的体育核心素养点

2.1 问题驱动式提升核心素养--技术动作掌握

所谓问题驱动式就是:提出问题,趋使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排球训练教学中,就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技术动作的要领。促使技术要领的有效掌握。举个例子:在熟悉击球角度时,技术要领是手掌最坚硬部位击打球体后中、下方。教师做出示范动作后,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不同角度是否产生不同效果的击球。通过实际的练习,发现击打球体正中,球成水平稍微倾斜运动,球体容易超出界限。击打球体上方容易产生不过网情况,唯有在中下部击打,使得球体呈斜下方向运动,并带有轻微向上回旋,球体易过网,不易出界,速度较快,爆发力较强。学生通过问题驱动引导思考,主动练习,发现技术要领的原理,掌握也就更扎实,对于每一次的练习也将更具有针对性[3]徐文超,程宇.排球发球技术的发展及教学训练方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2):183+185.。

2.2 问题驱动式提升核心素养— 体育思考品质

问题的提出,会给学生建立一个疑问,在教师已经示范基础动作后,学生有探索的基本能力,也就产生了解决疑问的兴趣。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练习,学生掌握技术要领后,会从内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运动本就是这样,不在于智力,只在于是否勤加练习,通过自己成功解决问题,掌握技术后,这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也就是说,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会更加倾向于思考怎么解决,从而自主练习的频率也在提升,专注度也在提升,长此以往,在收获成功和进步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爱上运动,自主运动[4]沈向阳.初中体育排球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7,(27):54.。

2.3 问题驱动式提升核心素养— 身体素质

经过上述的问题驱动式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具有自主思考的兴趣在里面,更会具有针对性的一次次调整自己的每一个动作。在反复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力量控制都得到提升,身体素质自然得到加强[5]朱青.关于女子排 球正面上手发球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考[J].新课程(下),2016,(05):99.。

3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正面上手发球训练中的应用环节

3.1 问题驱动— 思考发球效果

发球的最佳效果是力量大、速度快、弧线平,在开始教学发球之前,应当让学生了解发球的效果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才能更好的开展练习。思考的主要点是怎么使得排球具有更快的速度,怎么使得发球的速度达到最快?当学生明白并清楚排球从击发到落地的标准要求,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练习。

3.2 问题驱动— 思考发球准备

发球的准备姿势是优化一切不必要的动作,达到最大发力点和保持身体协调发力的准备。当排球下落至击发高度时,身体能够准确的跟随视觉判断做出行动。有的学生发球重心不稳,有的学生发球不过网,有的学生发球错失良机,通过设置问题,思考准备动作的意义和标准,以及抛球高度,再用自己的尝试和训练不断提升发球稳定性。

3.3 问题驱动— 思考击球点位

发球时击打排球的上、中、下三个点位,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发球效果。关于出现的问题或者需要集中提升的能力,教师设置问题进行引导思考,要让球发出去具有力道,那么球体运动不能是向上或者平行,唯有向下才是加速度最快的。那么向下运动,手部应该保持什么姿势和击球点位?学生再思考,再实践,总结出后中下方为最佳点位[6]郭婷.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手法的教学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0):69-70.。

4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课堂教学开展

先要让学生明白,发球的基本效果是什么样的。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经过刚才演示,可以发现球体比较有力的冲向了对方的场地。如果我们换一种发球姿势会怎么样呢?”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再一次示范发球动作,让学生拿上一颗排球发球尝试一下。然后观察学生的发球效果。随后再一次提问:“经过你们自己发球练习,是不是发现,有的球还没有击打就已经落在地上了?有的球发出去超出了界限?有的球则是偏移路线运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导学生思考,击球的时机和击球的点位以及击球的力度。

接着开始拆分演示,准备动作:双脚自然分开,控制好重心。左手拖住球置于体前。发球时,左手将球平稳地向右边肩前方向上抛起。高度约为50厘米。在抛球的同时,右臂抬起,屈肘后引,肘部与肩齐平。如图1中的步骤①②③。

图1 正面上手发球示意图

示范结束后,提问学生:“刚才老师发球的时候,有没有同学注意到,我左手抛球时是向右前方抛出的,为什么?”这个问题驱动在于让学生明白:向右前方抛出,身体的重点落于前脚,肘部发力才能更具爆发力。过于向左或向右,排球的中心和身体的重心不好控制,就容易出现发球偏移或者错失击打时机。紧接着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通过练习加深准备姿势中,关于重心和发力的感知。

接下来便是开展击球的示范。击球动作:手指和手掌自然的张开,和排球的弧形形成贴合之感。手腕稍后仰,保持一定的紧张感,眼睛要一直注视排球。上体稍向右转动,抬头挺胸展腹,重心开始移动到后脚,右脚蹬地重心前移,左脚稳住,收腹、屈体迅速带动手臂挥动,左脚重心向上,提供一个更具爆发的推进力。挥臂成直线,用手掌坚硬部位击打排球的后中下部分,发球后,随着重心,迅速进入场内。如图1所示步骤④⑤⑥⑦。

示范结束后,提问学生:“这个击球动作,最核心的就是力量掌控、角度、速度。通过物理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排球要运动的快应该怎么办?应该要使击球的力道变大。如果我们使用手掌重心去击打会怎么样?是不是就会缓冲力量的发挥,所以击球一定要用手掌坚硬部位去击打。”接着引导学生开展抛球击打的两个动作,感知发球的力量配合,身体协调。实操一小会后,开始提问:“同学们刚才发球,有的偏了有的过了,现在经过感受一番,知道是为什么了吗?”接着引出击球角度的思考。

击球角度:当排球下落的过程中,选取排球的中下部大致点位进行击打。击打出的效果因具体点位和使用力度出现细微变化。一般情况击打正上方,排球容易不过网,击打最下方容易飞得过高,击打正中位置,球体大致水平移动,击打中下方,使之带有一定的上升回旋,不仅能够过网,过网后还能具有一定的向下运动主推力,使得排球具有速度、力量[7]沈文敢,董王华.初中排球正面下手发球游戏化教学设计课例谈[J].体育教学,2014,34(02):65-66.。其原理如图2。

图2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球体要有速度和向下运动的趋势,还要保持惯性,具有力量。角度是不是很重要?你们说击打排球的哪个部位,效果最好呢?”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不同角度击球产生什么效果。该问题驱动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思考技术要领,当学生明白击球角度的不一会带来不一样的发球效果,学生才能在练习中有自我纠正的标准[8]杨帆,张勇.排球正面上手发球的教学绝招[J].中国学校体育,2014,(02):52.。

5 总结

整堂课围绕着问题驱动进行,更注重了技术动作的原理。从课堂兴趣来看,学生们很乐于思考,认为这样的思考很有趣味性。在他们的尝试下,他们甚至掌握了利用角度偏差发一些比较有水准的发球。从课堂氛围来看,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就再尝试练习,主动性很强,互动性讨论也很多,他们像是在研究一个技术难关一样,尝试成功后欢呼雀跃,练习的兴趣盎然。从课程的实效性来说,学生们分步骤思考原理,然后开始尝试练习,技术动作掌握扎实。从课程的整体表现来看,学生积极练习、积极思考、互动交流、探究欲望强、技术动作掌握达标,在核心素养中关于技术、兴趣、能力、品质、个性、身体素质等多方面都有极大落实。

问题的提出,会给学生建立一个疑问,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练习,学生解决疑问。那么关于问题本身的理解就会更加清晰。在发球教学中,重要的就是发球原理和技术要领两个部分。以问题驱动,以问题引导思考,以问题推进尝试。学生在不断地自主思考和练习稳步掌握技术要领,为自主练习提供能力基础。

猜你喜欢

发球排球尝试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我国竞技排球比赛中发球技战术运动规律研究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