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利用微视频在科学课程学习中应用策略探析
2023-04-11孙青华
孙青华
摘 要:微视频是课程资源的集合体,具有容量大、形式多样、适用性强和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师广泛应用。基于文献的研读,通过教学型实践的总结,本文从课前导学、课堂导入、时间与空间突破、抽象内容转化、重点与难点突破、自主纠正以及知识拓展等教学环节对微视频运用进行探究。研究认为,积极制作、运用微视频,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可以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自主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实现认知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科学;核心素养;课前导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4-0033-04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微电影、微博、微信、微视频等为主要平台传播的信息化生活内容给人们带来了更加便利、更加愉悦的生活体验。有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80%以上是通过视觉,11%左右是通过听觉。而微视频包含着有趣且令人兴奋的元素,呈现形式富有趣味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器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说微视频是集声音、动画、图像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特点。目前,微视频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实践证明,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记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可持续性自主学习动力。从心理学理论分析来看,人的注意力在维持上具有一定时限。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学生不可能做到全神贯注,作为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而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微视频,内容上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实验操作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从而保证了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本文以初中科学课程学习为例,就微视频如何运用加以探析,旨在交流与共勉。
1.微视频在课前导学中的应用
课前导学有效性的提高对课堂中的教学效率提高意义重大,为此,教师要通过有效手段加以运用。特别要引导在课前对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加以预习,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课上的求知欲以及表现欲。笔者在实践中,通过小视频的制作与推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可以直接加以回忆与陈述的相关知识内容,一般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这一类知识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所以这样的内容可以制作成微视频,在课前让学生进行预习。例如,消化系统的组成,相较于书上的图片,微视频能从各个方位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并可以以动画的方式将一个个器官单独展示。
所谓的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个人没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凭借某一种形式进行间接的推论的知识内容。这一类知识,一般而言是回答“怎么做”的问题,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例如,“体内物质的运输”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课前预习,笔者制作了时长为1分24秒的微视频。
笔者在视频中明确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重点剖析了此内容的考点:为什么要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为什么要将小鱼头部的腮盖和躯干部用浸湿的棉絮包裹起来?并在视频结尾对显微镜操作规则加以强调:小鱼的尾鳍要盖上盖玻片,尾鳍对准镜头,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在分小组实验探究过程中,笔者针对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的不同,通过微视频的反复播放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记忆,从而让学生不断对自己操作行为加以修正与优化,最终各小组高效率地完成了血管结构特点和血液流动情况的观察与归纳。同样的教学内容,笔者在另一个任教班级没有使用微视频进行课前导学以及课上强化,而是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虽然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讲,但教学中针对镜头下小鱼尾鳍中血液流动图像采取的逐人上讲台观看,耗费了不少时间。在完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的讲解示范后,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到下课铃声响起仍然还没做完实验。
综上,针对教学内容中的程序性实验,为了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己动手操作,促使学生更轻松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驟,任课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相应的微视频制作,通过课前、课中的预习与强化,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最大化。课前将所有制作的微视频上传至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在视频中设置播放和暂停按钮,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观看微视频教学资源,还可以以随时随地使用平板电脑进行访问;对一些重难点,学生可以随意调整观看次数与时间,自主选择进行反复学习和复习,强化记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教师在制作视频上要重点突出,视频时长要适中,呈现的内容要与教材相关。
2.微视频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教学实践证明,任课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导入任务,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驱动学生学习动机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课堂导入策略运用中,利用微视频所进行的课堂导入策略,具有极强的直观性、可欣赏性,从而提高了导入目标的有效性的。以“压强”教学内容为例,在正式开始授课前,笔者为学生播放了一个涉及生活的微视频:班里某同学,从门卫那拎了一大袋东西到教室,手上被勒出了深深的红印子,很痛。当视频播放完毕后,笔者随即抛出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欣赏完视频并对笔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时,笔者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压强。本案例中,笔者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微视频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导入,设计上从生活场景引入,选取了学生在意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易于思考的,从而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之于生活”的道理。同时,视频的主人公是学生中的一员,其他学生不仅熟悉,且有着一定的感情基础,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他们也会意识到此类需求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此类问题的解决热情。
以“重力”教学内容的讲授为例,笔者课前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个视频: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不得不做一些很奇怪的建筑,就像悬空茶壶不断倒水,而且壶中水永远倒不完。课上,笔者通过多媒体一体机播放了此视频,班里的学生迅速被视频内容所吸引,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认知冲突。实践证明,学生在这样的导入情境下,自主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开发,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学生纷纷主动思考问题,并将视频中的情境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重构。
综上,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有很多种,但如何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导入效果,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和为之深入探究的课题。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明确“导无定法贵在得法”的道理。就以视频导入为例,同一个视频在不同教学对象的运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只有不断践行、不断修正,才是视频导入策略运用好的关键。
3.微视频突破时间空间的应用
科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很多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现有认知间出现了脱节现象。所以,在讲解一些脱离学生观察能力范围的科学知识时,教师需要借助一些直观性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微视频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选择。例如,在“月相”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观察的对象离学生非常遥远,学生也无法在不借助器械的前提下用肉眼进行观测。为此,笔者课前制作了一个关于月相的微视频,视频中展示了月亮绕着地球转的动态过程,展示了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那一面所形成的月相。并且视频画面在4个特殊的月相位置出现时,笔者设置了暂停键和播放键,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该位置月相的形状和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以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的“细胞的分裂”教学内容为例,由于细胞太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鉴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笔者同样制作了微视频加以辅助教学。课上,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直观地看到了细胞分裂过程,这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以“铜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实验教学为例,虽然课堂上现场做实验也可以,也能看到实验的现象,但是实验现象的呈现效果并不明显,且视觉冲击力不强。为此,笔者通过课前制作了铜置换硝酸银中的银的实验视頻,尤其突出了“火树银花”的实验现象。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欣赏完笔者的视频后,相较于自己所做的实验效果,无不被视频内容所呈现的效果所震撼。可以说,通过微视频的设计、制作与运用,有效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同时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微视频在抽象形象化中的应用
在初中科学课程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点或题型是比较抽象的,其理论的分析过程中具有强的逻辑性要求。这对理科思维较弱的学生而言,在学习此类知识时会较为吃力。为此,笔者为了让这一类学生能更容易理解上述知识内容,制作了一些相应微视频,以此开展辅助教学,实现知识内容的抽象到具体形象的转化。
以九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内容教学为例,学生对指甲钳这一物品都具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但要分析出指甲钳上的三个杠杆要素,其实还是很困难的。为此,笔者制作了有关用指甲钳剪指甲的微视频,视频制作中分别采用慢镜头、特写静态以及设置了暂停功能等播放键,同时视频中还呈现了指甲钳拆下后的各个零件的用处解析。通过上述内容的微视频播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指甲钳中三个杠杆的“五要素”,并且根据视频画出三根杠杆的五要素。在此微视频运用过程中,笔者也强化引导学生在探索、分析中学习并掌握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的模型的方法。
以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6节“透镜和视觉”教学为例,由于眼球的结构不仅抽象,而且也相对比较复杂,更是脱离了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同时,学生对视觉的形成过程及眼球与照相机之间的联系理解上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为此,笔者课前制作了有关眼球结构的微视频,课上通过微视频播放有效地展示了“光线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弱时,瞳孔放大;当外界的光线透过角膜通过瞳孔,透过晶状体,穿过玻璃体,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一个缩小的实像”。通过微视频辅助教学,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类比照相机,瞳孔就是光圈,晶状体就是镜头,视网膜就是底片”。
总之,课堂教学的精华一般是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某一个教学点所展开,往往精彩、高潮的部分都是短暂性的、瞬间性的。一节课的教学时间里,学生无法自始至终全神贯注。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教师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尤其是那些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更是如此。为此,科学课程任课教师要立足教材的教学内容,通过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做到一个知识点或一个实验的直观呈现,通过课上微视频的有效运用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确保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率的双向提升。
5.微视频突破重难点中的应用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演示性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些实验是不适合课上组织学生操作的。这些内容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破解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选择微视频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手段。通过微视频的制作与运用,不仅有助于降低实验中的受伤和事故的风险,而且也可以较为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在微视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微视频,一边对实验风险加以强调。尽管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具体实验操作,但是可以从微视频中了解了相关的实验操作过程,并且能够生动、形象且安全地了解实验内容。可以说,通过微视频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不仅确保了学生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以“机械运动”教学内容为例,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相对运动的概念。为此,笔者制作了自己在旅程中乘车时的视频。视频主要呈现内容是三种情况:一是站在站台上看两辆列车进站,坐在列车上刚开始感觉自己的列车动了,后来发现自己的车还在站台上,其实是旁边的列车动了;二是与另一辆同方向、不同速度运动的火车上的人互相观察的场景;三是与另一辆不同方向运动的火车上的人互相观察时的场景。由于视频中的主人公是教师,所以学生的观看兴趣马上被激发了。同时,这样的生活场景也较为熟悉,是很多学生日常乘车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受,所以视频与学生之间的共鸣极易得以“生成”。
總之,对科学课程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通过具有针对性强、易于产生共鸣的微视频制作与运用,是可以对其加以解决的。当然,教师在微视频的制作与运用上也要做到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有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录制一些提高类的微视频以及一些拓展类的微视频,而对一些基础相对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录制一些知识点予以强化,基础夯实。
6.微视频在自主纠正中的应用
实践中,笔者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题,特别是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做成了微视频,并附上类似的题目以供学生自主选择使用。同时,笔者也将视频上传至微信公众号,学生可以复制粘贴相关错题以及类似题题目。例如,在一次批作业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表格类计算题目的分析计算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为此特意制作了专题微视频,解读了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每一次实验的数据,判断出每一次实验中哪种物质被完全反应,哪种物质多余。并在视频中提供了另一道表格类计算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
7.微视频在知识拓展中的应用
正所谓,功在课前,效在课中,果在课后。高效学习少不了复习、拓展及延伸等环节。其中,复习环节中多以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实施。但作业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负担。而运用微视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是在复习阶段,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视频,回忆知识,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如,笔者针对“离子的反应在解题中的妙用”做了一个系列微视频。又如,笔者针对浙江省各地科学中考热点题目,做成了一个个生动而重点突出的微视频,视频中对考点、易错点逐一详细分析。另外,笔者针对课堂上“吃不饱”的学生,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其利用中课后业余时间,通过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络收集相关材料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笔者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也上传了涉及地理、生物等知识拓展类的视频,供学生选择。如围绕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6节“太阳系”教学内容,笔者做了一个有关太阳系的系列微视频,主题分别是:“土星环时怎么形成的?”“恐怖的木星居然能拽着太阳走”“站在太阳系其他行星表面,我们会经历什么?”“银河系有多大?”这些视频都上传至笔者的微信公众号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以选择观看微视频。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拓展资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探究视野,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8.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课程是一门最为贴近人类生活的课程,其中许多的知识特点都可以制作成相应的微视频,从而在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微视频的运用为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提供了较为丰富且生动的学习方式。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也极大激发了学生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开阔的学习视野。微视频所具有的教学内容呈现直观化特征,在实践运用中提高了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思维的开发。笔者深信,随着微视频制作技术的迭代升级,教师微视频制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微视频将成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此,笔者也希望更多的科学课程任课教师能够参与到微视频的制作与运用上来,提出更多、更具推广价值的策略,从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娟.微视频,科学教学的脚手架[J].求知导刊,2022(08).
[2]叶婷婷.微视频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3).
[3]叶侃侃.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的实践[J].新课程(中学),2018(06).
[4]游爱艳.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25).
[5]秦璞源.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利用视频教学突破“惯性”的枷锁[J].新课程(中学),2018(07).
[6]叶春红,夏凉.巧用自制实验视频,优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2016(12).
[7]吴晓肖.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J].教师,2016(18).
[8]应根球.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