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教学设计

2023-04-11胡雨婷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项羽刘邦立场

◎ 胡雨婷

我们生活在媒介时代,周围始终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介信息,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语言运用都离不开媒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中创设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合在语文课程体系之中。统编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下册设置了主题为“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的学习单元,旨在落实“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相关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单元教学设计背景

实际上,这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一方面在于教师更注重传统的以阅读和表达为主的学习单元,不重视这种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另一方面在于,统编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下册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再加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让教师无暇顾及活动单元的教学。因此,“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这一单元的学习常常被教师忽略,或者被压缩。

但是,从这一单元的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一方面由于该单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对媒介的使用也许比教师更频繁、更熟悉,他们常常是很多新鲜媒介的第一受众;另一方面在于,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全新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能让学生产生新鲜感。

于是,我们发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矛盾,教师选择性忽略的内容,恰恰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集中某一段时间,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某一个单元进行学习。而针对以上这种情况,可以转换思路,不采用集中时间学习的形式,而是将这个单元的教学融入本册教材其他单元的学习过程之中。《2017 版课标》中提出 “本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安排0.5学分,9 课时,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阶段不安排学分,渗透在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之中”,这也为融合的学习思路提供了启发。

这样的设计思路,除了能够保证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还能将媒介作为其他单元学习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新鲜感,更好地实现其他单元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节省课时,化解了课时紧的问题。因此,只要能够合理地利用其他单元的学习素材,巧妙地设计学习任务,就能够起到“一石二鸟”之效。

三、单元教学设计举隅

(一)专题一:“宝黛初见”的跨媒介语言研究

虽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以读小说原文为主要方式,但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阅读方式更加多元丰富。其实在阅读原文之前,已经有不少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话剧等对《红楼梦》有了一定的了解,甚至还有人观看过《红楼梦》的相关纪录片和讲座视频。经典与现代的结合,“打开方式”往往不止一种。

但是这些“打开方式”该如何取舍、如何有针对性地使用呢?能不能不看原文,只看电视剧呢?不同的解读到底谁对谁错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在信息时代阅读《红楼梦》需要解决的“真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在于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学期初设置的《红楼梦》“导读课”,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发现《红楼梦》文字的魅力,从而提升阅读的兴趣。因此,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通过不同类型媒介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原著文字的魅力。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如下教学设计。

活动1:“宝黛初见”作为《红楼梦》开端中最为经典的场景,常常被人们以不同的媒介形式进行演绎,请同学们在网络上搜集不同类型媒介演绎此场景的资源。

学习目标:学会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了解“宝黛初见”的情节内容。

活动2:利用表格(见表1),对搜集的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

表1 媒介特征分析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能够辨析不同传播媒介的优缺点。

活动3:依据对以上媒介特点的分析,在《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你会如何选用这些资料来辅助学习?

学习目标:学会恰当运用不同媒介辅助阅读;为整本书的后续阅读做准备和规划。

活动4:与小说原文相比,广播剧、电视剧和舞台戏剧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编,请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并分析改编理由。

学习目标:理解不同媒介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呈现形式;感受小说原著的丰富性。

预设:小说中人物外貌描写非常详细,而且在外貌中还能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但电视剧是直接的呈现,扼杀了受众的想象力,人物内在个性不够外显;电视剧还省略了人物心理活动,取而代之的是用对人物表情动作的镜头特写来间接反映心理,如果没有阅读原文,则很难体会其心理感受;舞台剧受到舞台时空的限制,对小说情节进行了大量剪裁;因为舞台与观众距离较远,又不可能采取特写镜头,因而动作呈现戏剧化、夸张化的倾向,对原著中微妙的表情和心理呈现不足。

活动5:小组合作评选出改编最成功的片段和最失败的片段,并给出评选理由。

学习目标:学会批判性地看待媒介资源;加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

预设:成功理由:运用该媒介的优势特点对原著内容或者人物特点等进行了较好的还原或超越。失败理由:曲解原著内容或人物,在对原著的还原上存在较大的缺失。

活动6:仔细阅读小说第三回23—26 小节原文、越剧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歌词和1987 年版电视剧中相关片段的人物台词,比较它们三者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学会对原著中相关诗词和语言进行品读,提高语言、文学的鉴赏能力。

预设:小说原文切换不同视角,写出了黛玉眼中宝玉的形象和宝玉眼中黛玉的形象,描写极富文采,在散句中夹杂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意蕴隽永。电视剧中的人物台词则只剩下宝玉、黛玉、贾母三人的对白部分,而且偏口语化,完全没有小说原文的滋味。越剧唱词以男女对唱的形式还原了视角的切换,全词对偶并押韵,符合演唱的特点,将两人的内外在形象特点和第一次见面的心理感受都做了较好的呈现,不愧为耳熟能详的名曲。

(二)专题二:《鸿门宴》新闻报道写作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虽然是古老的史传文,但是却与新闻报道这种现代媒介文体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史记》“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史传统,与新闻报道力求“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的追求相一致;《史记》的“春秋笔法”也与新闻报道中有态度、有立场的特点相一致;史书“惩恶扬善”“以史为镜”的社会政治功能,也与新闻报道要承担的“舆论导向”功能相一致。

从教学目标上来看,通过文体改写,不仅能学会运用新闻报道这种媒介文体,还能够更进一步体会《史记》叙事曲折有致、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能够掌握和运用在叙事中表现思想和情感的写作方法;还能够明白无论对待史书还是新闻报道,都需要分析立场,批判性地看待,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做出如下教学设计。

1.写作前的指导

活动1:写作新闻报道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常见写作格式,请同学们通过可靠途径,搜集整理有关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预设:新闻报道的写作格式和方法属于专业知识,这方面的信息可以来自新闻采写类的专业书籍,如果专业书籍上的介绍比较抽象,可以参考《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

活动2:参照表格(见表2)进行小组讨论,明确不同的写作立场下报道目的和意义的区别。(写作时需要选择其中一个立场)

表2 新闻报道的写作立场分析

活动3:不同媒介发布平台上的新闻报道因受众不同常常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小组讨论并梳理广播媒介、官方纸媒、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三个不同媒介平台在报道同一事件时,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见表3)。(写作时需选择其中一个媒介平台)

表3 不同媒介的语言分析

2. 写作后的修改指导

活动4:针对学生标题问题进行修改指导。

小组讨论,给下列8 个标题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依据,最后对自己的标题进行评判和修改。

①《项王邀请刘邦,刘邦却……》、②《不怀好意的宴会,沛公能否突出重围?》、③《鸿门会谈,楚汉双方关系疑似破裂》、④《鸿门之宴:平静下的暗潮涌动》、⑤《鸿门险宴,刘邦安然离席》、⑥《霸王宴请沛公,沛公怯离》、⑦《项羽设宴杀沛公,沛公成功解危机》、⑧《项庄舞剑千钧一发,我军齐心金蝉脱壳》。

预设:可以依据标题所体现的立场、媒介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类。譬如①②设置悬念,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较像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上的新闻标题;③④没有表明确定的立场,比较像以第三方立场来报道的新闻标题;⑤⑦⑧都是站在刘邦立场上的报道;⑥是站在项羽立场上的报道。

活动5:针对学生写作中立场不明的问题进行修改指导。

对比下面两个写作片段,判断他们的立场有何不同,并梳理“寓立场于叙事之中”的写作方法,最后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片段一:不久,项庄入席,他表面上助兴舞剑,实则把矛头对准了我军将领沛公,幸而在紧要关头,项伯也拔剑起舞,以身翼蔽沛公。张良见情况不妙,火速出帐找樊哙商量。樊哙不顾个人安危,孤身一人,勇闯帐中,项羽被樊哙的强大气场震住了,回过神来,反而赐给樊哙酒肉,樊哙毫不介意地大口吃起生肉来,项羽也连连称赞他为“壮士”。

片段二:武艺高强的项庄作为军师范增安排的刺客,以舞剑为名义刺杀狡猾的刘邦,可惜的是在紧要关头,项伯不知为何以身体来遮蔽刘邦,导致行刺失败。对方军师张良趁机搬来了援兵樊哙,樊哙虽然气势很强,但也只是进来替刘邦辩解。项王海量,原谅了他擅自闯帐的无礼行径,还赐他酒肉。

预设:从以上两个写作片段的对比不难看出,片段一站在刘邦的立场上报道,片段二站在项羽的立场上报道,之所以能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立场,主要在于对人物的称呼(譬如沛公和刘邦、我军和对方),修饰语的选用(譬如勇闯帐中、狡猾的刘邦),间接的评论(譬如不顾个人安危、项王海量),对事件的选取和描述(譬如幸而、可惜)上。

活动6:针对第三方立场写作中态度缺失的问题进行修改指导。

第三方立场并不等于没有立场、没有态度,相反,只有显示自己的判断与态度,才能实现媒体“舆论导向”的功能。你对“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如何看待?它是导致楚汉之争最终结局的关键事件吗?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妇人之仁”吗?刘邦借口逃脱是“阴险狡诈”吗……搜集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并形成自己的判断,最后修改文章。

预设: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全文,弄清楚“鸿门宴”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可参考司马迁、班固等史家对项羽和刘邦的评价;还可以从网络上查看相关文章。通过搜索和阅读资料,全面了解事件和人物,才能对上述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譬如,“鸿门宴”只是楚汉关系的转折点,而项羽最终的失败还是自身原因造成的;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其实是合情合理的,而我们习惯于从后来者视角看待问题;刘邦在底层混迹多年,能屈能伸,善于笼络人才,善于采纳建议,这一切都是他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除了上述两个专题,高一必修下册的教材中还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比如结合第二单元的戏剧学习,可以策划综合运用不同媒介的戏剧宣传方案;学习经典小说《祝福》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结合影视资源、有声资源等进行跨媒介阅读,等等。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虽然只是一个单元、9 个课时的学习内容,但是却揭示了信息时代语文学习的重要特征——需要将“多媒体”作为支持语文学习的常用手段和创新语文学习途径的重要工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打开思路,用心钻研教材和当代媒介,教会学生在信息时代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真正实现信息时代的语文学习。

猜你喜欢

项羽刘邦立场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武术研究的立场
扬 善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梦遇项羽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