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式阅读:为初中阅读教学助力

2023-04-06尹佳萌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师应成果利用

尹佳萌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将阅读所思、所疑、所想、所悟、所得书写在书眉页册的读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学生普遍存在自主阅读能力低下、阅读进度缓慢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阅读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批注式阅读则能有效改善这些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对文本收获理解、感悟,实现深度阅读。

一、批注式阅读优势

批注式阅读对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将会深入文本内容,逐字逐句细致进行阅读与理解,独立化的自主阅读能够有效摆脱教师讲授的依赖,进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别样感悟。与此同时,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在阅读中通常都是粗略的观看文本,难以实现深度阅读,此种方式久而久之将会严重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批注式阅读的支持下,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文字符号,对文本内容进行标记,帮助学生在阅读中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深度感悟,以此获得成长体验。

由此可见,批注式阅读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大有裨益。为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意识地将批注式阅读引入实际阅读教学中,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

二、批注式阅读在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明确批注符号,养成良好批注习惯

“批注”并非草草了事,在文章中随意勾画,而是需要在阅读中深入文本内容,将自己的疑惑、思考、想法呈现出来。对于刚接触批注式阅读的初中生而言,为培养学生的批注习惯,帮助大家掌握批注技巧。教师首先可以在班级内规范批注符号,以简单的批注技巧展开,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了解批注方式后,逐步在文章中对所思所感进行标注。

以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粗略阅读文章,并利用工具书查找文中生字进行标记,为批注阅读学习做好铺垫。随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商议并制定批注符号,如:“……”代表重点之处、“~~~~”代表值得借鉴写作技巧之处、“?”代表对此处有疑问。在确定批注符号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进行自主阅读,并在批注结束后展现自己的批注成果。教师在检阅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部分批注“?”,可见大家对此处话语的含义存在一定疑问,借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此部分内容。

2.点拨批注方法,帮助学生点明方向

由于初中生阅读经验较为有限,在批注式阅读学习中,许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有部分学生只是应付了事,随意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标注。此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批注式阅读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对此,在学生进行批注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批注技巧,通过教师的示范明确批注式阅读的真正内涵。

以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课题为例。本文以插叙的方式由母亲的去世引出了“我”对母亲这一生的回忆。由于篇幅较长,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批注阅读后,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批注成果,为学生点拨批注方法:眉批——标题《回忆我的母亲》(点明文本主旨,引出文章内容)、旁批——(书写在批注的语段旁)由第4、5、6 段可知母亲整日劳碌十分辛苦,但却将兄弟姐妹们照顾得很好,体现了母亲的伟大与奉献。尾批——母亲是平凡的,她没什么文化,一生都在为劳动奉献;母亲却又是伟大的,教会了我生产知识与革命意志,留给了我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产。学生通过对教师批注内容的观察,能够直观、清楚地感受到自己在批注式阅读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逐渐提高批注质量。

3.分享批注成果,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为保障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批注式阅读学习之中,在完成批注任务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简短的交流活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成果,进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逐步掌握批注方法,学习他人经验,实现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

以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课题为例,本篇文章讲述了科学家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勇于为热爱事业所献身的崇高精神。基于文章主题“伟大的悲剧”,教师指导学生尝试仿照教师提供的批注方法进行自主练习。当学生完成批注任务后,教师邀请学生前往讲台分享自己的批注成果,如:“悲剧为何伟大?正是因为有无数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南极科考家们的伟大付出,才能够揭开南极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在交流与讨论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批注:“世上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午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在良好的批注交流氛围中,学生吸收经验,不断学习批注技巧,从而拓宽自身的思维发展空间。

如上,通过成果的分享,能够使全体学生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并逐渐掌握良好的批注本领,实现自身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4.补充阅读材料,丰富学生批注经验

最后,在完成课内阅读任务后,为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基于课内文本内容,补充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阅读内容,利用所学到的批注技巧,在课后尝试自主批注阅读,并利用课后时间与同伴交流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阅读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以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课题为例,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学生通过鲁迅先生尖锐的笔锋,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与小说时代背景及文学常识。在结束课内阅读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鲁迅小说”为主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示众》《药》等知名作品进行批注式阅读,感受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形象以及通过事件反映而出的思想情感。接到任务后,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阅读,打印文章内容,对其进行批注并交由教师查验。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对学生所呈现的批注成果进行批阅,及时指出大家在文本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优化调整。

如上,通过阅读材料的补充,能够有效实现课内教学的延伸,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长期训练中逐渐掌握批注式阅读学习的方式方法,实现自身阅读水平、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批注式阅读的优势,指导学生利用批注掌握本文的内容与中心思想,加强对文章的理解与作者情感表达的掌控。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帮助大家在训练中形成良好的批注阅读习惯。

猜你喜欢

教师应成果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工大成果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