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2023-04-06李川李娜马琳慧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2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产教研究生

李川,李娜,马琳慧

(1.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四川成都 611731;2.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

构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的迫切任务。培养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具备创新意识及掌握广博专业知识的拔尖人才,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本文构建了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创新思维模式,建设“双师型”人才师资队伍,通过增加产教融合课程,构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 创新人才概念

目前,创新人才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论,多将能够把握专业前沿及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称为创新人才。第一,创新人才需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对自己所处领域能够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第二,创新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具备敏觉的思维,对专业领域变革及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专业贡献。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1]。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内容,加强研究生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期间,需要将提升研究生技术研发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一项关键内容。在对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时,重在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自主学习及组织领导能力,其培养效果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拔尖人才创新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面对新事物,以往单一的思维方式及传统的研究方法将无法正确理解新事物,为了培养拔尖研究生人才的创新能力,应重视对其进行思维模式培养[2]。

2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

2.1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架构

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对创新领军人才进行清晰定位,对传统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深入挖掘和重新解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定制化”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明晰高校和企业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厘清培养链条,充分体现产教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 按照“思政引领、交叉融合、开放创新”的理念,建设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班(虚拟班)。

2.2 拔尖创新人才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梳理人才培养体系中涉及的学科、课程、教学等多方面的问题,基于“定制化”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方案,理清专业理论课、企业课程、创新实践、挑战性课题与社会(企业)实践等各课程模块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模块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2.3 校企协同拔尖创新人才长效培养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并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用人单位评价机制、质量反馈机制和激励引导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推进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度发掘产教融合潜力。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促使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3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强化专业知识掌握度,创新思维模式

研究生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在丰富知识面的前提下,培养其创造能力,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动力[3]。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建设发展质量得以提升,专业特色不断显现,高校在制定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需要满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可增加与本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尤其是对一些跨学科的研究生,应结合研究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开设相关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跨专业及跨学科学习,增强了对专业基础知识及综合知识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实施跨学科教育,建立交叉融合知识结构,进而提升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4]。

3.2 “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

第一,建设“双师型”队伍。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大多数高校均采用“师傅带徒弟”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会涉及较多的学科,一位导师将难以满足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开展合作指导,加强研究团队建设工作尤为重要,选拔应用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为校内导师;选取企业中优秀的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为校外导师,以2名导师为主导,完成了对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交融,使一些跨学科的研究生能够掌握更多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对于新技术及新知识能够做到熟练运用,并引导不同学科的教师积极参与到相互合作及学术交流活动中来,确保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工作能够逐渐走上正轨[5]。

第二,培养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首先,应创新交叉学科管理模式。学校在进行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时,应清晰了解交叉学科的规律及发展特点,对其运行机制及管理方式进行研究,以促进学科之间的快速融合。高校应重视交叉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交叉学科建设专管机构,以便更好地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人才保障及资源的支持,对交叉学科进行积极孵化及培育。其次,在交叉学科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中建立导师团队是关键。应选取一位专业化较高及能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其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及号召力,在其带领下建立竞争、开放及有序发展的研究生拔尖人才培养团队,以此来建设拥有较强学科研究能力的高端人才培养专区,建立高效、精干和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对各类项目进行优先申报,为加入研究团队中的新成员提供安家费及科研启动费,以便使青年教师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得以进一步优化,提升学科团队建设效果及质量。

3.3 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增加产教融合课程

第一,应建立“宽口径、厚基础、本研贯通”课程体系。为了能够完成对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培养,应将专业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相关知识有机结合,通过“宽口径”专业课程的建设,并纳入与本专业相关具有特色的选修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展教师挂牌上课,应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这一背景下,多学科相互交融。为了满足人才的国际化要求,应积极与国外相关组织开展合作交流,组织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参与学习,并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及访学,以此来促进研究生对新的学术知识尽快掌握,促使科研方法得以创新。同时,需要将开展国际合作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拓展国际化道路,与国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研究生到国外学习提供条件,鼓励研究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积极参与学术研修及合作活动[6]。第二,集体培养,主要是指对边缘学科及新兴学科进行培养,由于研究生导师的专业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跨学科问题,以促进各种知识及各学科相关知识的相互融合,各学科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为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奠定基础[7]。第三,增加产教融合课程。需要在学校内部建立产学研联盟,为企业工程师与研究生建立沟通渠道,对学科领域范畴中获取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及时发布,并为企业提供自行选择技术平台的机会,以此来对产学研合作起到促进作用。在此平台下,研究生课题组会接收到企业感兴趣的技术研发项目,以此来为企业与研究生之间建立联系通道,在此期间,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及沟通能力,使研究生能够将以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清晰了解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异,以为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8]。

3.4 构建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环境,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第一,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育人环境。为了提升研究生教育发展效果及质量,深化产教融合是一项必然措施。需要将提升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方向[9]。应加强产教融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研究生,为现代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人才支持[10]。校企产教融合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加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创新链及产业链,新业态、新产业及新技术模式,对学科专业设置进行重新调整。需要在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纳入校企产教融合模式,确保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要求能够与产业需求相符合[11]。第二,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德育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为了能够促进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应为研究生营造协同育人氛围,以确保两种教育形式能够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12]。在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应充分展现价值观的作用,以对相关知识教育进行引领,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其在实践育人、学风建设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3]。积极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育人要素作为重点内容,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政育人效果及质量,需要从校内及校外两条主线出发开展教育工作,确保教育工作能够打破班级属性及年级限制,对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及社会责任等价值进行提炼,并对研究生课程中的育人元素进行深度挖掘,使课程的育人作用及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在专业知识的引导下,完成对思想教育的承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与专业知识同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4]。

4 结语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相符合,高校应构建高水平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在优化科学布局的基础上注重交叉融合。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培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理论基础知识、科研能力、创造性思维上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对学校影响力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为相关专业及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产教研究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