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边城”
2023-04-06韩隆隆
◎韩隆隆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故乡,相比于逢年过节有老家可回的大多数人来说,我的心中未免藏有小小遗憾——因为从小跟随父母举家从祖国的北方辗转到南方,便是有二十多个年头没有回去了。
想来惭愧,我记事不早,童年的许多往事也时常“断片”。因此,对于北方的故乡,如今只记得依稀片段。所幸,在这记忆碎片中总有一些小美好,令我至今难忘:既有那与亲人共度的温馨时光;又有那一尘不染的故乡美景……
启程
故乡有个春意盎然的名字——伊春,不过它最美的样子,其实是秋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这里还是小兴安岭南麓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边陲小镇。那时候没有景区的概念,四季美景,往往就藏匿在小镇周边的村寨中,等待着你去发现、去探寻。
体验故乡的美景之旅,多是由父亲当作导游兼司机,如今看来,更像是一场“爸爸去哪儿”式的亲子郊游。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父亲便会骑上那辆高大的老式自行车,后座载上我,有时候还会加入邻居小伙伴。三五成行的队伍驶出小镇,便一路上都是好玩、好看的风景。
秋色
北方的丛林和原野,没有太多的蜿蜒崎岖,恰如当地人的性子一样“直”。乡村小路是笔直的,树也是笔直的,田野便是田野,森林便是森林。
田野,是一幅色调和谐的水彩画,秋天到了,金黄色便是这里的主色调。午后的阳光洒在金色的麦穗上,土黄的村路与金黄田野的交会处,是清澈见底的小溪,铺设着沙黄色的卵石……我犹记得当时口渴了,便肆无忌惮地两手一捧,饮了一口溪间的山泉水,丝毫没有担心拉肚子,只留了一股甘甜萦绕于嘴边。
森林,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墨画,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红松的叶子却变红了。于是远远望去,便见小山岗上错落有致地染上了红色、黄色、橘色、黄绿色、葱绿色,以及各种色彩的渐变与混搭……这层林尽染,引人遐想,莫非是造物主打翻了调色板?
故乡的水源不多,偶尔出现的一个湖泊,就成为这幅画卷中的点睛之笔:湖面似一块幽蓝色的镜,将漫山层林映入水中,于是纯净的湖面也被染上了五光十色,变得波光潋滟起来;再搭配上头顶万里无云的晴空,那般蔚蓝纯澈,像极了童话里的仙境。
生灵
在野外见到小动物,是孩子最喜闻乐见的事,那时的我亦不例外。在潺潺的溪水边,偶尔能抓到一两只漂亮的小蜗牛,有时候是绿油油的小青蛙,它们都被我当作郊游的“手信”,带回家养了起来。
在林海之中与小伙伴们追逐嬉戏,有时还能近距离地邂逅独自行动的小松鼠,耳朵两鬃毛竖得笔直,手捧松塔,四处蹦跶却不怎么怕人,像极了林中的小精灵。
在夏日玩水的时节,父亲还会载上我去河边游泳。但我们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手里拎着桶子,看看能不能碰上蛤蜊。河边有不少会潜水的大孩子,一个水中倒立,就能捞出来巴掌大的蛤蜊。而那时的我还没有下河的本领,不过能赤脚跑在河滩上,来回往桶子里递送父亲捞到的“战利品”,心中就已乐开了花。
除了郊外的游玩赏景,父亲还喜欢带着我“深入基层”,他时常与沿途村子里的老人攀谈。至于谈话的内容,我如今能记住的,大约只有当时颇为感兴趣的、有关动物的各种奇闻。例如,晚上在郊外如何防范“熊瞎子”;有村民碰上了野狼又是如何脱险的……
印记
带着丰富有趣的记忆,我们满载而归。在那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游乐场可逛,也没有兴趣班可上的年代,孩子们的生活亦可以五彩斑斓。就如亲赴大自然体验一场郊游,充斥着儿时闲暇时光,似将童年染成一朵七色花,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彼时,一只动物,一潭湖水,一丛枫林,都能成为发现快乐的源泉。多年后,我不禁感触,那便是成年人世界中难得一求的心灵满足吧!
那时的我,垂髫年华。故乡于我而言,似是一处如“绿野仙踪”般神奇的宝藏,只顾着乐在其中,甚至都忘了问,那座野趣满满的山叫什么,这座五彩缤纷的林叫什么,那条碧波如玉的河叫什么。
后来才知道,那条河原来叫汤旺河;那座山原来属于小兴安岭腹地;而那片林就在汤旺河国家公园,现已成为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公园、5A级景区……于是,心中油然而生一层敬意,几分荣幸。
可敬的是,大自然之美确有如此神奇的治愈力,仿佛能为芸芸众生烙上虔诚的印,并让人“爱屋及乌”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荣幸的是,我亦是受过大自然恩泽的芸芸众生一分子,于是在往后余生里,纵使世事纷扰,依然能静守内心一份安宁,亦总愿相信“人间值得”。
大千世界,心田一隅。无论是在渐行渐远的昨天,弥足珍贵的今天,还是前路迢迢的明天,我都不舍忘记那些年,父亲陪伴下那些妙趣横生的小时光,感恩那座北国边城,馈赠予我的金色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