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问题探讨

2023-04-06何抒桐

经营者 2023年1期
关键词:信贷管理信贷风险管控

何抒桐

(富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时期,不断优化与调整经济结构。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中常出现不良贷款问题,银行整体的盈利能力下降,所面临的信贷风险增加。因此,须高度重视信贷管理,借鉴成功经验,基于内外部发展环境,积极探索并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以增强银行整体的风险防控能力。本文从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优化策略、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进行分析。

二、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维持经济秩序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只有当经济发展有序时,才能有效促进各行业发展,确保金融行业不会陷入杂乱无章的状态,这既利于外部环境发展,又对商业银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是维持良好经济秩序的有效手段。

(二)有利于减少违规违纪行为

现阶段,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管理中时常出现违规违纪行为,造成经济损失。从员工个人层面来讲,出现违规违纪行为会影响个人未来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加强信贷管理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增强信贷业务规范性的必然要求。在开展相关业务时,信贷双方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减少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1]。

(三)有利于加深社会诚信认知

一旦缺失诚信,势必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开展贷款业务时,须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有序发放贷款,并要求贷款人在约定时间内及时偿还贷款,否则会出现个人不良诚信记录,对其后续贷款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强信贷管理可以在加深社会诚信认知上发挥积极作用。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滞后,缺乏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1.信贷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现阶段商业银行实施信贷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大部分商业银行仍采用传统的风险评级方法,即内外部信用评级系统,信用监管形式过于简单,仅针对信用风险加大了管理力度,忽视了对贷款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监管,没有严格遵循权、责、利原则。

各部门对其职责内容的认知模糊,不明确自身工作权限范围,未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标准;各部门的风险偏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部分工作人员甚至认为只要完成相关业务就可以规避信贷风险,缺乏必要的风险分析与总结。

2.风险管控机制缺位

部分商业银行沿用以往陈旧的方法识别风险信息,未持续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导致各业务部门无法与信贷审查部门实现工作上的有效对接,大大增加了贷款项目风险,不利于提升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与质量[2]。此外,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无法实现对贷款使用情况的动态化管控,增加了经济损失。

(二)金融创新机制不健全,仍存在存贷款利率管理

1.缺乏完善的金融创新机制

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金融创新机制,优先股发行机制缺位,导致商业银行资本募集工作难度增加,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补充商业银行的权益资本。同时,金融创新机制不完善还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模式,导致权益资本与负债规划之间失衡,资产收益减少,商业银行整体的盈利能力下降,对其信贷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2.未完全取消存贷款利率管控

现阶段,央行已经取消贷款的利率管控,但仍在实施存款利率管控。利率管控的实施,导致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利率双轨制问题,且该问题愈发凸显,导致大量资金涌入民间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发展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管理规模的扩大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三)贷款投放相对集中,资金流动性有待增强

集中性较强,是现阶段商业银行贷款资金的普遍特点,部分商业银行会将资金集中投放在发展态势良好的行业与相关领域,客户、行业与区域相对集中。在这种模式下,一旦出现贷款问题,势必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其发展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增加。同时,资金流动性有待增强,“钱荒”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较大,经济稳定性不足,因此商业银行须提高对其的重视度。

(四)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不良贷款现象时常发生

首先,部分商业银行未实现内部信息实时共享。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虽然构建了信贷查询系统,但对相关工作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在信息录入中,无法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部分商业银行为了增强竞争实力,恶意封锁信息,加剧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部分政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信息的封闭性较强,比如工商管理部门、产权登记部门等,导致信息查询难度过高。

最后,第三方中介机构所出具的评审报告的可信度有待提升,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的优化完善与应用,对商业银行开展信贷管理工作产生了消极影响[3]。

此外,为了减少不良贷款问题,近年来,商业银行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建立信贷管理机制、梳理和优化信贷业务流程等。但从当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不良贷款问题。部分商业银行未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对自身运行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牢固树立信贷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1.牢固树立信贷风险管理理念

商业银行须正确看待信贷风险管理,提高重视度,加强信用管理系统建设,为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夯实基础。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共享与交流,以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现状为依据,调整客户准入标准、信用管理系统、审批机制等,全面建立指标检测系统,有效检测中小企业资产变动情况。

此外,优化商业银行内控体系,落实权责利原则,严格划分和明确界定权、责、利,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实现对交易过程的动态化管控。需要注意的是,须明确区分业务经营者和管理人员的权责界限,以增强信贷业务操作的规范性。

2.健全风险管控机制

第一,加强信贷业务风险管控,做好贷款准入管理,强化信贷风险防控。

第二,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做好风险监测,强化风险管控,构建测量模型,以提高信贷风险识别的准确性,提高管控质量。

第三,合理选择信贷风险评估方式,确保其具备实用性和灵活性,动态管控信贷风险,增强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第四,借鉴经验,不故步自封,持续优化内部信贷管理体系,以不断提高贷后管理质量。商业银行应基于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构建信贷风险评估模型,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模式,运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分析有关数据,合理测算出现客户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准确评估银行利润率与实际获利能力。

第五,通过建立并持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风险管理,及时掌握中小企业实际运行情况并开展有效分析,这是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成功率的有效手段。

(二)完善金融创新机制,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

1.建立并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机制,保证其先进性与实用性

为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商业银行须健全金融创新机制,以此为基础,落实优先股发行机制,确保资产负债组合模式实现最优。

其一,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优先股发行在开展资本金募集工作方面的优势,及时补充权益资本,加强权益资本规划,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能力。

其二,优化资产负债组合管理模式,提高权益资本与负债规模之间的匹配度,确保其处于平衡状态,为商业银行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为其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2.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

为加强信贷管理,商业银行须扩大信贷资金规模。因此,须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以增强商业银行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为商业银行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奠定基础。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帮助商业银行缓解资金转移问题,在帮助其不断扩大信贷资金规模的同时,提升其信贷资金管理水平[4]。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不具备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但随着金融市场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将会逐步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改变资金集中投放模式

积极探索新的资金投放渠道与领域,革新资金投放思维,解决以往发展中存在的贷款资金集中投放问题,促使商业银行不断提高信贷管理质量。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注重发展普惠金融业务,加大对普惠金融业务的贷款投放力度,比如助学贷款、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等,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维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提高对农村贷款业务的重视度,助力农村地区有效改善金融服务情况,助推“三农”事业发展。

(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完善信用评价

在信贷管理实施过程中,商业银行应建立并有效落实责任追究制。

首先,信贷管理人员应加强贷款业务办理的全流程管理,细化各工作环节的权责义务[5]。以此为基础,完善贷款审查委员会制度并严格落实,为后续责任追究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明确各参与贷款人员的责任,完善责任追究制,确保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最后,针对信贷管理,建立动态化的问责机制,加强内部监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 解决。

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完善信用评价,为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依据。第一,商业银行应基于地区发展情况、企业实际发展水平,在综合分析与考量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信用评价机制,制定可量化的评价标准,以保证信用评价的实用性与有效性。第二,科学评估贷款企业与贷款个人,以评估结果为依据,确定信用等级,减少信贷风险。

五、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创新信贷模式

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往陈旧的信贷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银行实际发展需求。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须积极创新信贷模式,不断提高资产质量,为提升信贷管理质量和水平奠定基础。商业银行应积极搜集和整合以往的信贷模式经验,积极推进银保协作,这样不仅能减少担保机构层面的风险,还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市场化出清程度,加强信贷资金风险管控,降低信贷资金管理风险的不确定性,减少经济损失,助力银行提高信贷资金管理质量和资产质量,为其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健全考核机制

第一,计算贷款的正常损失率,坚持权、责、利对等原则,持续优化和健全内部奖惩机制,调动相关人员工作热情。

第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使用终身责任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应根据具体存在的业务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惩处,严重者可予以离职处分,并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在此情况下,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会有所增加,其一般只会上报有把握的项目,由管理人员层层审批,通过后才能予以执行。长此以往,既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会增加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因此,商业银行应健全考核机制,持续优化和调整奖惩措施,平衡权利、责任之间的关系,为银行实现预期目标提供保障[6]。

六、结语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加强信贷管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比如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机制不完善、金融创新机制不完善且存贷款利率管控严格、资金投放过于集中、缺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等。针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应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比如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加强信息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完善金融创新机制、改变资金集中投放模式、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等,为商业银行全面提升信贷管理质量、实现长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信贷管理信贷风险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完善企业贸易信贷管理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关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精细化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