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阅读素养培养的阅读文本设计策略

2023-04-06王雅琳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辅文本教材

王雅琳

所谓阅读素养,是指对书面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反思。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展开教程设计,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整合处理,深度发掘教材、吸纳校本课程、延伸网络搜集,对阅读文本资源进行全面规划,为学生提供丰富阅读机会,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促进阅读素养的成长。

一、发掘教材内容,理清文本设计路线

语文学科有固定教材,这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来源。教师引导学生深潜教材之中展开深入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体验。教材内容大多属于经典名著,其阅读鉴赏价值极高,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整合处理,与学生一起研究阅读路线,能够为学生带来最及时的辅助。深度发掘教材内容,教师不能简单机械地截取阅读内容,需要进行优化设计,让学生科学阅读处理教材文本内容,自然建立阅读素养认知基础。

如教学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的回忆录,重点介绍了阿长这个人物,以《山海经》一书为线索展开,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描写片段比较多,这些都属于重点阅读材料。教师要求学生围绕阿长形象描写这个线索展开阅读设计,从描写方法角度进行鉴赏性阅读,学生积极回应。阿长这个角色形象特点鲜明,作者描写也是个性十足,教师从要求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片段,展开深度阅读,其阅读鉴赏认知更为丰富。为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教师鼓励学生自行创编绘本,或者是设计插图,学生回馈积极,课堂学习进入崭新阶段。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阅读表现进行重点表彰。

教材内容都属于阅读范畴,但有主次之分,学生大多没有甄别意识,只关注情节和结果,阅读学习不够深入,教师适时提出阅读建议,帮助学生规划阅读文本设计路线,无疑是比较有价值的指导。

二、吸纳校本课程,推出文本设计方案

校本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呈现在校园的方方面面,可谓是无处不在,教师有意识吸纳校本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展开对应阅读学习,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感知体验更为鲜活。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网站、校园图书室、文化长廊、学科辅助教材等,都包含丰富的阅读资源信息,教师深入到学校的管理环节,能够获得更多阅读素材。校本课程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师需要做好提炼工作,让学生主动进入阅读环节。

《陋室铭》是一篇励志方面的经典文章,虽然内容不多,却被广泛流传,早已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解释座右铭的内涵,鼓励学生展开延伸思考,多找一些思想励志方面的阅读内容。学生从校训、校风,以及校园文化墙中找到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并主动推荐到阅读课堂。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学习专门设计了专栏,重点宣传这个内容,选取了不少相关文章。教师根据学生建议,提取相关精彩片段,利用多媒体在班级展示出来。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这些阅读素材,让学生撰写阅读心得,主动在集体中交流讨论。教师挑选一些精彩的阅读心得,推荐到班级文化活动管理小组,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必要支持。

教师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对校园文化建设素材进行提取和布设,组织学生进行延伸阅读,不仅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还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学生每天都生活在校园之中,但大多没有主动对接教材的意识,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无疑能够形成思维突破。教师有意识将教材阅读和校本课程对接,其组织效果显著。

三、对接网络素材,优化文本设计策略

学生对网络阅读素材比较敏感,教师有意识进行课内课外对接设计,从网络上展开对应搜集,可以获得海量阅读信息,经过反复筛选,最终确定阅读素材内容,以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如果有需要,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参与网络阅读素材的搜集活动,给学生更多阅读选择的权利,这对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有更多促进作用。学生对网络搜集阅读素材比较敏感,这是重要学情信息,教师需要合理利用。

《老王》是杨绛的一篇叙事散文,文本中“老王”形象描写最为典型,教师要求学生展开鉴赏性阅读,对这个人物的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学生从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角度进行阅读思考,鉴赏学习逐渐走向深入。为给学生提供更多鉴赏提示,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鉴赏素材,并将经典的文本内容推荐给其他同学。学生对网络搜集素材最为欢迎,自然能够主动展开思考和行动,很快就有不少网络链接信息发送到班级学科网络交互平台。教师对学生推荐情况进行梳理和甄别,给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学生做出阅读选择,为鉴赏学习提供更多支持。

教师鼓励学生从网络上搜集阅读素材,学生回应主动,运作效果显著。优化文本设计策略众多,教师从网络对接角度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阅读契机。

四、应用教辅材料,丰富文本设计内容

学生手中大多有一些教辅材料,这是最为特殊的阅读素材。教辅材料一般要与教材对接,教师从课内课外对比阅读角度展开设计,吸纳一些有价值的阅读素材内容,提出具体的课内课外阅读要求,学生会积极响应,其阅读学习程序顺利打开,学生在研学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形成阅读素养。教师对学生手中教辅材料展开对应调查,以便为阅读文本设计提供第一手信息。

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学习,学生对散文精美语言非常有感觉,都能主动进行语言鉴赏学习。学生语言鉴赏寻找角度存在一些短板,修辞、描写方法是最受关注的,其他方向则被忽视。教师引导学生从典型词语解析角度进行思考,关注文本主旨、情感、结构、写法等内容,学生反馈主动,阅读鉴赏学习进入良性互动环节。为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辅助,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辅材料。学生手中教辅材料,大多属于阅读指导方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鉴赏方法的传授,教师给出具体提示,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开始进入到阅读鉴赏环节。

教师推出教辅材料阅读任务,其目的极为明确,就是要让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针对性学习,促进其学法积累。这对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有重要帮助。教辅材料不仅有阅读鉴赏指导,还有一些配套的阅读文本内容,这也是重要阅读资源。教辅材料大多属于专业人士编辑,与教材对接紧密,其阅读价值更高。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设计,学生大多能够积极响应,其助学效果逐渐呈现出来。

教师对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处理,对阅读文本进行科学设计,能够提升阅读文本的针对性,也能够调动学生阅读思维,主动进行阅读感知和体验。阅读素养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从阅读文本资源筛选角度展开教程,对阅读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合理延伸阅读视野,借助校本课程和网络渠道进行阅读文本设计,无疑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以提升其学习品质。

猜你喜欢

教辅文本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待教辅如初恋
教辅虐我千百遍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强化读者意识 提高教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