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扎特音乐作品《我去向何方》的演唱技巧与情感分析

2023-04-06赵晓悦

参花(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咏叹调莫扎特音乐会

◎赵晓悦

一、引言

莫扎特是欧洲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也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瑰宝”。他的作品洋溢着欧洲思想,他具有独特而新颖的创作方式,作品旋律流畅且优美,织体结构整齐。《我去向何方》创作于1789年,这首作品戏剧情节独立在外。本文主要介绍莫扎特的人生经历,分析《我去向何方》的歌词、演唱技巧、情感表达,希望能使相关人员更深刻地理解、表达这首作品,更好地演唱和表达曲子的内在情感。

二、《我去向何方》的创作背景

(一)莫扎特简介及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由来

1.莫扎特简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于1756年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出生,但是,由于生活的艰辛和疾病的困扰,莫扎特在1791年的时候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年仅35岁。莫扎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艰辛,在他国的莫扎特受尽了冷眼与嘲讽,被皇权贵族打压得无处藏身。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将生活带给他的困难和磨砺转化为自己艺术道路上的养分。莫扎特被喻为音乐神童,他追求音乐上的完美,其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扎根在每一位听众的心里,也为后世在音乐领域的研究和探索点燃了启明灯。

2.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的由来

莫扎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经典而且广为流传的作品。莫扎特在一开始创作这些作品时并没有提出过音乐会咏叹调这一概念,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不断发展,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渐渐地被人们称为音乐会咏叹调。这些作品适合在音乐会上演唱,大部分都是为独唱而创作的,所以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演唱难度。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歌剧咏叹调相比,两者有着众多的差别。音乐会咏叹调大部分都是为音乐会而创作的,可以在音乐会里面独立演唱,因此被称之为音乐会咏叹调。这一些作品都有着咏叹调鲜明的特征,比如说具有抒情的表现方式,描绘具有情节的故事。再后来,莫扎特的音乐会咏叹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演唱。很多年后,众多演唱家便把音乐会咏叹调诠释为一种具有特殊音乐风格的声乐作品。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具体的对“音乐会咏叹调”的比较权威的解释方式和详细具体的界定。

(二)《我去向何方》的创作内容

莫扎特1789年为女高音歌唱家路易斯·维尔纳夫创作了三首咏叹调,其中的第三首便是这首《我去向何方》。《我去向何方》这首作品在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中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大部分的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一段时间后,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这首作品。其具有一种表现鲜明的音乐特征,主要描写了露琪拉夫人恋爱的困惑和自我怜悯的情绪变化,主人公强烈表达了对上天给予怜悯的祈求,和为她指明一条道路的渴望,这实际上也寄托着莫扎特自己在音乐创作道路上,遇到困惑时怀有的期望。作品的篇幅较长,把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结构完整流畅,情节引人入胜,是一首描绘女性心情转变的歌曲。

三、《我去向何方》的演唱技巧

(一)歌词大意

一首歌曲的旋律与歌词都是艺术家创作的,从这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歌词前后衔接连贯,故事完整性很强。从一开始那句“Vado,ma dove?(我走,可我去向何方?)”的呐喊中不难看出,主人公是多么地无助与迷茫,是多么地渴望得到上帝的怜悯与帮助。接下来就是对上帝的呼唤“oh Dei!(神明啊!)”通过呼唤向神明表达痛苦。主人公在爱意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祈求上帝来指引方向。随着故事的发展,主人公拨开迷雾,认清当下,继续勇敢前进。

从这首歌的歌词所描绘的女子的爱情故事,不由得想到莫扎特想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此时的莫扎特离开了贵族,开始了贫苦生活,为了生活他四处奔波,他用顽强的毅力抵抗生活的压力。他满腔的创作激情与创作才能为贵族所不屑。这首歌曲似乎表达了莫扎特被排挤被孤立,以及生活艰辛的窘境。这首歌从侧面表达出莫扎特也在祈求上帝的怜悯,期盼着上帝为他指明一条属于他的道路。

(二)演唱技巧

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演唱者应该抓住并认真分析作品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初次接触这首作品时,首先要分析谱面特点,注意整首作品在节奏上的变化,在演唱这首作品时除了要注意三连音、跳音、颤音等,还要多注意一些和声的独特之处。一般来说,莫扎特的音乐流动性较强,音乐线条比较细腻,能够把声音和歌曲的旋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在演唱之前,必须注意谱面的音乐术语、力度记号等,控制好演唱时的速度。比如,在演唱速度较快时值较短的乐句时,要把字咬清,否则会影响听众的感受,也不能完整地展示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莫扎特的咏叹调往往旋律规整且细节满满,歌曲的抒情表达就是旋律与细节的“黏合剂”,这也使得这首作品更加具有“人情味”。

气息的良好运用是演唱的基础,《我去向何方》这首作品难度中等,但篇幅相对较长。结合这首歌的旋律和结构特点,就不难看出演唱这首歌曲首先要注意的是对气息的控制,在演唱预备阶段,气息要流动起来且要平稳地一气呵成。这首作品一开始的前奏是一个小快板,在演唱时要提前做好吸气的准备,将身体放松,气息下沉。在演唱较长的完整乐句时,要注意气息的合理控制,根据乐句的长短做吸气准备,以此保证声音的稳定和气息的充足。

其次就是音色的问题。《我去向何方》这首作品的风格是非常明确的,演唱时圆润、饱满、干净的音色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使用强硬的声音直唱,要保持音色的统一性。演唱A段时的音色不必强求于高亢嘹亮,稳定才是演唱好的关键。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情绪的推进,进入快板时要让气息平缓流动,用轻巧的音色表达,轻快放松的咬字和打开的口腔更容易把音色统一。要统筹整首歌的音色,做到平衡,不能最强也不能最弱,还要多听,多感受,多体会。

在演唱一首作品时,咬字吐字也会较大地影响观众的直观感受,并影响发音的表现。因此,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不仅要做到吐字的准确和清晰,还要尽可能地把音色表现得干净。这首歌的发音吐字极其重要,歌词的发音应该严格遵循发音标准,元音辅音都要唱得清晰准确,音头、归韵一定要处理准确。要把歌词唱得清晰准确,才能使观众感同身受,沉浸在音乐氛围当中。

最后就是要保持着积极的歌唱状态。咏叹调中往往有大量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的长乐句。在这首作品中就有连续不间断的高音跳跃,还有八度音程的大跳进。所以,歌唱者一定要把歌唱的位置统一起来,掌握好全局,始终保持兴奋的状态,放松舌根和喉头,保持高位置的发音和共鸣腔体。

学习声乐作品要多听、多体会、多感受。在学习这首作品时,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了不同歌唱家的演唱视频。在听完不同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之后,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女高音歌唱家舒瓦茨科普夫和女中音歌唱家巴托丽这两个版本,从中深刻地体会到,在歌唱时除了要拥有强大的共鸣腔和高超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保持放松、自然的歌唱状态,只有充分地调动起身体的各个部分,才能更好地演唱声乐作品。

四、《我去向何方》的演唱情感

莫扎特这首《我去向何方》作为一首音乐会咏叹调,在创作的开始就是为了在音乐会舞台上演唱的。这首作品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时,也需要运用一些戏剧表达技巧和情感的抒发。想要完整地表达一首作品,单单靠歌唱是不够的,所谓“演唱”是应该把“演”和“唱”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协调,特别是在舞台演唱时,要通过丰富且适当的肢体动作、表情等来表达歌曲的内涵。这样更容易实现连贯的演唱和情感的代入。这样演唱,坐在台下的观众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首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演唱这首作品之前应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歌词含义。莫扎特成长于启蒙运动最辉煌的时期,这一时代背景对他的艺术创作思想和情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又对自己的祖国抱有深切的情感,基于此,从他的作品中不光能感受到洒脱、随性、自然,表达个人情感的小爱,更能感受充满着人文情怀、关怀人类的精神与内心的大爱。在《我去向何方》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莫扎特将“小人物”的情感作为整曲的线索并进行了创作和延伸。莫扎特的很多作品都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贵贱之分的厌恶,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音乐会咏叹调《我去向何方》描写的是主人公在爱情中迷茫无助,急于祈求上帝安慰的心情。演唱者演唱这首歌时,应该把自己也想象成露琪拉夫人,体会当下主人公的心境。演唱时的表情要有无助感,眼神中要流露出祈求与渴望,这样才能更好地代入情绪,同时也能更好地将观众代入歌曲的情境中。在演唱时,听到小快板的前奏响起,演唱者要做好歌唱的准备,当Va字一出声时,演唱者要做出向上帝祈求的感觉,可以将双手上举表达祈求感。

比如在演唱跨度较大的句子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保持气息的稳定,用气息将高音送上去,切勿用力过度。此时的演唱也要更加强烈一些,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焦急与无助。此时可以伸出一只手,像是要拉住上帝请他解答疑惑的样子,表情要有无助感,可以微微皱眉。到了下一部分由快板变为了慢板,要注意调整气息,平稳过渡。演唱时要严格地按照谱面的节奏与标记进行,不可以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增加滑音、倚音等。到了歌曲的最后,演唱“你和我心心相印,步伐统一,啊,爱人……”时可以将一只手放于心口处,表达主人公焦躁不安的情绪。最后可微举双手,结束演唱。在演唱时要根据歌曲的旋律走向和情感走向来改变自己的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将自己一步一步地代入故事中。最后结束时要将情绪与动作稍作停留,再向观众致谢。在演唱中,一个小动作、小心思都容易影响全曲的表达,要时刻保持住演唱的流畅性与完整性,及时做出调整,使情绪表达与歌唱统一,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唱。

五、结语

莫扎特是一名音乐天才,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音乐作品,且涉及不同的音乐领域。他的作品极具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而音乐会咏叹调作为莫扎特在声乐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也是声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习者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学习莫扎特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声乐的学习和实践处理,既与我们天生的生理构成有很大的关系,也与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心态情绪等后天因素有关。学习声乐是一个艰苦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自己勤奋、努力地学习和训练,也需要有一定的悟性、天赋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中的作品,并非都是特别高难度的,在学习声乐的各个阶段,声乐学习者要依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水平,在莫扎特的声乐作品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演唱的作品去学习。不论是花腔演唱者的音符跳跃,还是单音音值的持续保持,抑或是演唱者对气息的灵活控制与长乐句中的气息支撑,其中都有所涉及。有利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锻炼对气息的控制、音色的调整和对演唱情感的把握,使发音更加精准,情感更加丰富而充沛,提升对莫扎特音乐作品的演唱水平,并最终能够触类旁通,提升整体的演唱技巧。

猜你喜欢

咏叹调莫扎特音乐会
搞砸的音乐会
莫扎特
你不是莫扎特
失败的音乐会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轻浅不是莫扎特
人生咏叹调
关于咏叹调《冰凉的小手》的诠释与演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