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态四支架”攻克习作“疑难关”
2023-04-10余丽华
余丽华
[摘 要]小学2~3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句段写话过渡到篇章习作的重要阶段。“三态四支架”教学模式遵循了2~3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符合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习作支架的类型特点的习作教学模式。依托“三态四支架”展开习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评价、修改等习作途径,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三态四支架;习作教学;人物描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4-0073-03
小学2~3年级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使其乐于表达,学会留心周围事物,能流畅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受年龄、思维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大多不够仔细,语言表達不够流畅,常常出现提笔犯难的情况。统编语文教材在2~3年级编排了三次人物描写训练,由句到段再到篇,习作目标分层递进(见表1)。
如何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人物,从感知人物整体形象到聚焦人物个性特点,从写几句话到写整篇,这是值得教师深入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3年级人物描写教学中,找准起点很有必要,要搭建写话到习作的桥梁,让学生乐写、会写。
一、“三态四支架”的内涵
所谓“三态”,指的是在以脑活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理念下,习作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始态、动态、终态。始态阶段要为学生营造情绪氛围,创设良好的物理环境,设计体验式教学;动态阶段要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内容、技能和概念;终态阶段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修正提升。“四支架”即四种类型的习作支架,是帮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脚手架,是搭建在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脚手架,有提示、建议、触发、指导习作的功能。
遵循2~3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习作支架的类型特点等因素,笔者尝试运用“三态四支架”模式进行习作教学(见图1):始态阶段,习作前借助支架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拓宽思路;动态阶段,习作中借助支架梳理思路,精选素材,有序表达;终态阶段,习作后借助支架,规范表达,评改品鉴,完善习作。
二、“三态四支架”落实策略
(一)设计语境支架,激发写作兴趣
语境支架,即帮助学生进入习作情境的媒介,是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途径。从儿童的视角精心设计语境支架,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运用视频创设语境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这一内容时,笔者先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如机器猫和大雄、舒克和贝塔、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等学生熟悉的动画形象,并顺势引导:“同学们,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愿意把他介绍给这些动画小明星吗?”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入情入境的视频支架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还引入了表达的对象,无形中对学生渗透了读者意识,一举两得。
2.巧用图片创设语境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时,笔者利用希沃白板的蒙层技术,逐步呈现图片内容,让学生猜一猜图片上的人物形象。第一张图,笔者出示了人物的发型,学生立刻抢答:“懒羊羊!”第二张图,笔者逐步呈现图片内容:脚—衣服—钉耙。学生很快猜出是猪八戒。第三张图是雷锋的照片,学生纷纷猜测,答案不一。笔者提示:“长得普通,穿得也普通。这究竟是谁呢?不急,让我们来看看文字描述。”随后出示文字:“他特别喜欢做好事,抱过迷路的小孩,背过年迈的大娘。”学生恍然大悟:“是雷锋叔叔!”笔者总结:“除了外貌和穿着,一段对人物具体、准确的文字描述,同样也能让我们猜出他是谁。”精心挑选与习作内容相关的人物图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图片搭建语境支架,可帮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轻松开启习作之门。
(二)借助思维支架,拓宽习作思路
思维支架能帮助学生发散习作思维,多方位获取习作素材,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
1.借助问题发散思维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笔者先出示课本中的问题:“他是谁?长什么样子?你们经常一起做什么?”基于这三个问题,学生进行了表述:“我的好朋友叫小曾。他的头发卷卷的。我们常常在课间一起做游戏。”随后,笔者细化问题支架,进行追问:“①他是谁?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②长什么样子? 五官、头发、皮肤、身材等方面有什么特别之处?③你们经常在哪里玩?在一起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心情如何?”学生在此基础上增补修改,再次表达:“我的好朋友叫小曾。他今年九岁,和我同龄,是我的同班同学。他皮肤很黑,眼睛大大的,身材瘦瘦的,头发卷卷的。下课时,我们经常在教室门口的花坛边观察昆虫。他认识的昆虫很多。我们会聊一些关于昆虫的话题。和他聊天很开心!”借助问题发散思维,帮助学生及时完善写作内容,增补遗漏,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2.借助教材发散思维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思维导图、词语提示等习作支架,教师可以基于学情,适当拓展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思维导图
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时,教材提供了很好的思维导图范例,从性格、外貌、爱好等方面描述一个人。在教材图示的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归类整理成有指向性的思维导图(见图2)。如此,学生习作时便有了抓手。
(2)词语提示
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材提供了“小书虫”“乐天派”“运动健将”等九个表现人物特点的词语,每个关键词都是一个导向,引导学生自然地联系身边的人,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了良好的铺垫,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拓展同类词语,如“小蜗牛”“急性子”“电脑达人”等。
(三)搭建结构支架,明确写作途径
搭建文体结构支架,能让学生在人物描写的起步阶段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从写好几句话,到写清楚一段话,逐步学会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1.借助观察清单搭建支架
观察清单作为素材积累和书面表达的支架,可帮助学生有序观察,分类积累,有条有理地进行人物描写。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笔者在课前一周为学生设计并发放“人物观察清单”,要求学生从姓名、年龄、爱好、外貌等方面记录自己的好朋友,并为其画一幅画像。一个学生的完成情况见图3。
“人物观察清单”以图表的形式为学生搭建了观察支架,丰富了学生的书面语言素材。学生循着表格,有了参照和方法,习作就有了基础和依托。
2.借助事件清单搭建支架
当学生在选材上遇到困难,或无法提炼习作重点时,教师可以提供“事件清单”,帮助学生选择素材,搭建文本结构支架。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一个学生围绕“昆虫迷”写了三件事:午睡时捉蜘蛛、花坛边观察昆虫、积极发作业。小组讨论时,有学生指出第三件事与“昆虫迷”的特点关系不大,应删去。经过讨论,该学生决定详写第一件事,略写第二件事,删除第三件事。围绕特点,修改、增补事件清单,加上开头和结尾,学生就能轻松写出完整的文章。
(四)巧用范例支架,攻克写作难关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难题,教师可巧用评改范例支架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1.范文引路,规范表达
2~3年级的学生需要规范的习作格式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指导。范文支架能够从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和标点运用等方面提供范例。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写话:写一写你的一个好朋友”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照范文,先明确书写格式,要在开头空两格;其次,外貌不用全部写,把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写清楚即可;最后,介绍和朋友一起做的事情时,可以适当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在此基础上顺利修改习作,做到格式规范、语言通顺。
2.标准为镜,完善习作
针对习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习作目标来设计“评改意见单”,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品鉴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修改并完善自己的习作。例如,教学三年级下册“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时,教师可利用“评改意见单”(见图4)帮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
三、“三态四支架”的运用成效与反思
(一)提高了描写人物的兴趣——愿写、乐写
“三态四支架”的运用充分激发了2~3年级学生写話、习作的兴趣。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富有童真童趣的游戏贯穿习作过程,让学生在画一画、聊一聊、玩一玩、评一评的轻松氛围里学习写作,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观察习惯的养成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发展了观察人物的能力——会看、巧看
学生在习作支架的帮助下,能够有序、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人物。运用“人物观察清单”,学生能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人物外貌,能有选择性地观察人物特点,能围绕人物特点写清楚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学生实现了从句到篇的习作能力提升,不再提笔犯难。
(三)习得了人物描写的方法——能评、会改
“三态四支架”的运用让习作构思“可见”“可规划”,使学生的自我修改和相互评价有了参照的依据,提高了学生整合习作素材、架构习作框架的能力。在进行人物描写或其他习作内容时,学生能主动借助“观察清单”、思维导图等支架来帮助习作。自主习作的雏形初现,益处不言而喻。
“三态四支架”的实践与研究促进了学生习作能力的长足发展,同时也为习作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教师当继续朝着这一方向进行探索,以“三态四支架”教学模式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温儒敏.如何用好“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J].小学语文,2017(Z2):25-31.
[2] 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 张化万.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与写作:三、四年级上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