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网格教研”助推师生持续发展
2023-04-10姚发权胡祥志
姚发权 胡祥志
【关键词】网格教研;数学教研组;师生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83-02
【作者简介】1.姚发权,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教务处主任,高级教师;2.胡祥志,南京市中华中学(南京,210019)数学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
南京市中华中学数学教研组在推进实施“网格教研”的过程中,紧紧围绕“三新”背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强化“教研相长”的意识。在队伍建设上,全组教师积极行动,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在研究内容上,强化前期的基础性工作,梳理出知识网络,建立格点;在研究过程中,以课堂为本,以教定研,以研促教,注重交流与实践;最终形成“以点带面,由格成网”“各有专攻,全组共享”的教研生态。
一、建立“网格教研”的研究模式
1.多维度设“网”。首先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所研究的内容进行多维度的划分,形成网格式的小课题或小任务,对小课题进行研究或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进行统整,完成整体研究,形成体系。
维度一: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根据《普通高中数学核心素养(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的6大学科核心素养,联系数学教材中的主题模块,划分网格。如围绕数学抽象,建立集合概念(含新定义概念)、指对幂函数及其性质、抽象函数性质等格点。
维度二:知识体系维度。如在高三复习“圆锥曲线”章节中,建立圆锥曲线中的基本计算,焦点弦、双斜率问题,定比分点问题,面积问题,长度、斜率的最值问题,四点共圆问题等格点。
维度三:思想方法维度。如建立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分类思想,类比思想等格点。
教研组各格点之间不必做出严格的划分,可以有重叠区域。所选内容或最终呈现的成果也可以有相同的部分,因为同一内容经常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去进行研究,实现研究的“深度”。此外,在研究中还需要注意研究的“广度”,定义好基本问题和拓展问题。
2.自选式入“格”。研究之初,教研组首先从教师熟悉的内容和维度入手,建立“简网”,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由选择格点进行研究。研究过程采取独立研究和组“团”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教研组根据教师教学实际,遵循“贴近”原则,以备课组为单元,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组进行建网建格。
高一备课组在“新课程”学习基础上,突出“新教材”研究,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分解”的研究,每一个单元为一个格点。
高二备课组在上学年“新课标”学习研究基础上,突出对知识所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高三备课组重点研究高考,通过对高考真题的研究,明确高考要求以及命题方向,做好微专题设计。
3.常态化交流。数学教研组常态化开设“网格教研论坛(数学)”,坚持开展基于网格教研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这些交流活动,不仅分享了同事研究的成果,也获得了开展有效“网格教研”的方法。
4.渐进式成“全”。高中数学知识和方法体系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我们试图让教师在庞大的网格系中一格一格地填入,以点及面,积沙成塔。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在面上求“全”,同时也要在点上入“深”。
二、开展基于“网格教研”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教师教研的成果理应指向学生的发展,为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行动提升教学效果,教研组坚持开展“教研成果融入课堂”的实践研究。数学教研组的高三微专题网格点已经初步形成了基于“网格教研”的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
理解数学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我们开展“网格教研”,首先要基于教学实际,研究的问题要从课标中来、从教材中来,教师通过查阅资料,解读课标,对所提问题开展小切口、真问题的研究。这样的研究会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处理相关的问题也会更加的细腻、准确。目前,在学校里一些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对数学理解的课型或教学活动,如引言课、主题式教学等,已经成为教学常态。
三、构建基于“网格教研”的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动力系统
数学教研组提出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围绕“三新”,以课堂为根本,以高考为方向,研究教学中出现的真问题,以研促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结合各年级的学习任务,确定研究网格,全员参与,做到人人皆教研,人人有专长。
教研组提出要基于“网格教研”,显化教师在教学中的隐形发展目标。例如,上好一节课,提升教学成绩,获得同行对自己对某一问题见解的赞赏,命制出一道好题等,这都是教师内在的发展愿景,是自身的发展要求,如果将之显性化,那么就成为教师的合理发展目标。为此,教研组制定出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选择性”发展指标,包括备课及组卷选题、评题、命题、公开课开设、作业设计、学案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录制、课程资源整理、教学论文写作、开展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教师可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选择性地呈现其中一个或若干个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