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2023-04-07张玉立
张玉立
摘 要:在保障性住房管理中,会计核算是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合规、资源配置合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会计核算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内部控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问题,探索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住房管理;会计核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保障性住房旨在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然而,由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特殊性和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其管理和会计核算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一、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的意义
(一)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对于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和制度,可以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收入和支出情况等财务信息的准确记录和报告。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有助于项目管理层和决策者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还能提供给相关利益相关者和监管机构透明的财务披露,增加对项目的信任和合规性。
(二)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
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可以帮助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通过对收入、支出和资金流动的精确记录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财务状况和资金运作情况。基于这些信息,管理者可以进行科学决策,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从而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三)提升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核算对于提升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制度,可以加强项目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例如,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防范财务风险,防止财务失误和滥用资金等问题的发生。会计核算还能提供数据支持,帮助管理者制定预算、制定合理的财务目标,并进行定期的财务分析和评估,从而更好地管理项目的财务活动。
(四)促进政策决策的科学性
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对于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至关重要。通过会计核算,可以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了解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会计核算还能帮助政府部门了解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从而为调整政策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二、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面临的困境
(一)数据收集与可靠性
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面临数据收集与可靠性方面的困境。首先,保障性住房项目涉及多个层面的数据,包括收入、支出、资金流动等,而这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协调不同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存在信息来源的分散和不一致性的问题。其次,由于项目规模庞大,参与主体众多,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例如,涉及住房租金收入的核算,可能受到租户的支付意愿和官方租金标准的执行情况的影响,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存在隐患。
(二)核算方法与标准的统一性
不同地区和单位可能存在不同的核算方法和标准,导致会计核算结果的可比性较差。例如,对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资产评估和折旧摊销方法的选择存在差异,导致项目之间的财务比较和绩效评估困难。此外,由于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质,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标准难以完全适用,需要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但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存在较大的挑战。
(三)项目成本与效益的评估
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实施涉及巨额资金投入,但由于其社会性质和长期效益的特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如何准确计量住房项目的社会效益,如居民的住房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以及项目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等,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此外,由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时间跨度较长,对成本和效益的长期追踪和评估也存在困难。
(四)信息披露与透明度
由于保障性住房项目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多个主体的参与,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面临挑战。首先,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息披露涉及多个层面,包括项目的财务状况、资金使用情况、收入来源等,但信息的披露标准和范围尚未完全统一,存在差异化和不足的问题。其次,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信息披露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利益,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各方对于信息披露的需求和期望不尽相同,如何实现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披露仍然具有挑战性。
(五)技术应用与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核算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保障性住房管理的有效實施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普遍存在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和工具,导致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的效率较低,限制了会计核算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三、强化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的策略建议
(一)加强数据准确性管理
第一,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一个集中的数据平台,用于协调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收集工作。通过统一平台的建立,可以减少信息来源的分散和不一致性问题,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此外,该系统还应具备数据验证和核对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第二,加强数据监管和质量控制。建立严格的数据监管机制,包括对数据采集的标准化要求、数据质量的评估和监测等。针对重要数据项,应设立数据审核和核实程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还需要对数据采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数据收集和录入的专业能力,从而减少人为因素对数据可靠性的影响。第三,加强合作与协调机制。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应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制定数据采集的标准和流程。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促进各方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解决数据收集中的协调问题。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促进数据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和可靠性。第四,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数据收集的可靠性。可以采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通过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
(二)核算方法与标准的统一性
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财务比较和绩效评估的可比性,首先,需要制定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标准。这可以包括针对资产评估、折旧摊销、收入和支出的核算等方面的具体规定。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共同参与制定这些核算方法和标准,并确保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样一来,不同地区和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将遵循相同的规范,提高核算结果的可比性。其次,建立专门的保障性住房会计准则。鉴于保障性住房具有特殊性质,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标准可能无法完全适用。因此,可以考虑制定专门的会计准则,以满足保障性住房项目的特殊需求。这些准则可以涵盖与保障性住房相关的特殊会计政策、资产评估方法、折旧摊销规定等。制定专门的准则可以更好地反映保障性住房項目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提高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次,加强会计准则的更新和培训。由于保障性住房管理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会计准则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建立健全的机制,定期评估和更新会计准则,确保其与时俱进。此外,还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标准,提高其在保障性住房项目会计核算中的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最后,为了确保会计核算方法和标准的统一性得到有效执行,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审核机制。这可以包括定期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以及独立第三方的核查和评估。
(三)完善项目成本与效益评估管理
为了准确评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和效益,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衡量项目的绩效。例如,可以考虑将居民住房改善情况、社会稳定度、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因素纳入评估体系中。通过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保障性住房项目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其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长期效益和社会性质,评估过程中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可以基于具体的数据和指标进行计量,例如通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来衡量居民的住房改善程度和生活质量提升。而定性分析可以基于专家意见、居民反馈和案例研究等进行主观评估,如考虑居民满意度、社区融合度等因素。通过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再次,开展长期追踪和评估。由于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时间跨度较长,评估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进行长期追踪和评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此外,还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独立的评估和研究,以获取更全面和客观的评估结果。最后,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为了解决保障性住房项目成本和效益评估的困境,需要加强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四)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度管理
为了提高保障性住房项目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透明度,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和范围。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共同制定具体的披露要求,明确需要披露的内容和披露频度。这可以包括财务状况、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居民参与情况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范围,可以确保各参与主体在信息披露方面遵循相同的规范,提高信息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其次,满足各方的信息需求和期望。由于保障性住房项目涉及多个参与主体的利益,信息披露需要兼顾各方的需求和期望。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可能关注不同的信息,因此需要根据各方的需求确定披露的重点和方式。可以通过与各方的对话和咨询,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需求,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关信息。同时,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接受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再次,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理解性。为了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应采取措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制定监督机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审核和核查,确保披露的信息真实可靠。此外,还应注重提升信息的可理解性,采用清晰简明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语言,让广大公众能够理解和获取相关信息。最后,加强信息披露的渠道和平台建设。为了实现信息的全面、及时披露,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渠道和平台。可以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建立在线信息披露平台,将相关信息以电子化形式发布。
(五)加强信息化水平建设
首先,建立先进的会计软件和系统,包括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等,实现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处理和分析。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人工处理的错误和时间成本。同时,可以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保障性住房管理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其次,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信息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流程。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存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同时,应加强信息共享与协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信息共享。可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信息的可及性和共享效益。通过加强信息管理与共享,可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再次,加强人员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具备相应的人员技能和素质。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数据分析方法和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此外,还应关注跨部门、跨行业的人才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制度和防护措施。加强对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备份、权限管理、网络防护等方面。
结束语
强化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管理需要相关部门、单位和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形成共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会计核算问题,实现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芙.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0(30):80-81.
[2]王蒙.对进一步规范城镇保障性住房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的思考[J].纳税,2020,14(18):191-192.
[3]王芳.保障房建设项目会计核算问题解析[J].当代会计,2020(05):103-104.
[4]谢俊波.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保障性住房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187+190.
(作者单位:济宁市公房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