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阅读教学问题与策略

2023-04-06巨积伟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巨积伟

项目式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对“教”“学”都有着重要意义。它本身是以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布置合理的驱动性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进而理解和内化知识的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教师合理借助项目式学习设置驱动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当前初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且教学时间占比较重,但受到现实教学局限性影响,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阅读教学内容脱离生活情境。部分课堂中教师讲课尽心尽力,学生听讲也非常认真,但理解文本时仍然困难重重,很难准确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体现出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究其根本,发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内容大多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距甚远,教学中教师也没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维,更多是采取“单刀直入”的方式直接进入文本,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其次,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但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能力时,大多仍是以分数评价为主,停留在应试层面上,课堂评价也多是流于形式。教育改革后,虽然强调重视教学评价,改变单一评价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导致最终结果也不甚理想。而项目式学习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既可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实施中,又可以共同探究关键性的问题,无形中缩短了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距离。同时,项目化学习强调多样化评价,在学生探究合作后,教师从学科知识和能力发展两个维度来展开评价,更能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阅读学习中也会更有针对性。

二、初中阅读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的策略

1.注重情境,任务驱动

情境创设是项目式学习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利用任务驱动形式能否增强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与此同时,情境的创设需要结合实际经验,结合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具体认知,设计一系列讨论问题,为学生营造适合讨论的学习情境与氛围,从而将枯燥的阅读活动转变为驱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围绕阅读教学的重点来设计驱动问题,鼓励学生在讨论后给予其正确的指导,以此来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点。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社戏》教学为例。首先,学生阅读后可以体会到农家少年的淳朴好客,但却忽视了其中的人情美和风景美,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化,教师应先结合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主题,再合理创设情境,如将该类主题确定为“童年回忆”,并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内涵后,结合自身阅读后的感悟,积极回忆童年的美好生活,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并将内容写下来,可以模仿或借鉴文章中的写作方法,点明文章内容与自身经历的共通之处。其次,学生回忆并写下内容后,教师设计分享活动,鼓励学生与同学分享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既可以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在分享中收获喜悦,对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从这一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运用项目式学习并合理创设学习情境,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并增强师生课堂互动频率,让学生提高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2.支点抽取,目标引领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项目式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功课学习中的重难点,由于项目式学习多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强化学生的收获,且教材中教材划分多是以单元为单位。因此,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的确定,并将其作为学生对文章内容运用的关键。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会逐渐重视支架的构建,从而找到支撑文章的关键点,也就是所谓的“支点”,进而加强对核心概念与原理的掌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分清主次,不必刻意追求面面俱到,做到条理清晰,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应以文章体裁为切入点,结合教材内容,将《春》《雨的四季》这两篇文章与文本一同开展阅读教学,原因是它们的体裁相同,且多是寄情于景,在对比和分析中更容易提炼出“支点”,对教材中课文的编排进行重组,并围绕文章内容重新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价值。其次,在学习目标和学习价值确定后,教师再通过“略读+精读”相结合的模式,帮助学生梳理每个阶段及每个环节的小目标,并在教学中给予明确的指导,以保证所制定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价值,为支点的确立提供一定的便利。基于此,教师以目标为引领,结合文章主题确定“支点”,再开展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思维,并突出教学中的条理清晰,深化对知识的掌握。

3.多方协同,项目阅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是围绕着教材开展,但项目式学习下会融入一些其他的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知识,构成以语文学科为主,以其他学科为辅的模式,这突破了传统单一的知识体系。此种情况下,跨学科项目式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学科知识来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教学能力和策划能力的提高需要时间的积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与其他教师协同合作,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如此才能保证项目式学习真正具有践行的价值。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海底两万里》教学为例。文章中不仅有精彩的人物描写,更涉及山川地理、化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运用项目式学习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寻求地理、化学等任课教师的配合。教师在备课环节中,可以多与地理、化学等教师请教,在研讨中加强对山川地理、化学成分等内容的掌握,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一千克的海水有百分之九十六点五是水,百分之二点七左右是氯化钠……”一句中,学生读后可以充分体会到海水中丰富的成分,语句中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突出了肯定性和精准性,也充分体现了所说之人知识渊博,课堂中学生阅读到这一部分时,感到惊讶或不可置信,教师可以从旁加以指导,借助资料来验证文中的句子,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为之后整本书阅读做良好的铺垫,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总的来说,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意义。但在使用这一方法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并建立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并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目标,进而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创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