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构建与实践

2023-04-06赵雷雷于曰伟王明波王松李晓晗

大学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教学

赵雷雷 于曰伟 王明波 王松 李晓晗

[摘 要]实训教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统模式存在实训供求错位、针对性差等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实训需求侧的诉求。针对此问题,文章以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训为例,构建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该模式面向“国家—企业—个人”三维需求,在“科技副总”工作机制下,以Kano标准化问卷为调研工具,打通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实训供求信息壁垒,形成应用型人才实训合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打破了传统实训模式的诸多局限,可实现应用型人才实训需求的精准对接且有助于满足其兴趣期待,为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路径。

[关键词]教学;实训模式;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科技副总”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1-0090-04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强调,要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1]。应用型人才是能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类型。这类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4]。一流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数量及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目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离不开一流应用型人才的支撐[5]。应用型人才实训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满足应用型人才教育需求、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人才国际竞争优势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实训水平亟待同步快速提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此形势下,探索并实践高效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实训传统模式的不足与新模式思想的提出

(一)应用型人才实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

新时代,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对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和实训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尚未赶上国家战略需求步伐,仍以常规技术实训为主,高质量、高层次、一流应用型人才实训工作缺乏,难以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部分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实训中涉及应用型人才的兴趣和关注点等的内容相对较少,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的诉求和期待,导致其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的实训项目内容陈旧、实训效果较差,缺乏实效性和先进性;实训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需求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实训供给侧与企业发展需求侧难以精准对接,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既浪费财力又浪费精力。种种原因使得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尽管全国范围内诸多院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实训的新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实训新模式思想的提出

为切实推进校城融合深度发展,切实发挥教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2020年山东理工大学实施“一人双岗”计划起[7],“科技副总”已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地方融合发展的纽带。“科技副总”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情况,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产业需求,能够及时与驻地企业对接。他们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有能力开发、开展各类人才实训项目,有潜力发挥对应用型人才实训的积极推动作用。本文拟针对上述传统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的局限性,深度挖掘“科技副总”在学校与地方融合发展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并引入管理学中的魅力质量理论[8],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供求信息壁垒,构建应用型人才实训新模式,以切实解决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实训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错位问题,满足应用型人才终身学习的需求,促进其创新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构建

(一)应用型人才实训新模式架构的建立

本文根据应用型人才实训需求,以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训为例,建立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该模式以“应用型人才成长需求”为中心牵引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力,以“企业发展需求”为辅牵引力,以魅力质量理论为理论支撑,以“科技副总”为企业和高校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形成应用型人才实训合力。在该模式中,企业和高校互为供给—需求侧,两者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如果企业技术人员为实训对象,高校的继续教育管理学院等实训管理部门、实验师、专业课教师、“科技副总”及研究生导师等则是实训供给侧;若高校的在读研究生、本科生等为实训对象,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则为实训供给侧,同时也是人才需求侧。

(二)科技副总发挥纽带作用工作机制的建立

在传统实训模式中,企业和高校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因而实训效果不佳。其主要表现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的实训内容很难满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兴趣期待和诉求,而企业为高校提供的实训项目难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用型本科生等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本文所提新模式中,一方面,在“一人双岗”计划的支持下,“科技副总”深入企业挖掘企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兴趣期待,并基于魅力质量理论对需求的重要度和需求类型进行分析,将企业的实训需求信息传递给高校实训组织者;另一方面,“科技副总”作为高校一线教师、研究生导师,通过教学反馈、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掌握学生的需求并基于魅力质量理论进行分析,协同学校实训组织者制定实训项目并与企业对接。

(三)面向三维需求的分级供给实训策略的建立

新模式中的魅力质量理论提供了需求分析方法、标准化的Kano问卷及需求分类和需求重要性排序方法。实施该模式时,可在分析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发展需求基础上,利用Kano问卷调研分析实训对象的感受与供给项目质量间的关系,并对需求进行分类。根据需求要素分类,即魅力型(O)、必备型(M)、期望型(A)、无差异型(I)、逆向型(R)及需求侧新特性,建立面向“国家—企业—个人”三维需求的分级供给实训策略。其中,当应用型人才不知有何实训需求时,需提供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企业需求的实训菜单和实训策略。

三、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的实践

本文以山东安博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博公司)的空气悬架实训项目为例,对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实训要素和策略设计

1. 实训要素的筛选

根据“一人双岗”计划的工作职责,安博公司“科技副总”对30名悬架技术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技术需求和兴趣期待。经过与安博研发中心主任的讨论,最终确定了空气悬架实训项目的6个需求要素,即空气悬架仿真、空气弹簧设计、硬件系统开发、控制策略开发、工具链开发及功能性验证。

2. 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根据上述6个需求要素,实训团队设计了Kano标准化问卷。通过问卷星对安博公司的悬架技术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2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21份。利用SPSS23软件,计算了问卷的克朗巴哈系数α,结果显示正反问题的α分别为0.964和0.979,α>0.9,表明本次问卷信度较好。在问卷效度检验方面,正反向问题问卷的KMO值均为0.859,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水平小于0.001,达到显著水平,故本次问卷效度良好。

基于被调查者对6个需求要素正、反向问题的答案,利用分类评估表,得出6个需求要素的属性。通过统计每个需求要素属性的数量,可得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每個需求的要素属性最大值决定其层次归属。根据魅力质量理论可知,需求要素层次重要性排序为M>O>A>I。通过分析表1可知,安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认为硬件系统开发和工具链开发这两个要素最重要,而空气弹簧设计对他们而言无关紧要。由此可见,安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训需求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为实训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3. 实训策略的确定

由表1可知,硬件系统开发和工具链开发属于必备型需求要素,是企业技术人员最为关心的两个需求要素,需要全力满足。功能性验证和控制策略开发均属于期望型需求要素。这两个要素的实现程度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满意度之间呈现正比关系,需要尽力满足。空气悬架仿真属于魅力型需求要素,该需求被满足时企业技术人员的满意度会被极大提高;未被满足时也不至于引起企业技术人员的不满,故需要争取满足。空气弹簧设计属于无差异型需求,该需求是否被满足对企业技术人员而言影响较小,企业技术人员认为可直接采购空气弹簧,因此本次实训忽略此无差异性需求,后期另作安排。

(二)实训项目实施及效果分析

1.实训项目的具体实施

实训团队评估了企业技术人员当前的技术水平,结合实训策略和目标确定了实训学时。为增强实训效果,在确定实训实施的时间安排和流程时,没有按照需求要素重要性进行排序,而是按照空气悬架系统开发流程进行安排。此外,考虑到疫情影响,此次实训采用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进行。其中,建模与仿真的部分实训内容在线上实施。

2.实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

此次实训过程中安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态度认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按照要求独立完成了全部实训操作。经过本次实训,安博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掌握了空气悬架系统设计与控制的关键技术,并在建模、标定及测试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操作经验,可独立开展电控空气悬架的相关研发工作,达到了预期的实训目标。安博公司依托本次实训并结合公司产品规划,成立了商用车电控空气平衡悬架系统研发团队,助推了公司重型商用车高端悬架的设计及研发工作。

四、结论

本文为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训效果以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探索及实践研究,提出了以“科技副总”为纽带的应用型人才实训模式。该模式适用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实训,也适用于高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应用型本科生、专科生的实训。该模式突破了应用型人才实训传统模式的局限,为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训效果提供了新路径,同时为其他类型人才的实训提供了新的模式参考和有益借鉴,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02-21].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

1902/t20190223_370857.html?eqid=dfa2ca340005?

329200000003647d6601.

[2] 董彬,王君,吴涛,等.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生物工程类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工程学报,2023,39(2):755-768.

[3] 王之坚,钱晓龙.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动化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3):235-237.

[4] 吴楠, 李东升,刘 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讨:以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22(10):53-59.

[5] 漆新贵. 适合教育: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J].重庆高等教育,2022,10(5): 5-7.

[6] ZHANG C Y, ZHAO L 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novative ability based on philosophical thinking[J]. Scienc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21, 9(1): 1-5.

[7]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实施“一人双岗”计划构建校地人才共引共用机制[J].山东教育(高教),2021(Z1):34-35.

[责任编辑:刘凤华]

[收稿时间]2023-06-09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项目(2022-30);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3SC013);2023年度山东省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23XDZ003);山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研究项目(122012);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222069);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22213)。

[作者简介]赵雷雷(1982—),男,山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智能控制。通信作者:于曰伟(1989—),男,山东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智能控制。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