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的角色塑造功能探究

2023-04-06穆龙杰曾坤肖宇霖

声屏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竖屏

□ 穆龙杰 曾坤 肖宇霖

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已达9.44亿,短视频用户占比达88.3%,日均使用时长120分钟。以抖音、快手为第一梯队的短视频平台汇聚了大量的UGC用户和PGC创作者,创作内容涉及美食、美景、影视动漫、二次创作、新闻资讯、短故事等,构建起了种类丰富的短视频内容。“人”既是短视频的拍摄者,也是被摄者;既是传播者,也是观看者。短视频以人为媒,不断强调“人”的视角、“人”的故事、“人”的情感,完成了自下而上、从私人性走向公共性传播的扩散过程,[1]将“人”的所见、所想、所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短视频角色的批量生产现象

历经萌芽期(2004-2011年)、探索期(2012-2015年)、爆发期(2016-2017年)[2]和2018年的“剑网 2018”专项整治,目前整个短视频行业发展开始日渐正规、成熟。短视频成为了我国互联网的主要流量入口,并且造就、积累了一大批网红。以抖音平台为例,通过梳理新抖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按照粉丝数量由多到少顺序获得500个账号,并进一步筛选出了多达220个以竖屏为主、以人物角色为核心的账号,详见表1所示(受版面限制筛选显示20条),如抖音号857857xdl,名为“疯产姐妹”的账号依托记录两个人的趣味日常生活,斩获了4000多万粉丝;抖音号Baobao102,名为“唐艺”的账号依托个人的出镜演唱,多个短视频作品取得了千万级播放量;抖音号193148355,名为“毒角SHOW”的账号依托面具装扮和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积累了1.6亿获赞量。

表1:抖音平台账号粉丝数量筛选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4月1日)

网红是指那些在现实社会或者网络中,由于某些行为、某个事件被广大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3]暂且搁置社会各界对于网红的争议,网红本身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人物称谓,早在互联网论坛、博客等以图文为主的时期,就有知名网络写手、修图高手的存在,但多局限于特定的圈子且难以实现“破圈”,故鲜为大众所知。而到了短视频盛行的时代,网红瞬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可见短视频对于角色的塑造是不可小觑的。究其原因,除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网络技术革新等密不可分外,还与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和竖屏的形式美有很大关系。

短视频角色塑造功能的缘由

网络狂欢下的个性使然。相较于现实生活,网络空间具有高度言论自由性,网络空间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关于第二世界的隐喻具有很高的相似性,[4]第二世界指的是平民大众打破了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性别的区分与界限,平等而亲昵地交往、对话与游戏,尽情狂欢的狂欢广场式生活。[5]短视频是一个狂欢化的网络社交媒介,相较于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等形式,短视频的准入门槛更低,大众不需要编写长篇大论的文章,甚至不需要组织语言,凑九宫格图片。以抖音为例,一些新出的有趣味的虚拟道具会带动广大用户参与跟拍,用户在拍摄界面打开手机摄像头,选择套用模板和虚拟道具,就可以轻松完成一键拍摄,过程中可以完全忽略语言辞藻和修饰,甚至只需要依托本能的肢体动作。

普通用户利用短视频合拍,可以跟素未谋面的明星、名人互动;凭借一个应景且夸张的动作表演就可能红遍网络;视频或者留言可以了解各地的评论和观点;短视频内容可以被转载、分享、跟拍、仿拍,实现网络跨平台的扩散。可以说,在网络狂欢中,人的个性被强化、被放大、被展示,短视频满足了用户展示(炫耀)、分享、诉说等主观表达的需求。短视频的传播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连接,是个性化的传播、沉浸化的传播。[6]

竖屏形式美的聚焦与放大。竖屏短视频大大满足了移动网络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微视等,都采用了竖屏瀑布流呈现、上下滑动切换的操作方式。这种操作方式以用户为中心,既契合了人手虎口部位和大拇指的生理结构,又充分考虑到现阶段智能手机的屏幕特点;竖屏显示,最大化呈现了画面内容,上下滑动,即使是用户单手操作也方便自如。相较于横屏,竖屏构图所呈现的横向信息减少,纵向信息增加,而人本身直立行走,体型修长,因此竖屏构图更能突出拍摄主体,画面的纵深感更强。[7]这使得竖屏影像在展示纵深场景、描写主体细节、刻画角色形象上具有一定优势,例如由张艺谋导演团队制作的竖屏美学系列微电影。其中,《遇见你》通过大量的仰拍、俯拍镜头在竖屏内交代了卧铺车厢上下铺的纵深空间关系,结合小景别和上下构图,刻画了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旅人形象,讲述了火车上的不期而遇。《陪伴你》通过橱窗内外母子互动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懂事的孩子形象,讲述了一家三口互相陪伴的亲情故事。《温暖你》通过扶手电梯上两个人物一左一右、一上一下的对比和调度,通过关键性道具和女孩衣着姿态的刻画,叙述了“温暖”的传递过程。由此三个案例可见,竖屏短视频通过合适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利用竖屏镜头对人物表情、肢体动作、关键道具的聚焦与放大,能够做到叙事清晰完整、角色形象生动饱满。

短视频的角色塑造策略

竖屏短视频突显主体,聚焦角色。这里所讨论的角色既包括短视频剧集中的影像角色,也包括那些生活里出镜的网络红人。不同于电影院或者电视机前的观影体验,在这场短视频的狂欢中,这些角色变得更真实、更生活化、更贴切,更像是在和观众面对面交流,宛如亲朋好友间的视频通话。通过分析热门的短视频案例,可以发现这些短视频的角色塑造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霸占屏幕实现身体叙事。早期的短视频,拍摄者和表演者大多是一个人,他们以手持手机为主要拍摄手段,手臂长度制约了拍摄距离,手机硬件限制了镜头运用,因此拍摄的画面以中景、近景等小景别为主,受众看到的多是“大头贴”式的人像构图。这种几乎占满屏幕的人物呈现方式,仿佛一对一的视频通话,拉近了表演者和受众的心理距离,也有利于表演者看清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表演,进行拍摄调整。随着专业团队的增多,表演者和拍摄者出现分工,表演者摆脱了手臂的长度制约。为了吸引受众驻足,短视频内容依然以这种小景别为主,以突出、强化角色,表演者在镜头前充分释放着身体的表演魅力,演绎着短小精彩的故事。短视频的虚拟在场将人的身体真实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种身体叙事使媒介传播像亲身传播那样如临其境,使人们能够近距离的触摸身体,解读身体的每一个叙事情境,与身体一道狂欢。[8]

符号化视听表达。对于传统影视的观众来说,可能需要观看完整影片甚至观看续作,才能对一个全新的角色建立符号化的认识,进而成为角色IP的粉丝,影片制作方也会依托彩蛋和周边互动增加新角色的曝光量。而短视频的用户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完一个视频内容,观看过程中可以随意快进、回放,能够在较短的周期内大量浏览某一视频合集的内容。受众这种短时长、高频次的观看行为有利于短视频传播过程中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的迅速构建。这种符号化的视听表现手法常常借助某一独特的、重复出现的物象或表演实现短视频之间的串联,实现粉丝的累积。

一、标志性的服饰道具与角色口音。一个与众不同的角色外貌、口音很容易被观众记忆,很多短视频创作者会选用嗓音独特的表演者,或者借助标新立异的服饰道具完成角色造型。例如抖音“毒角SHOW”的视频中,主角假借表情幽默的独角兽造型头套面具出镜,身在美国却说着东北口音,加之幽默诙谐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二、恰到好处的动作与出彩的口号设计。借助身体叙事和竖屏形式美的聚焦与放大,短视频的角色表演本身就很吸引观众眼球,若辅以设计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出彩的标语口号,受众会更容易形成关键性记忆点。如抖音美食账号“安秋金”的视频中,在一系列煎烤烹炸的美食教学过后,以打开折扇的动作配上口号“记得按时吃饭”作为结尾,动作和口号设计虽然简单,但是扇子所隐喻的传统文化以及“按时吃饭”的人文关怀,让整个美食视频进一步深入人心。

三、专属的音乐设定。除了角色本身穿衣打扮与肢体动作外,一个自带背景音乐的角色比较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好。比如抖音“MR-白冰”的美食打卡系列视频中,主角的出场都会配上背景音乐Andlusia,给人以活泼灵动的感觉,非常符合白冰的角色设定;再如抖音“张同学”的乡村生活系列视频,配上上世纪90年代的背景音乐Aloha Heja He,沉稳复古又不乏节奏感。

小场景下角色行动的情感共鸣。相较于横屏视频,短视频以竖屏呈现形式为主,加之人物角色占据了大部分镜头画面。因此,短视频的镜头往往更适合呈现场景或环境的局部样貌,也更适合呈现角色行动范围内的小场景。在一个小场景中,让角色在几分钟内讲述一个传统意义上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是颇有难度的。因此,短视频更适合讲述的是角色处在某一情景里此时此刻的反应、采取的行动和行动落实的效果。角色在这些小场景小事件中的小行动,往往是最贴近生活、最接地气的,也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例如抖音“这是TA的故事”主打剧情类短视频,每个视频都是一个生活片段的艺术化演绎,男女主角在吃饭、在打扫卫生、在收拾出门、在接电话等,都是演绎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小事。虽然故事并不完整,但角色们的每一步行动、每一个神态表情、每一个行动引发的后续效果,加上些许的剧情反转,都能够直击人的内心,激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新动向:元宇宙浪潮中的虚拟数字人

这里暂且不讨论元宇宙的何去何从,伴随着互联网的进步与发展,人类社会在方方面面实现数字化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其中一个新动向便是“虚拟数字人”,它是人的数字化,也是数字化的人,是利用数字技术生成有真人原型的或者原创的人物角色,最大限度保持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生物特征与行为举止。短视频作为时下主流的网络信息分发渠道和互联网应用,随即也会迎来了一批新生的虚拟数字人主播。角色类别涵盖了主持人(如央视网小C)、虚拟偶像(如 AYAYI)、美妆达人(如柳夜熙)、数字分身等,这些角色的出现带来了新颖的短视频内容形式,真人角色与虚拟数字角色将携手为公众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内容创作。

结语

短视频并非只有网红,短视频以人为媒,传递着人的信息、展现着人的视角、讲述着人的故事。众多的垂直内容领域,众多的UGC、PGC创作者生产了海量的角色形象,以满足大众的各类需求,有传播正能量、体恤人间温情的角色,有传递欢乐、分享人间烟火的角色,当然也出现了一些一心想红、秀下限、辣眼睛的负面影响的角色。对于短视频内容中角色的塑造,除了讲究策略,还应保持一颗坚守职业道德、为大众创作的心。

猜你喜欢

竖屏
横竖都要好看
微综艺发展现状
群观后的狂欢行动
竖屏时代MG动画广告设计探索
“竖屏”叙事与融合新闻文化
论竖屏网络剧的兴起、主要特征与发展路径
浅析竖屏影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竖屏时代,如何以竖视频的形式讲好新闻故事
竖屏资讯类短视频的瓶颈与趋势研究
独“竖”一帜
——网络视听竖屏传播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