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药文化”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
2023-04-09常丽霞张婧马仁锋
常丽霞 张婧 马仁锋
摘 要: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一直在全民健康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文化”与中学多学科相关联,为进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提供了良好载体,是探索跨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跨学科“大概念”为依托、“大问题”为主线、“大活动”为重心,围绕中学语文、外语、地理、生物、化学和历史等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真实情境,采用史料实证、区位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教学方法设计了地理与历史、地理与生物跨学科学习案例,跨学科学习实践不仅可以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客观和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也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定文化自信和厚植爱国情怀。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3)04-0007-05
2020年3月以来,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组成“三药三方”的诊疗方案,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7月,上海市2022年中考跨学科案例以传统中药材——黄芪为主线,考查了黄芪的植株特征、主要产地、药效功能、种植方式、国际贸易等内容。可见,中医药、中医药文化与国民及中学生的健康生活、学科学习等息息相关。
一、“中医药文化”主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背景
2016年2月22 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明确提出:“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中医药是指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多民族医学体系[1]。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对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2019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见》在“优化课程实施”方面指出:为“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须“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中学生学习涉及多学科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有利于提升其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笔者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尝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结合情境案例,采用史料实证、区位分析、实地调查等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杜威“做中学”的国际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基于“中医药文化”,通过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跨学科合作,引导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在学习“中医药”相关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中学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大学、医院、普通高中持续深度合作共建,力图促进学生学校学习与未来个人生活、校外社会实践形成关联效应。
二、“中医药文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总体设计
朱仲秋认为,中医药是指中华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的多民族医学体系[1]。刘徽认为,“大概念”是将素养落实到具体教学中的锚点,是指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理解大概念不仅可以打通跨学段、跨学科的学习,而且能解决学校教育和真实世界相阻隔的问题[2]。“大问题”是基于理解“大概念”的问题,“大活动”是为了解决“大问题”的活动。
夏雪梅认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是以不同学科的关键概念或能力为载体,指向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体现对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整体理解[3]。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特征具体表现在:指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用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中医药涉及语文、外语、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等中学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多学科特点。“中医药文化”主题项目化学习以“初识并爱上中医药”“中医药的中国特色”“中医药的国际影响”“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四个“大概念”为依托、以跨学科“大问题”为主线、以丰富的“大活动”为重心,挖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内在兴趣,鼓励学生从跨学科角度考虑复杂问题,通过丰富具体的活动,解决一系列综合问题(表1)。
三、“中医药文化”主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示例
笔者结合“大活动”要求,利用地理学“区位分析”与历史学“史料实证”,研究“道地药材的区位条件”;利用地理学“实地调查”与生物学“植物结构”,开展“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学生通过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体验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的过程,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1.地理与历史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产地对道地药材的影响”为例
史料实证主要包括精选史料、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等研究步骤。中医将千百年来临床实践公认的、产在特定地域的、临床疗效好的优质药材称为道地药材。在“运用史料实证法,说明产地对道地药材的影响”活动中,精选我国古代主要的医学著作,摘录其中对“道地药材”相关的史料记载(表2),由此可知,自秦汉以来,这些重要医学著作都强调了产地对药材的重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刘文泰等编修的《本草品汇精要》正式将“道地”作为专有名词,特别指出来源于特定产地的药材具有更好的疗效,该著作明确道地药材268种,如川芎“道地蜀川者为胜”。宋代苏颂的《图经本草》绘制了大量的药物图形,加以文字说明,准确地记载了多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质、用途、采集季节等,该书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药材的产地和质量论述比较详细,成为目前查找药材历史上产地的主要依据[4]。综上可知,药材的产地及其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
郭兰萍等以黄芩为例,在史料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表3),利用在全国16个黄芩主产区采集的黄芩根及对应的根际土样品,检测黄芩次生代谢产物、药材及根际土中无机元素含量,结合道地药材空间分析数据库中的环境数据,进行了黄芩道地性分析[5]。依据高中地理区位理论,从地理位置来看,适宜黄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赤峰到陕西太白一线,该区域为黄芩的适生区和潜在的道地产区;从气候条件来看,黄芩生长发育比较适宜较寒凉地带;从土壤成分来看,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过高(除Mg、Ca外)不利于黄芩中化学成分的积累。
学生通过地理、历史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发现:黄芩药材的质量变化主要受到产地及其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相较于粮食种植,中药材经济附加值较高,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经济有利于当地脱贫致富。
2.地理与生物跨学科项目化学习——以“调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为例
①调查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实地调查,获得某区域范围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范围和蕴藏量信息。
②调查准备。确定调查范围、收集目标区域专题地图、三维GIS软件、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GPS终端、个人户外防护装备等。
③调查内容与过程。确定调查范围:根据确定植物资源调查范围一般流程图(图1),在某行政区内提取代表区域并网格化;根据调查精度以及调查成本的需求,利用样本量计算公式,确定需要抽取的样地数量并随机抽取样地(1km2/样地);布设样方套,其中共6个小样方,包括1个10m×10m调查乔木类资源的样方、1个5m×5m调查灌木类资源的样方和4个2m×2m调查草本类资源的样方,并对样方、样方套及其小样方进行编号[6]。
样地可达性分析:利用现有的纸质版地图和网络平台,利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交通图等专题地图以及三维GIS软件的地形地貌数据、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的遥感影像,分析样地所在位置的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交通和地形地势。
实地调查内容:根据表4,记录样方套内的地理环境、野生药用植物种类、野生药用植物数量、野生药用植物质量等调查数据,采集并记录野生药用植物标本相关数据[6]。
调查成果汇总:利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表”中的普查数据,通过数据整理、分析、汇总,最終获得该代表区域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成果,主要包括资源名录、分布信息、蕴藏量等。资源名录主要包括野生药用植物的基础信息(植物名、科名等)和特征信息(植物细节特征、花期、果期等),以及药材信息(药材名、入药部位、功效主治等);分布信息,主要包括野生药用植物的分布地区、垂直分布范围等;利用蕴藏量计算公式,对样地、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和种类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各级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单位面积蕴藏量、适生面积以及总蕴藏量等信息。
调查评价:评价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过程中的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水平、评价团队成员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表”中完成量的数据及准确性、评价团队成员对本次调查工作的反思与改进。
四、结语
从学生发展来看,“中医药文化”主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有利于中学生领会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体会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埋下信任中医的种子。同时,通过亲子推拿、艾灸、拔罐等家庭活动,让中医文化从校园深入到家庭,能够有效提升亲子关系与健康水平。从教师发展来看,“中医药文化”主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可促进教师由本学科教研逐渐转向跨学科教研,从传统的单一灌输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逐渐转向素养导向下注重学科知识与技能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应用的项目化学习,在提升跨学科教学教研、项目化学习设计与实施等教学能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增加自身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职业幸福感。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教育即生活”,即教育必须依赖于生活并改善现实生活,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具备构建美好生活的知识和能力。陶行知先生结合我国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生活即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笔者基于“中医药文化”进学校、进课程、进课堂的国家政策,以地理与历史、生物跨学科学习为案例,初步探索了“中医药文化”主题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活动设计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朱仲秋.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2] 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41(6):64-77.
[3]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4] 张小波,郭兰萍,张卫,等.中国传统医药中的地理观[J].中国中药杂志,2022,47(23):6287-6296.
[5] 郭兰萍,王升,张霁,等.生态因子对黄芩次生代谢产物及无机元素的影响及黄芩道地性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44(1):66-74.
[6] 马卫峰,王哲,郭兰萍,等.3S技术支持下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方案设计[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6):433-437,446.
*资助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研究”;2022年度上海市虹口区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药文化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宁波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高中本科一体化育人视角下宁波高校地理师范人才培养改革研究”(2022YZD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