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情境创设的革命文化作品教学
2023-04-10刘金玉
【摘 要】学习情境创设具有真实性、生活性、活动性等特征。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革命文化作品研习,能提升思想认识,获得精神收益,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教学《老山界》时,可以通过创设真实语文学习情境,采用革命文化作品教学五步法:明确主题、确定目标、设计任务、开展活动、进行评价,从而提升革命文化作品教学品质。
【关键词】学习情境创设;革命文化作品;革命文化作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7-0007-05
【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理解、把握“革命文化”以及承载着“革命文化”的革命文化作品,如何设计与实施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对科学实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一、革命文化作品的内涵、特征及学习意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作为三大文化之一的“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革命文化作品,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一)“革命文化”的内涵
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取得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生活幸福、社会进步的伟大奋斗的过程中所构建出来的,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的文化。其内涵包括三个要件:(1)革命文化的构建领导者——中国共产党;(2)革命文化的主要内容——反映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斗争和英勇无畏等革命传统;(3)革命文化的宗旨——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生活幸福、社会进步。
(二)革命文化作品的特征
在革命文化的构建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反映革命文化的文学作品,这就是革命文化作品。显然,革命文化作品具有三大特征。
1.革命性。作品反映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生活幸福、社会进步而采取了革命性的举措,最终开辟了前所未有的道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目标,追求到前所未有的理想。
2.文学性。为能更好地弘扬革命文化、凸显文化内涵,革命文化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还具有思想的深刻性、结构的精巧性、语言的形象性、手法的多样性、表达的创意性、深远的思考性等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特性。
3.先进性。革命文化作品紧紧围绕伟大建党精神,确定革命文化内容主题。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其本身就充满先进性,反映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文化作品自然也充满先进性。
(三)学习革命文化作品的意义
革命文化作品反映了革命文化主题,学生学习革命文化作品,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
1.表现在思想认识上。革命文化作品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伟大建党精神,建党不易,充满艰辛,使学生更加热爱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正确认识党领导人民革命的重大历史进程与重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相关历史和事件有自己独立的、理性的判断与思考;充分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更为珍惜,更加努力。
2.表现在精神收获上。革命文化作品表现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追求“利他”“利国”“为人”“为人民”,为学生提供了可汲取的精神营养和可学习的充满正能量的典范、榜样、偶像,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3.表现在写法借鉴上。革命文化作品之所以历久弥新,除了充满着正能量的、鲜明的主题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跨越时代的、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性的语言,富有创意的表达,严谨的结构等。这些对学生来说,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二、学习情境创设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所有的学科都高度重视学生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新课标指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创设丰富多样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见,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创设语文学习情境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学习情境创设”非常必要。
(一)“学习情境创设”的内涵
语文“学习情境创设”是指在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为了让其真正有效地落实某个或某些具体的语文学习目标,教师有意识地营造适合其语文学习的某种氛围,创造和设计有效解决语文学习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形成相关语文素养的“境遇”。这种“境遇”,包括学生参与语文活动时的场景氛围、学生所学文本内容的多样呈现情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体现、学生未来完成某项语文学习任务时的真实场景等。
“学习情境创设”有以下几个要义。
其一,学习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某个或某些具体语文学习目标的落实,即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与具体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紧密相连的,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情境的创设方式与形式。情境设计绝不是为了应对新课改而在教学中增加的一个“标志性”环节,而是人与自身生存环境浑然一体关系的迟到认可及所采取的积极改善行动。[1]
其二,学习情境创设者——教师起着决定性、引导性作用。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情境的创设并非一成不变的,也绝非教师一人就能完成,需要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其三,创设的内容—— 一是氛围,适合于语文学习的氛围;二是境遇,即学生需要通过应用语文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内容来解决该实际问题的境遇。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语文问题的某个或某些任务的过程中,逐渐达到某个或某些语文学习目的,最终形成某种能力与素养。
(二)“学习情境创设”的特征
1.真实性,即所创设的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境必须是真实的。这种真实的学习情境,一是指学习氛围的真实,二是任务的真实,三是现实生活的再现真实,四是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五是符合语文学科认知的真实。
2.生活性,即基于学生真实语文学习生活的情境。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应来源于学生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是建立在学生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情境,或现在雖然没有、将来却要面对、极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生活情境。
3.活动性,即所创设的语文学习情境是在活动之中呈现并发展的。一个又一个的语文学习活动促使着、推动着每一个学生在真正的语文学习情境中真实地展现探究语文学习的结果,并不断地暴露与解决着语文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情境活动化、活动情境化。
(三)“学习情境创设”的意义
1.让语文学习富有意义。语文学习情境的创设打通了语文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联,能够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的语文知识是有用的、有意义的,在此语文学习情境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听说读写思创用,均离不开学生的亲历体验,学生学到的是“真正有价值的语文”。
2.让语文学习走向深度。所创设的语文学习情境绝对不是简单的点与线的呈现,而是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多元式的、结构式的呈现,需要学生真正沉浸在语文学习的情境之中,主动投入,调动所有学习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鉴别,最终才能得出科学结论,真正应用所学知识。在这样的真实情境中学习,能真正将学生的高阶思维与高阶情感参与进来,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然就能深入、深刻、持久。
3.让语文素养得到培育。学生在语文学习情境中,不仅学到了应有的语文知识,更能在真实情境中将知识条件化、生活化、应用化、结构化,更易理解、迁移所学知识,获得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诸多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有效培育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基于学习情境创设的革命文化作品教学路径
语文教师如何开展对承载着“革命文化”主题的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呢?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形式。下面,笔者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老山界》为例谈谈如何教学。
(一)明确学习主题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这是新课标提出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新标准、教材整体单元与《老山界》课文具体内容的剖析,以及初一学生生情的分析,确定以下的学习主题。
人文思想主题——革命文化:感受红军英勇无畏、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语文要素主题——语言应用:学会精读,涵泳品味揣摩语言,学习批注。
(二)确定学习目标
主题的明确,为目标的确定提供了方向。根据学情,确定用两个课时完成,并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感受红军翻山的曲折、艰难,把握作品的叙事线索;精读课文重点段落,用心涵泳品味揣摩精彩语句,学习做批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红军翻越老山界时所表现出来的长征精神,形成独特的感受,并以此指导学习生活。
(三)创设学习情境
为体现学习主题、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将此课的学习设计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之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两课时完成,设计如下学习情境。
情境一: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说出作品的叙事线索。
情境二:用批注的方式品析精彩语句,说出语句深刻内涵。
情境三:写出自身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对比红军的经历,提出解决困难的策略。
情境四:开展主题为“他们——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的演讲活动。
其中情境四为大情境,其他情境都为此情境做铺垫。
(四)开展学习活动
为使学习活动有效、有序开展,就必须创设适合于学习语文的真实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真实、有效地学习、消化作品,感受作品主旨,习得语文学习方法,培育语文核心素养。每一个学习情境之下,都要有序地开展几个学习活动,即需要创设符合学习活动的小情境,从而让各个小情境与大情境循序渐进,最终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体现学习主题。
情境一的学习小活动:
1.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图片,谈谈感受。
2.自我阅读《老山界》全文,找出描写作者及红军翻越老山界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语句。
3.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说说作品的行文线索。
4.回顾课文内容,交流红军翻越老山界所克服的困难及结果,概括出红军的精神。
情境二的学习小活动:
1.找出作品中生动、细腻的描写,不少于两处。反复阅读,在你认为值得涵泳品味的地方做一些批注。
2.观看电视剧《长征》中有关老山界的影像,与课文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哪一个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
3.反复阅读课后练习三中的四个句子,分析、揣摩这些句子,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情境三的学习小活动:
1.撰写“伟大的红军精神——学习《老山界》有感”,200字,要求紧密结合《老山界》具体内容,不得空洞。
2.回顾自身成长中遇到的一个困难,进行具体描写,让人有具体感受,并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结果、现在感想(与红军翻越老山界对比),形成文字,200字。
3.小组交流,说说如何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各种困难。
情境四的学习小活动:
1.瞻仰本地烈士墓碑,了解其伟大事迹;阅读红军长征故事,理解故事内涵。
2.自主学习有关演讲稿的写法,撰写《他们——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的演讲稿,要求联系课文《老山界》的相关内容。
3.给自己的父母演讲,请他们进行指导,自己修改。
4.6人小组内演讲,彼此指出优点、改进点,努力扬长避短。各小组推荐一人上台进行演讲,进行评议。
(五)进行学习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所以,“进行学习评价”这一环节实际并非一个单独的环节,而应该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任务之中。最终,通过学习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采取过程与结果的自评、互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最后由语文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在评价方式上,既可以进行量化评价(一般以10分为总分),也可以进行质性评价(优、良、中、差),还可以进行增值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幅度。
革命文化作品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主题,革命文化作品中所体现的革命文化,以及革命文化中所体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人物的那些具体事迹与那种精神品质,都给学生带来的革命文化这一主题所特有的心灵的冲击,体现了革命文化作品的三大特征。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2]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深化学生对革命文化作品的学习。《老山界》一课的教学就是如此,学生在学习《老山界》过程中观看相关影像、瞻仰烈士墓碑、阅读红军故事、进行演讲等,无不是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这些活动对学生语言的学习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习情境创设与革命文化作品,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和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却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精心创设的语文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对革命文化作品的理解深刻。要想全面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在革命文化作品的教学中创设好语文学习情境——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尹逊才,沈盼盼.高中语文教师情境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诊断[J].语文建设,2022(5):9-13.
[2]文艺,崔允漷.语文学习任务究竟是什么?[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2):12-19.
[3]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刘金玉.经典老课文何以重归语文教材——以《周总理,你在哪里》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22(3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