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促进旅游发展的途径研究

2023-04-06周琴

参花(下) 2023年2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旅游音乐

◎周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对于精神层面的体验更加看重。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产业逐渐蓬勃发展,在市场经济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旅游产业从之前的规模旅游、速度旅游逐渐转变为更加注重内涵的品质旅游、美好旅游。将优秀的民族音乐融入旅游当中,会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变化。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代表,将民族音乐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升旅游景观的人文内涵、深邃意境,并有效彰显民族风格。在旅游产业当中重视民族音乐和旅游的有效融合,对于促进行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

一、民族音乐和旅游发展的耦合效应

“游”即为在空间当中的移动行为,当该行为被赋予了“雅兴”“休闲”“趣味”等元素之后,才从单纯的行走和旅行上升为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饱览美妙的人文或自然景观,体验、感知丰富的文化资源,既能够开拓视野,也可以提升文化素养。

(一)丰富审美感知

旅游中的各类景观如同工业产品,亦会经历盛衰变化,最直接的表现是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出现变化。在进行景观审美的过程中,以视觉感受为主,辅之以美妙的听觉感受,会增强美感。人类的审美情感或强烈而短暂,或微弱而悠长,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心理过程。[1]当旅游环境当中出现优美的民族音乐,可以充分利用视听互补,使游客在短暂的观赏时间对景区形成更丰富的印象。在此,需要注意选择与旅游环境相宜的民族音乐,如少林寺景观音乐雄壮有力,使游客感受到寺中景色的阳刚之美、厚重意蕴;西湖音乐淡雅绵延,与周围秀丽的景色相得益彰;张家界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既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示了爱情的凄美,让人随歌声追忆那段革命岁月。

(二)促进审美联想

在旅游途中,游客眼前的景色会引发其产生联想与想象。景观当中的音乐带给游客虚实相生的审美体验。声音产生的振幅、方向等带给游客更加具体的空间感。例如,在锦绣中华微缩景观中的维吾尔族民间音乐,使人感受其民俗风情,充满了生活气息。音乐还能激发游客产生不局限于所见形象的联想,且该效果的延续性较好,能够利用思考的辐射性、内涵的模糊性,使想象更富层次感。[2]又如,山西应县木塔在景观内配合播放意蕴悠长的琴瑟之声,旋律空灵、悠远,游客在观赏木塔时,思接千载,不禁产生怀古情思。由此可见,动态的民间音乐能够使游客在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中达到更高的文化审美境界。

(三)强化审美体验

音乐是一种直抒胸臆的艺术形式,在其中可以承载各个时代、异域民族的情感变化。旅游景观当中具有和谐的景观音乐,能够起到渲染景点主题、烘托景观气氛、增加景色意蕴的功能,从而使身在其中的游客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在音乐这种特殊的亲和力作用下,达到与周边环境融合在一起的心境。游客倾向于在新鲜环境中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要进一步掌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活动,学会灵活应用旅游审美方法。我国民族音乐资源较多,有着悠长的历史,在充分发掘并利用后,能够对开拓旅游市场、弘扬民族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桑植《摆手歌》节奏鲜明庄重,包含了人类生存、劳动创造等内容,是一部土家族生动的文明史诗,通过歌曲展现了土家族文化。

二、民族音乐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

民族音乐能够在传播音乐的基础上弘扬民族文化,在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丰富文化旅游产品,使游客获得更加美好的感官体验,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增添动力。同时也能够对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保护与创新,使二者实现共赢,可谓一举两得。

(一)提升旅游内涵

当前游客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选择更深层次的旅游体验。民族音乐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和其他文化互相影响,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利用民族音乐对旅游景区中的音乐产品进行开发和设计,一方面能够展示地方文化艺术和地域生活,另一方面能将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度假休闲之中,为旅游注入更多的人文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

(二)发挥营销功能

民族音乐可以作为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是由其天然属性所决定的。首先,民族音乐能提升景区功能。境内外游客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兴趣较浓,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景区旅游,需要在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方面下足功夫。其中,民族音乐具备强烈的地方特色,是能够展示地方风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对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发挥重要的作用。[3]其次,凸显差异。在旅游产业中存在非标准化特性,即便某一景点有其成功模式,进行复制也是极其不易的。现代旅游产业多为综合体,运营工作的复杂性较高,加之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增加,急需更多特色业态吸引游客。异彩纷呈的民间音乐可以为特色旅游开创更广阔的空间,为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提供支持。最后,更好地宣传旅游项目。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技术发展迅速,人们在生活、工作期间被大量的信息所围绕,在这种情况下,旅游项目想要获得更好的宣传效果,依靠传统的推广方式是远远不够的,也需要善于借助各类信息媒介的作用进行项目宣传。将传统媒体、新媒体与民族音乐特别是旅游地域的特色音乐相结合,利用媒体广泛、迅速的传播优势及民族音乐所营造的独特意境宣传旅游项目,以直观的形式向大众展示该地区的特色民族文化。如桑植县在传统中谋创新,将民歌与旅游经济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休闲”的新型产业项目,桑植民歌寨应运而生,这也是全市乃至全省把乡村旅游景区和党史宣传教育基地相结合的先例,建立了对歌亭、百年历史长廊、民俗楼、桑植民歌露天大舞台等,逐渐形成了“行至张家界,哪能不游民歌寨”的旅游观光新模式。

三、基于民族音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制度保障

民族音乐的属性是文化,旅游产品的灵魂也是文化,因此二者存在密切联系。从产业经济利益角度来说,民族音乐与旅游进行资源整合,能够成为激发旅游发展的新动力。首先,相关部门需要对现有旅游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完善。打造音乐旅游文化产业需要由健全的法律制度做保障,优秀的民族音乐资源是宝贵而稀缺的,有必要在相关工作当中使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规范和引导,旨在促进民族音乐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当地旅游文化内涵。其次,需要树立科学、健康的音乐文化旅游观念,将具有当地风情的民间音乐元素在当地经济发展、城市旅游规划中体现出来,使民间音乐的文化元素渗透到旅游生产及消费的所有环节当中,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同时享受美景和音乐文化,达到提升旅游兴趣的目的。另外,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包括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在政策、资金、管理、宣传等方面增加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和鼓励优质的民族音乐旅游项目。[4]

(二)建立地方民族音乐传承机制

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性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确保民族音乐资源能够在旅游产业中得到发展并充分利用,需要建立框架健全、内容完善的地方音乐传承发展机制。该工作一方面能够确保民族音乐保持其原有的内涵,另一方面能促使民族音乐满足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为民族音乐的非遗传承寻找一条新的路径。

第一,继续加大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力度。将民族音乐和旅游产业相结合,不能脱离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功能,政府需要组织专家、学者、业内从业人员对民间音乐旅游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吸收来自各方的意见,如一线演艺工作者、游客、高校专家、专业创作人员、非遗传承人员的真实看法,从而群策群力,通过有效措施逐渐打造出能够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民族音乐旅游艺术项目,如此方可契合游客对景区的观赏与审美需求。[5]

第二,积极促进、培育当地旅游音乐演艺市场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推出了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大型歌舞、乐器演奏类文艺活动,通过此举提升当地旅游产业整体形象和旅游产品的总体质量,在收获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来自消费市场、当地政府等方面的良好反馈。所以,旅游景区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旅游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保持密切联系,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扫清旅游音乐演艺市场发展中的障碍。例如,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西藏景区受到了游客青睐,在推广藏族文化的过程中举办了西藏民族文化节,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如《回到拉萨》《康巴汉子》等音乐在宣传西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使西藏音乐深入人心,获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又如,导演王潮歌主导推出的城市印象系列音乐节,采取将当地特色音乐文化与当地旅游市场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在不同的城市推出不同的音乐内容,使城市旅游形象更加鲜明,使传统的民族音乐和现代社会、城市生活紧紧相连,散发出新的活力,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也成功被宋祖英唱到了国外,是保家卫国和完美恋情的完美结合,歌曲散发出新的活力,不断传唱,也对桑植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第三,大力开发各类音乐旅游产品。目前,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相关商品已经成为旅游活动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民间音乐多样性的内容能够为开发更加多元的旅游商品提供文化滋养和创新思路,使旅游中的购物行为兼具趣味性与文化性。[6]在进行旅游音乐产品开发时,应当充分发挥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专业优势,在工作中做到统筹规划,以便有计划地推进相关产品的开发,使音乐旅游产品与当地旅游场景充分融合。

(三)打造地方民族音乐品牌

随着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内的应用,旅游业在发展中朝向用户分层、兴趣分层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民族音乐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可以和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品融合,并独具匠心地开辟新的领域。打造地方民族音乐品牌的核心在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向更多的人普及旅游地独特的民族音乐艺术,使人们心向往之,有助于对当地旅游产生积极影响。作为旅游企业需要注意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运用创新化的营销办法,提升音乐品牌效应,更好地将民族音乐艺术广泛传播出去。

第一,利用民族音乐,制作旅游音乐名片。创作旅游音乐作品时,需要注意运用民族形象,展现民族风情,并且在此基础上推广旅游景点所在城市、地区的美好形象。例如,厦门市有《鼓浪屿之波》,张家界有《我的张家界》,桑植有《我的桑植》等,这些音乐作品传播较广,成为当地响亮的名片,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旅游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设民族音乐博物馆。在民族音乐博物馆建设期间需要充分考量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使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的民族音乐博物馆能够承担起文化服务的责任,将民族音乐博物馆作为促进当地旅游、音乐文化发展的载体。在民族音乐博物馆内可以展示与当地民族音乐有关的曲谱、乐器、歌舞表演等内容。一方面有助于更多的人接触到民族音乐;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为平台促进文艺工作者、民族文化研究人员针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度交流,有利于在思想、创意的碰撞过程中产生新的作品,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需要特别关注民族音乐博物馆的建设与后期管理、运营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动态实景、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来展示民族音乐的艺术形态和人文魅力,为游客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感。[7]

第三,培养民族音乐继承人,提升民族文化意识。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能够继承民族音乐的也是人才,为了能够同时促进二者共同发展,当地旅游企业需要具备足够的表演艺人与管理人才。可以组织民间艺人表演不为人熟知的民族音乐,其他管理或业内专家学者对这些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汇总与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在经过改编与舞台效果校验后,将其作为新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推广,使更多的人对旅游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结语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拥有不可估量的宝贵价值,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后,旅游产业得以兴起,也为保护、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我们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融合,通过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地方民族音乐传承机制、打造民族音乐品牌等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带动旅游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旅游音乐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旅游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音乐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