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化教学的小学美术实践研究

2023-04-07崔涛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美版美术数字化

崔涛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省小学美术数字化教学从试点探索到全省推广,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但由于小学美术数字化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美术数字化教学应用较少,部分美术教师认识不足,严重制约了美术数字教学的发展。笔者通过参与小学美术数字化教材的创编和教学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广大美术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不断推动我省小学美术数字化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小学美术数字化教材的创编及其实践过程

小学数字美术教材是指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以教育部审核通过的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美术纸质教材为蓝本,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传统纸质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转化为适合于各类电子终端使用的互动性教材。数字美术教材增加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满足了广大师生对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

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美术学科召开智慧教育项目研讨会,在众多的智慧教育项目中确立了“中小学数字美术教材的创编”和“数字化美术教学实践”两大突破口。教研室美术学科组建了40多人的研发团队,开始创编人民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小学数字美术教材(以下简称人美版教材、湘美版教材)。当时,小学美术数字教材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可借鉴的样板,因此,研发团队只能从零开始,具体负责数字教材的研发设计、编写要求、模块制定、教学实践、统筹协调等工作。

研发团队在实践过程中,最初阶段是立足学校现有的交互白板,进行人机交互教学实践。研发团队编写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确定了数字化教学模块设计分为“教学目标、名词解释、图片扩展、知识链接、微视频、课堂评价”六个模块(见下图),明确了以课堂教学實践为先导,以数字化教学实验为基础的教材研发步骤,并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字化美术教材模块进行教学验证。随着创编工作的扎实推进,一些实验校的教师自主开发上传了一些教学模块供学生学习,以替代白板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字化美术教材编写与教学实践研究小组以人美版教材、湘美版教材为基础,设计制作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目前已积累完成数字化教学资源16873个,涵盖两套版本的中小学美术教材所涉及的多种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拓展、评价等。这些数字美术教学资源在郑州市金水区的金燕小学、纬五路第一小学、纬三路小学、纬四路小学等学校的美术课堂被反复实践,为新教材的出版积累了大量经验。

如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微视频模块实验,把教师示范和重难点问题通过不到8分钟的微视频进行演示,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纬三路小学开展的教学目标模块实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基础;纬五路第一小学开展的知识链接模块实验,丰富了纸质教材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量,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纬四路小学开展的课堂评价模块实验,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经过学科组和实验校的不懈努力,历时两年半时间,人美版教材、湘美版教材相继研发成功并顺利发行,有力推动了我省数字化教学改革的进程,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小学美术数字化课堂的教学实践

数字化美术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为手段,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美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2018年,随着中小学数字美术教材在全省的推广,新乡、济源、许昌、周口等地的学校相继进行数字化教材的课堂应用。我省建立了郑州市金水区核心研究团队、郑州市区域研究团队、省内协作团队、省外交流团队四级网格化科研体系。各地协调发展,区域优势互补,数字教材应用和数字化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成绩。由此,我省美术数字化教学改革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小学美术数字化教材发行后,很多美术教师期待有优秀课例来引导教学实践。于是课题组首先推出精品课例《汉字的联想》,该课选自人美版教材四年级下册中的第1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该课的知识概念相对独立,汉字的演变由具象到抽象,由抽象到想象,再由创意到创作,知识容量大,时间跨度长,纸质教材容量有限,传统教学很难讲深讲透。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运用数字教材中的多种模块,作品欣赏、图例分析、微视频等,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有趣,为高效课堂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教学资源。学生运用绘图软件里的多种仿真画笔和精美素材进行动画制作,开发了想象空间和创造思路,激发了学习兴趣。

2020年以来,随着数字教学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智能化、AR/VR技术给小学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课题组认识到,前期开展的数字美术教材应用于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加快数字技术的应用,课题组成员确立了在数字美术教材应用的基础上对其他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实践与探究,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美术课堂教学实践。2020年累计完成3812个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课时,推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精品课例40节,有效推进了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进程,助力了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使课堂教学更轻松、更便捷、更有效。教师经过不断创新与实践,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全省“一师一优”课活动评比中,有26位美术教师获奖,有力促进了我省美术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小学美术数字化教学实践开展以来,历时9年,硕果累累,尤其是近几年,其研究成果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2020年“数字化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获郑州市金水区课题一等奖,相关课题“大数据分析美术校本新样态的实践研究”2021年获郑州市教科所课题一等奖、成果一等奖。该课题主要是用大数据分析来检验数字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根据分析数据开展教研,避免了盲目性,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2022年,由笔者主持的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度一般课题“小学美术数字化教学实践研究”顺利结项,专家给予较高评价。课题组成员借助数字化创新思维,立足于数字化课堂教学实践,打破传统思维,大大提升了小学美术数字化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数字化教学数据对比分析图(如下表)。

三、思考与建议

2022年4月,教育部出台2022版新课标。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我们结合本课题教学实践成果,修订现有数字美术教材,逐步完善数字化课堂教学手段,使之符合新课标要求。下一步需要在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发融合各种形式的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开发多样化、个性化学习界面,为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作实践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教学方面。需要体现核心素养理念,以满足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同时,组织基于问题和任务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是人文素养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内涵的培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数字课堂获得成功的乐趣和情感体验。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其情感参与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四是教育均衡方面。根据本课题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数字化精品课例通过互联网向薄弱地区传递,尝试开展联校网教等方式,实现“互联网+”教育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并借助《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课题影响,带动相对薄弱地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美版美术数字化
“得心应手”策略下的儿童水墨画教学实践——以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为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9册《第13课 拼贴画》教学设计
小动画,大学问——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会动的“画”》教学实践与研究
创意美术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