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研共建,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3-04-06吴玉娥江苏省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

幼儿100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园本共同体教研

文/吴玉娥 江苏省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区域推进工作,2021年12月句容市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签订了“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合作协议,提出了“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幼儿园办园质量全面提高”的共建思路和目标,确立了“全面+专题”的顶层规划,即围绕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分别从“基于实践的课程方案修订、各类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实践和基于观察的课程评价”4个专题模块入手,建立了4个异质性课程建设共同体,组建了以“南师大指导专家团、名特师为组长,句容市骨干教师为课程建设领衔人,各公办民办幼儿园为成员”的区域共建团队,并以此为抓手,在区域内进行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初步构建了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框架,8个课程建设基地园完成了课程方案的审议,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方案、课程资源的梳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实践以及基于观察的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基本研究框架已经形成,课程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2)在持续推进的课程建设共同体教研活动带动下,教师的观察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都得以进一步提升,其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在实践中不断践行。

下一阶段,聚焦在“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这个专项,持续开展4个共同体的专题研究,在分析前—阶段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联研共建的方式,持续推进区域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问题一: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园本教研未能真正围绕课程建设这个专项进行线性设计,三级教研基本处于各研其研的状态,大部分参加共同体教研的一线教师也多处于个体行动阶段。

问题二:“案例讲述、专家点评”两段式的共同体教研范式逐渐让共同体教研成为案例讲述者和专家少数人的主场,更多的教师游离于教研现场,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依赖专家和一听而过的状态,这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效。

问题三:让成果看得见,让教师的专业发展看得见,是对共同体内所有参与者的最大鼓励,也能让更多人自愿投入其中。目前,区域课程资源库还未建成,教师的一些优秀案例还未进行分享和辐射,弱化了教师参与活动的专业获得感。

依据对以上问题的梳理,下一阶段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构建三级联研机制,推进133模式教研

围绕区域幼儿园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专项研究,打通区域教研、共同体教研、园本教研之间的壁垒,探索“园级教研重落实、共同体教研强引领、市级教研推普及”三级教研的不同功能,系统设计三级教研规划,推进133模式教研,即聚焦1个问题,开展3个层级教研,最终实现3个方面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园所保教质量提升和区域教研的实效。

二、突出问题导向,区域教研推普及

区域教研的功能是将共同体研究成果进行辐射普及,在“1聚焦3常态”的区域教研过程中,帮助幼儿园解决推广实践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同时发挥区域教研的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园所从本质上改进行为,实现原有水平上的新突破。

1.“1聚焦”,即聚焦一个专题。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等不同方式进行真实问题的采集,专、兼职教研员、名特优等人员进入不同层次的幼儿园现场,通过观摩与对话,找出课程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整体和个体最能产生共鸣的切入点,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规划区域教研专题。如,幼儿游戏后的分享实践与探索。

2.“3常态”。

一是聚焦以问题为导向的区域教研专题,每月开展一次常态化区域教研活动。

二是充分发挥专、兼职教研的引领作用,每月常态化开展一次菜单式送培与实地教研相结合的入园沉浸式教研活动。

三是遴选三级教研过程中不同类型的优秀案例,每学期常态化开展一次优质教研成果送培送教活动。

三、突出主题模块,共同体教研强引领

4个模块的共同体教研是我市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研究的主阵地。为了解决上一阶段共同体教研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形成联动式研究引力场

1.联动一:专家伴随,资源共享。

项目的推进主要采用专家伴随式指导,通过定组、定时间、定研究专题,就前沿问题、科研问题、共性问题进行把脉、点拨。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充分发挥定点指导专家自身价值和周边资源,构建4 个共同体的联动机制,将4 个分项专题相互融合,共享资源,在填洼和校验的不断返场中,实现项目的整体推进和提升。

2.联动二:同题联研,进阶连练。

共同体尝试通过4阶段的教师连练活动,形成阶梯式共研共生样态。

第一阶段,通识学习。教研前的理论梳理和准备。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定期的专业阅读进阶机制,帮助大家搭建融阅读反思、观察实践、分享交流、专业指导为一体的学习空间。

第二阶段,初练审议。准备阶段,交流案例的审议。

第三阶段,现场沉浸。

结合共同体教研活动的主题,走进现场,利用手机、相机、纸笔记录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有趣、有意义的生活、游戏、运动场景,对接现场展示案例,内化理解。

第四阶段,对话聚力。问题导向:专家、教师的双向问答。在每月一次专家进园指导活动中,教师代表进行有主题、有依据的课程案例讲述,专家采用提问和答疑解惑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讲述者积极反思,将内隐、个人化的实践知识外化,专家、同伴及时反馈和评价,在这种团队聚力过程中,帮助教师成长。

(二)搭建持续性研修的生态圈

1.在自信中持续研修。

异质性共同体即共同体园所的组成存在着办园性质、办园规模、办园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和差距,如何实现异质共生,持续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一是提前发放教研告示单,让教师有准备地参与教研,使参与活动的教师更有主动权,更能激活教师思维。

二是在进行案例交流中尽可能园园有机会,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

三是改变教研形式,采用围坐式、不点名或游戏接龙等组织形式,在宽松、自由、有趣的环境中减轻参研教师的心理负担,便于教师大胆发言,畅所欲言。

2.在支持中持续研修。

(1)物质支持。每一次共同体活动之前,负责人预先与对接的专家进行多次活动主题、时间、内容、人员、地点等方面的充分沟通,形成翔实的活动安排表发布工作群,承办的幼儿园从场地安排、人员配合、氛围创设、材料提供、后勤服务、活动宣传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2)园本支持。由于共同体所属幼儿园之间组织化程度比较松散、自由,要实现异质园所的共长,离不开每一所幼儿园的内部支持和自成长。鼓励各园深挖利用园内优质教师资源,从能够做、愿意做的教师开始,从骨干教师做起,通过建立园级教研共同体,激励、带动更多的教师参与区域共同体专题的研究。

四、突出内驱发展,园本教研重落实

区域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目标是促进区域内所有幼儿园的横向发展和园所本身课程建设的纵向生长,所以其最终节点在每所幼儿园。幼儿园要从不同园情出发,从人、资源、制度、活动及成效等方面制订自己的研修网络、计划、达成目标,积极开展园本教研。

1.点上先行。

组建以园长为组长、业务园长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园本研修共同体,依据4个区域教研项目,安排骨干教师团队进入不同研究专题学习并回园进行二次教研,实现由点到面,由分块到整体的内涵提升。

2.面上推开。

共同体每个星期开展一次全园教师参加的专题教研活动,每位骨干教师任务驱动式带动年级组参与其中,扩大教研参与面。

3.重点突破。

沉浸式研训,深入探讨跟进。一是组建学习圈,即园长、教师通过蹲现场或视频回放的形式,借助《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口袋书,对幼儿一日活动进行观察,发现一日活动中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和策略。二是开展叙事会,即以课程叙事的形式分享,在平等对话中加深实践反思,激发全体教师持续研究的热情。

猜你喜欢

园本共同体教研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爱的共同体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