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芳华依旧
——古典诗词中海棠意象的柔美意蕴

2023-04-06董雪静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1306

名作欣赏 2023年6期
关键词:秋海棠海棠花陆游

⊙董雪静[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1306]

海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以花喻人的重要花卉之一,早在《诗经》时期就有了记载。唐代贾耽著《百花谱》最早使用了“海棠”的称谓,至宋代,海棠作为观赏花卉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南宋陈思在《海棠谱》序言中说:“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特注意焉。独海棠一种,风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之下。”中国古典诗词中重点描绘的有“木本春海棠”和“草本秋海棠”两类,其“女儿花”的独特象征意味继承了以海棠比喻女性的文化传统,成为有宋以来人们表达内心情感及生命体悟的重要审美意象。

一、海棠春色醉佳人

在贾耽所著《百花谱》中,海棠被誉为“花中神仙”,宋代王禹偁《商山海棠》诗曰“春里无劲敌,花中是至尊”,称海棠为“花中至尊”。宋代,海棠得到了君王贵族的垂青,被“列圣品,题云章奎画,炫耀千古,此花使得显闻于时,盛传于世焉”(《海棠谱》),海棠有了“花中神仙”“花中至尊”的美誉。

“其花五出,初则极红,如胭脂点点;及开则渐成缬晕,至落则若宿妆淡粉。”①“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②素有“花中神仙”之称的海棠,脉脉含情、姿色婀娜,人们常赋予海棠以美女的特征。北宋惠洪《冷斋夜话》中载《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③唐明皇将杨贵妃酒醉未醒、眼波迷离的慵懒之态喻为“海棠睡未足”。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后来形成了“海棠春睡”的典故,被后世文人墨客不断发挥,喻指沉醉的美人:

几树繁红一径深,春风裁剪锦成屏。花前莫作渊材恨,且看杨妃睡未醒。(郑刚中《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郑刚中《海棠》诗,直接化用了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杨妃睡未醒”,增强了诗歌的含蓄美和意象美。苏轼《海棠》诗,淡淡的月光下海棠花的清香融散在朦胧的雾霭中,“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反其意而行之,用身着红妆的美女比喻海棠花。诗人担心,在深夜时分的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海棠盛开的时机,极言对海棠的赞美和喜爱。

后世文人受此典故启发,常用杨贵妃作比海棠花,称海棠为“花贵妃”,用杨贵妃柔弱无力的朦胧醉态来形容海棠风中摇曳的娇媚姿韵,用贵妃酒醒睡未足的醉态、睡态描摹海棠的柔美娇羞的神韵。相传明代风流才子唐伯虎对海棠也是一往情深,他根据“海棠春睡”的典故,画了一幅《海棠美人图》,其题图诗留存: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唐寅《题海棠美人图》)

望着满园春色渐行渐远,蝴蝶和蜜蜂却还在狂飞乱舞,不停地采集花粉,这让才子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但又没有倾诉的对象,只能把自己对春天的留恋,交给一朵美丽的海棠花。唐伯虎的《海棠美人图》把海棠和美人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把“海棠春睡”具体化,美人与鲜花相互映衬,花美人美,神形兼备,给人以丰富而美丽的想象和联想空间。

唐伯虎的画作在《红楼梦》中被演绎为《海棠春睡图》,宝玉探望卧病在床的秦可卿时,反复出现映入眼帘的《海棠春睡图》,画中的海棠香梦沉酣、娇媚可人,而画的主人却油尽灯枯、病入膏肓,既象征了杨贵妃魂断马嵬,又为大观园女儿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平添了海棠的悲剧意蕴。“海棠春睡”意象多次出现在《红楼梦》中,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湘云醉酒在青石板凳上睡着,湘云醉眼惺忪、红香散乱的娇憨美艳之态与贵妃“海棠春睡”半梦半醒间被侍儿扶出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棠在《红楼梦》中言及来自女儿国,又叫“女儿棠”,海棠是史湘云的花签,隐喻着她丈夫离世、家族落败让一场酣梦烟消云散的悲凉命运。同时,海棠也见证了园中百态和悲欢离合,是众多贾府红颜佳丽的象征,是大观园中闺阁女儿美好青春的象征,是千红万艳的绝色佳人青春易逝、韶华难留的象征。海棠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寄情最深的花,不仅表现在《红楼梦》一书所涉及海棠种类繁多,而且表现在曹雪芹行文时处处不忘海棠,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中蕴藏深意,流露出对海棠佳人的款款深情。“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贾宝玉《咏白海棠》),作者将佳人、青春、美好、消逝生动地凝结在海棠意象中,创造出海棠意象温婉优柔、忧郁哀怨的审美意蕴。

二、海棠花落惜春去

唐代吴融说海棠“占春颜色最风流”(《海棠二首》),“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海棠一遇春天,花如锦绣一般窈窕于春风中,散发着“美丽春天”的气息,也用来象征人生的美好青春: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看叶嫩,惜花红。意无穷。如花似叶,岁岁年年,共占春风。(晏殊《诉衷情·海棠珠缀一重重》)

词的上片作者以海棠起兴,借写花写人,描绘晨曦时窗边绽开的海棠花挂着露珠,就像美人所佩戴的头饰的重重珠缀,娇艳欲滴的花瓣颜色如同美人脸上的胭脂红,颇有“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之感,以花喻人,将花人格化。下片借花写情,词人把海棠作为自我观照的对象,由海棠花红叶嫩、叶护红花的意趣,生发出自怜自爱之意,表达似海棠一般花叶长相厮守、岁岁年年共沐春光的心愿。

尽管海棠拥有美丽春天、美好青春的寓意,然而海棠花期不长,舞尽芳华春已老,花落去,春归去,正所谓“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人们常常会从娇艳的海棠花随时光的逝去中,流露出春光不在的惜春伤春之情,并联想到青春苦短和生命凋零的感伤。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云“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说海棠花落之时,亦是自己伤春的时节,且常常萦绕于心。

赏春,感春,伤春,春天给人以无限遐想,也勾起人无限情思。除却繁花似锦的绚烂景象与花瓣飞舞凋零触发的生命感慨,宋代文人还尤其偏爱雨后海棠的零落之美,常借雨后海棠抒发怜花惜春之情: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以海棠自喻,娇艳妖娆的海棠花在词人的心中意味着鲜艳美好的春色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风雨过后,再美丽的花也会有损伤,花将凋零,春也要离去。词人用一句“绿肥红瘦”形象准确地描绘了风雨过后的海棠,借雨后枝叶茂盛和花瓣凋萎之象,道出对美好春光和美丽青春的留恋。在词人的笔下,风雨中的海棠充满了惜春之情,在春意阑珊、繁花凋零的描绘中,词人体会到花残春去传达出的时间消逝与生命短暂的无常之感,内心充满惆怅,隐然传出感伤无奈之情。整首词写出了词人对海棠的钟爱,更是对青春、生命等美好事物的眷恋。

人们喜爱鲜花带来的美好春光,却又有所感、所伤、所悲等心绪,正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宋孝宗淳熙六年正月,杨万里离家宦游,到第二年春天,他已经两次没见到家乡的海棠了,思乡之情化作梦境: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

诗人在春晴之时梦回故园,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海棠花,怒放的海棠繁花锦绣、生机盎然,诗人沉浸在故乡春光灿烂的美好景致中,欣喜憧憬之余又陡增了烦恼和孤寂。古时春天也叫“青春”,因春天草木茂盛一派葱葱郁郁而得名。后来,因为春天和锦瑟年华同样富有生机,于是把人的青少年时期也叫“青春”。海棠花开之时,正是人间春光极盛草木葱茏的时候,海棠花团锦簇的蓬勃生气和诗人风烛残年的衰飒老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春光明媚、万物生长,人生无常、芳华易逝,诗人用海棠花的春景来反衬韶华不在,寄托了对青春年华的无限珍惜与感慨,进而引发漂泊之痛,衬托愁对春晴的落寞心情以及对故园海棠的无限怀念。诗人由海棠花联想到青春和生命,诗人惜海棠,实是惜春,更是珍惜青春、眷恋人生,字里行间萦绕着淡淡的忧伤美。

三、海棠花红寄相思

古典诗词中另一种被广为关注、吟咏的海棠是草本秋海棠,“一名八月春,草本,花色粉红,甚娇艳”。古时秋海棠又称八月春、相思草,“昔有妇人,怀人不见,恒洒泪于北墙之下,后洒处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妇面。其叶正绿反红,秋开,名曰断肠花,即今秋海棠也”④。

小朵娇红窈窕姿,独含秋气发花迟。暗中自有清香在,不是幽人不得知。(袁枚《秋海棠》)

秋海棠叶片翠绿、花朵妩媚、花色红艳,“平生不借春光力,几度开来斗晚风”(秋瑾《秋海棠》),在秋风萧瑟、百花凋谢的时节,秋海棠逆秋开放并且渐入盛花期,其姿色悦目,花美而含情,《花镜》说秋海棠“为秋色中第一,娇冶柔媚,真同美人倦妆”。

昨夜秋风惊海棠,自古相思最断肠。相传南宋诗人陆游与表妹青梅竹马,婚后伉俪相得,唐婉是与陆游“作字观书共一灯”(陆游《有怀》)的风华女子和诗文伴侣。陆游自幼酷爱诗文,婚后更是荒于“经济之学”,有违父母的意愿和期望,二亲不容许他耽溺于闺房唱和而断送功名前程,陆母逼儿休妻。离别时,唐婉送给陆游一盆秋海棠,并告诉他这是“断肠红”,陆游听罢伤心至极,说此花应称为“相思红”,两人以海棠花倾吐了各自当时的心境,从此天各一方。

因陆游和唐婉爱而不得的凄美爱情故事,秋海棠“断肠花”的别名亦更加广为人知,并且以“相思红”名传于世,被赋予“苦恋”的象征意味。海棠花见证了陆游与唐婉爱情的起落,而他们的爱情也正如海棠花语里的相思断肠一样,彼此为各自的离去黯然神伤。在唐婉病逝后,陆游将一腔痴情寄托在海棠园里,“为爱名花抵死狂”(《花是遍游诸家园·之二》),一生追寻海棠的花影,以海棠赋情创作了大量海棠诗词,因爱海棠爱到痴狂,也欣然接受了世人所谓“海棠癫”的雅号。“放翁老去未忘情”(陆游《即事》),“人间信有白头痴”(陆游《杂兴》),唐婉成为陆游终生不能忘却的爱恋,海棠在后世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爱情的重要使者之一。

秋海棠象征着相思和苦恋,寓意含蓄深长,也衍生出了离别、愁绪等花语含义。秋海棠花枝修长,且花朵有垂坠感,有种无风摇曳的扶疏之美,类似美人扶醉低头的柔弱之态,寄寓着相思怀人之愁的酸楚苦涩:

帘际一痕轻绿,墙阴几簇低花。夜来微雨西风软,无力任欹斜。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栖鸦。(纳兰性德《锦堂春·秋海棠》)

墙角背阴处几簇秋海棠独自微弱地悄然开放,夜里的微风细雨让她难以承受,被吹打得欹斜不整地依偎在一起。风雨洗礼后的海棠花瓣泛着红晕,宛如刚刚睡起的娟娟女子,在秋凉日暮的衬托下更显凄楚动人,目睹昏鸦归巢更触动了她的孤寂和惆怅。

纳兰性德善于“从对面着手”,用秋海棠“晕红不著铅华”描绘妻子如花般美丽可人,用秋海棠低头在秋露凉雨中楚楚可怜的风姿抒写妻子的孤独凄凉,秋海棠寄托了词人对美人早逝无法释怀的思念。卢氏不仅是纳兰性德的妻子,更是他的心灵知己,三年恩爱和妻子突然离世形成的巨大悲痛一直萦绕在词人心中,一花一木,都染上了离愁和悲情的色彩。在他心中“凄凉满地红心草”,秋海棠是他与妻子“年年今日两相思”(《虞美人·绿阴帘外梧桐影》)的爱情信物,也是他与妻子“一生一代一双人”(《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的爱情祭奠,相思愁绝的断肠之情郁结成凄恻哀婉的苦情咏叹,形成“哀感顽艳”的审美风格,感人至深。

四、结语

花卉与女子相互比附是中国文学素有的传统和中华文化中独特的审美观,海棠在梅花和牡丹前后争胜、傲睨群芳之际异军突起获得世人青睐,实因其丽质天生、芳华绰约。古典诗词里摇曳多姿的海棠花意象,其浓浓的鬓影花香与女子的气质有着品性间难舍难分的情愫和艺术上相得益彰的共通,成为寄寓感兴的情感载体,亦成为具有某种特殊意味的审美载体,散发着优雅的女性气质和柔美意蕴,折射出中华文化温和内敛、婉约秀雅的审美特征。

①〔宋〕陈景沂:《全芳备祖:前集卷七花部·海棠》,文渊阁四库本。

②〔清〕汪灏:《广群芳谱:卷三十五花谱·海棠》,文渊阁四库本。

③〔宋〕惠洪:《冷斋夜话》,陈新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1页。

④〔清〕汪灏:《广群芳谱:卷三十六花谱·秋海棠》,文渊阁四库本。

猜你喜欢

秋海棠海棠花陆游
猫在野海棠花落处
海棠花开
美丽的秋海棠
秋海棠:植物中的“大家族”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北方秋海棠的越冬栽培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