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2023-04-08张孔雪孙山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20期
关键词:教育路径学习品质

张孔雪 孙山

【摘 要】幼儿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效集成幼儿学习的统合性,促进幼儿“学习心力”的发展,但在劳动教育中存在幼儿劳动主体地位缺失、偏重劳动技能训练而忽视学习品质培养、劳动教育内容单一、重视劳动结果评价而忽略学习品质评价等问题。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应以幼儿为劳动教育主体,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在劳动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幼儿学习品质;整合劳动教育内容,统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习品质 幼儿园劳动教育 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20-95-0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说明”部分指出学习品质是“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在学习活动中表现为幼儿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1]。《指南》明确提出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贯穿在五大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中,幼儿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有关幼儿劳动教育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幼儿劳动教育这个路径出发,发现劳动教育中幼儿学习品质存在的问题,并为其提出可行性策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劳动教育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价值

(一)劳动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直接经验获得的重要途径,劳动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实践性最强的活动。陈鹤琴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基于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的特点,幼儿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劳动教育与幼儿生活关联越大,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劳动探究的欲望。一种是直接兴趣,即幼儿对劳动任务本身充满好奇心、探索欲,在劳动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另一种是应情境而生的兴趣,即幼儿在当时的情境下产生了劳动兴趣,如种植区的土豆被拔了,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幼儿想出多种保护土豆的方法,又自制杀虫剂为土豆除虫,这都是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

(二)劳动教育有效集成幼儿学习的统合性

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者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实施劳动,使劳动与教育结合,体力与脑力结合,促进幼儿脑、心、手和谐发展的活动。”[2]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劳动教育的目标,则需要幼儿用眼、用手、用耳、用心、用脑,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相互配合,需要幼儿全身心投入,良好的学习品质也取决于个体的学习投入程度和专注性。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感觉的还是神经的都是靠“做”,即自身的实践,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劳动教育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劳动教育中,幼儿通过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操作、反思和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由最初的想做、尝试做,逐步发展为敢做、会做。同时,劳动教育通过实践锤炼幼儿的创新思维,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力。幼儿的创造力并非单纯地依靠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而是在不断实践操作中,结合原有经验逐步发展而来的。

(三)劳动教育促进幼儿“学习心力”的发展

“劳动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心力发展。人的心力是指‘由人的非认知的心理因素所表现的能力”[3],例如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等。首先,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根据幼兒的身心发展特点,以游戏化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游戏的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幼儿自发、自主、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其次,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有一些劳动任务可能超越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难度,这就需要幼儿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去分析问题、探寻方法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同伴协商,也可以寻求教师的指导,但是教师不能代替幼儿,而是应当起到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当问题解决后,幼儿就能产生自我效能感,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

二、劳动教育脱离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表征

(一)幼儿劳动主体地位缺失

目前,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幼儿园教师仍然高度控制局面,幼儿处于服从与被动地位。教师预设劳动活动,制订劳动计划,选择劳动内容,准备好相关的劳动工具和材料,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指令或者模仿教师的动作程序化操作,幼儿缺乏奇思妙想的劳动情境与机会。教师在劳动过程中对幼儿的高度把控,使得幼儿自主参与劳动的热情降低,从主动劳动变为被动劳动。此外,幼儿园劳动教育活动的内容以集体服务、自服务、种植饲养劳动为主,开展的劳动更体现教师意志和教师视角,基于幼儿兴趣和自身需要的自我驱动下开展的劳动比较少,“主体”的偏离很容易降低幼儿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偏重劳动技能训练而忽视学习品质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此外,劳动教育更是一种具有全面育人价值的教育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魄和审美素养。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核心,除了让幼儿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让他们通过实践动手、汗水出力,接受锻炼和意志磨炼,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因此,劳动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而且在于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和全面发展。但是一些幼儿园在劳动教育中仅仅注重简单的机械训练,忽视对幼儿创造性潜能的挖掘,以及对幼儿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涵养,这使劳动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活动多聚焦于生活服务类,尤其是自我服务类,教师希望通过重复性的机械劳动训练提升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而没有用心感受幼儿对于劳动的态度是期待劳动还是被动接受,在劳动过程中是积极投入还是状态低迷,劳动结束后是留下整理物品还是迅速离开。幼儿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喜悦、专注、探究、创造等品质才是需要关注的。

(三)劳动教育内容单一,未能统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首先,选择内容比较单一,多集中于生活自理和种植类,例如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被褥、帮助教师整理活动室、打扫卫生、在自然角种植瓜果蔬菜等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内容。这些劳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但是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感到厌倦、失去兴趣,且这些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非智力劳动,只有脑力劳动和思维积极参与,幼儿的深度学习才能发生,因此要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其次,幼儿园劳动内容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整合,没有形成体系。例如在大蒜种植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一些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种植大蒜,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了解食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种植结束,这次劳动也就结束了,没有与其他领域有效衔接,让幼儿能够深度学习。

(四)重视劳动结果评价,忽略学习品质评价

1.重视劳动结果评价忽视劳动过程中学习品质的评价

“关注‘结果意味着关注最终的静态的、单一的节点。关注‘过程则意味着关注丰富的、变化的、动态的连续状态。”[4]显而易见,关注结果的劳动教育更强调劳动任务的完成度以及物化的劳动成果,而劳动过程更强调幼儿内在的发展,例如幼儿的学习品质、劳动态度、劳动情感等。在幼儿园中,教师把能够按时完成劳动任务的幼儿当成榜样,例如能够打扫干净卫生、能够独立穿好衣服,却未关注到幼儿劳动过程中是否积极愉悦,幼儿在穿脱衣服时是否比之前有所进步。

2.单一的评价主体和简单的评价方法忽视对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幼儿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机会较少。幼儿自我评价能够将劳动过程可视化,例如“在劳动过程中我收获了什么”“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正是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自我解释、反思与复盘,从总结劳动过程经验中得到提升。同伴的评价对于幼儿同样重要,幼儿可以虚心听取同伴的建议,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劳动素养。教师为评价主体,首先会剥夺幼儿自评的权利,幼儿无法对劳动活动进行充分阐述,不利于幼儿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品质的发展。其次,教师重视对劳动目标、结果等的评价,容易忽视对幼儿劳动细节、劳动过程的评价,不能对幼儿自身的劳动体验、劳动行为进行全面的把握,会造成教师对幼儿劳动能力的认识不全,影响劳动教育实施的质量。在评价方式方面,教师依赖物质性奖励,用“小红花”来评价幼儿的劳动行为,幼儿为了获得教师的外部奖励参与劳动,而不是出于内在动机劳动,使得评价目的功利化。

三、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有效路径

(一)以幼儿为劳动教育的主体,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

《指南》强调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决定了幼儿主要通过自主感知和操作来获得学习内容。以成人视角来组织的活动,忽视幼儿的主动参与且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幼儿劳动教育的设计与实施应该以幼儿为活动的主体。正如陈鹤琴所说,“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5]。因此,劳动教育更应该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识别幼儿的经验起点、行为习惯和兴趣特征等,明确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要基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让幼儿得到持续的发展。“有准备的环境”不仅包括真实的物质环境,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幼儿能够直接感知、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劳动内容、劳动工具、合作伙伴和明确分工,而且包括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的宽容、鼓励给予幼儿自信去积极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幼儿在自由、无束缚的环境中劳动,能够激发出无限的创造潜能。

(二)在劳动过程中有的放矢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在幼儿园劳动过程中,教师比较关注幼儿劳动技能的获得,例如正确学会洗手法、学习制作手工作品等,对幼儿劳动情感比较忽视。劳动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形成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关注到幼儿良好的劳动品质。例如幼儿在自然角给植物浇水,这本身是一个劳动任务,不应该只关注到幼儿给植物浇了水,还应该关注到幼儿对不同植物名称的了解,哪些植物须勤浇水、要安排多少浇水量和在什么时间浇水等。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深度思考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动手操作,而是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当幼儿发现种植园里的土豆长虫子后,大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最后决定自制杀虫剂。幼儿分组剥蒜,切洋葱,捣碎材料,稀释过滤,然后来到种植园使用自制杀虫剂为土豆除虫,还清理制作杀虫剂之后的垃圾。这个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与同伴观察操作去解决问题,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因此,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合作探究、思维参与和情绪情感体验等学习品质都是需要关注的。正如《指南》强调的那样:“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三)整合劳动教育内容,统合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多以自我服务类为主,能够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增加一些拓展性、創新性的劳动教育内容很有必要。在手工劳动教育中,幼儿园里的“小作坊”区域可以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可以玩泥巴、剪纸、制作玩具等,感知各种材料的性质,学习加工制作的技能。传统工艺竹编活动不仅锻炼幼儿的精细动作,而且锻炼幼儿的细心和耐心。角色劳动教育让幼儿自主选择劳动者扮演,例如当外卖员,幼儿会思考应该怎么打包、怎么节约时间、走哪条路比较近、怎么和顾客沟通等问题,有利于幼儿进行深度思考。劳动教育内容要与五大领域的活动相互融合,有效衔接。在认识大蒜的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点数了大蒜的数量。在艺术领域的活动让幼儿给蒜皮装饰,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锻炼幼儿手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科学领域,种植大蒜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种植。在健康领域,幼儿了解到吃大蒜的好处和它的营养价值。在语言领域,幼儿能够认真倾听绘本故事《妮妮的蒜苗》并表达出听到的内容。在“你好,大蒜!”活动中,幼儿认识大蒜、数蒜瓣、种大蒜等,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给大蒜做个家”活动中,幼儿都遇到了不同困难,他们通过同伴间相互合作、协商,尝试多种办法,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这能够培养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的品质。此外,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蒜皮进行蒜皮贴画的活动,幼儿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得到充分体现。

(四)以科学评价体系增强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有效性

反思与评价是劳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幼儿的反思交流和教师的评价,可作为引发后续深入劳动的契机和幼儿深度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进行劳动教育评价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幼儿有没有完成劳动任务,还要关注幼儿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幼儿在劳动过程中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幼儿在劳动中的情绪情感状态、在遇到困难时能否坚持去解决问题、在劳动过程中与同伴合作交流以及取得的进步等方面。这两种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幼儿反思劳动行为,获得更有益的经验。

另一方面,评价主体要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首先,评价的主体不局限于教师,还有家长,也可以采取幼儿自评和同伴评价等。教师对幼儿评价时要更多关注幼儿的内心,以正面评价为主,激发幼儿的劳动热情。幼儿在劳动结束之后可以自评,例如“我在劳动中收获了什么”“在劳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劳动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等。多元的评价主体使幼儿的评价更为准确、客观,能让幼儿得到更多的信息反馈,从而加深对劳动过程的理解,加强幼儿的劳动情感。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教师对幼儿劳动进行评价时,除了使用物质性奖励和口头表扬之外,还可以采用档案袋的方式,将幼儿的劳动内容、劳动过程、劳动结果记录在内,家长可以通过看幼儿的成长档案袋对幼儿的劳动行为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288.

[2]霍力岩.幼儿劳动教育:内涵、原则与路径[J].福建教育,2018(47):18.

[3]孙大君.手脑结合与人的教育: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M].南京: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102.

[4]郭姗,鄢超云.走向劳动品质: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应然进路[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8):17.

[5]陈鹤琴.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猜你喜欢

教育路径学习品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初探
基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路径研究
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区域活动中关注与支持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路径探索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论音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