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的思考
2023-04-06齐春霞
齐春霞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农业科研单位资产是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工作的重要物质保障。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大部分为科研仪器设备,具有资产价值高、专业性强的特点。为了规范科研单位国有资产配置行为,科学合理地配置资产,进一步细化单位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促使部门资产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本文以农业科研单位为例,分析其在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资产配置预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资产配置预算认识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统筹考虑。有些部门以争取财政资金为目的,申请配置的资产有的是急需解决的,有的是为了凑数的。还有些部门认为上报资产配置预算是单位的事,批复预算是财政部门的事,批复了就购置,没批复来年再申请。缺乏认识或认识不够,致使资产配置不均匀、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或资源空缺。
(二)资产编报不完整
农业科研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资产编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出现有些部门的资产配置落后或不足,有些部门的资产大量闲置等问题。单位资金渠道来源的多样性导致资产配置编报不全面,财政预算资金可以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最后汇总编入单位年度预算。而一些来源于国家、省级资金或其他部门拨入的项目经费,无法编制其支出相关的预算。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
在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家底不清、配置不科学、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约了财政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些资产在单位内部无法做到资源共享,更别说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
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虽然进行过几次资产清查工作,但仍存在家底不清的情况,目前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做到了对新增资产及时入账和对账。账面存在达到使用年限或虽未达到资产使用年限,但已无法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资产长期挂账的情况,庞大的账面资产,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信息。
此外,每个科室(所)使用的资产各自管理,认为购买该资产时使用的是项目经费,该资产所有的管理及维修费用已由本部门承担,所以该资产只由本部门使用,其他部门需要时,难以及时调剂。一些大型机械设备,比如播种机、拖拉机、旋耕犁共享的机会远远大于实验室精密的实验设备。实验室存放的精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但使用率并不高。有些设备未拆封放置在墙角,有些设备只具“观赏”功能,在兄弟单位互相学习或上级领导指导视察时,才被“重用”。
(四)缺乏资产配置效率评价机制
财政部门不能有效评价监督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效率及资产使用情况,事业单位也缺乏内部监督机制。监督评价不力使得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落地,这是造成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加强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的思想认识
农业科研单位要充分认识资产配置预算编制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此工作,加强管理,明确职责。资产的配置要与单位履行的职责任务相匹配,严格按标准配置,所有配置围绕科研,为科研多出品种、出好品种服务,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完善单位内部资产配置流程,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农业科研单位配置资产时,首先应当从现有闲置资产中调剂,充分利用现有存量资产满足配置资产需要,避免资产重复购置与浪费。例如,大型拖拉机、旋耕机等设备,主要用于“三夏”和“三秋”两个季节,单位资产部门根据科研部门试验种植情况科学安排收种时间,在不影响工作的基础上,尽量做到资源共享,以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重复投入,降低单位运行成本。
编制年度预算时,各科研科室应根据科研工作需要,科学编报本科室的年度资产配置计划,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初审,报送时应附相关的配置情况说明,审核时应考虑资产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科研管理部门在审核配置计划时本着科学合理、勤俭节约的原则,从严控制。各科研科室在编制资产配置计划时应当考虑是否有新增人员;是否有新增科研任务;现有资产虽已达到报废年限,是否还可以继续使用;确需报废的资产是否已按程序处置;通过单位内部调剂是否确实无法满足现有工作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汇总后提交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单位资产的存量以及资产的使用状况,提出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严格按单位的内控制度审核本单位的资产配置计划。这样就形成了主要部门全面参与的资产配置事项工作流程,健全了单位资产管理、资产使用、财务等部门之间有效结合的工作机制。
(三)资产配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农业科研单位年度资产配置计划是单位编制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审定的资产配置计划,不得列入部门预算。农业科研单位的资产配置有其相对的特殊性,科研工作季节性较强,由于时间紧科研任务重,为了保证科研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试验材料及时收仓入库,农业机械设备的配备大大提高了收割的质量和速度。因此,科研单位新增资产的配置预算在单位预算中的重要性就比较突出。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制,使得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和完整。
此外,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夯实资产管理基础,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及时对单位的资产进行验收并登记入账,对资产增减变动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相符。
农业科研单位资产配置计划应根据自己“家底”及履行职责活动的需要,提出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编制年度资产配置计划。保证资产配置的科学合理,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和执行资产配置标准,资产配置计划编制应以单位现有资产的数量、质量为基础,存量资产达到最低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原则上不再新增资产,现有资产能满足工作需要的不再新增资产。单位应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共享,减少资产重复购置。
资产配置计划应先通过一体化信息系统申报并审定后再列入年度预算,资产配置计划一经审核通过不再变更。新增资产配置计划是单位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推进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四)加强新增资产配置与政府采购工作的衔接
强化新增资产配置与政府采购环节的衔接,单位采购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批复的资产购置计划,进行相关资产的购置或更新,对于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细编资产配置计划是做好采购预算的基础,目前政府采购需要采购意向公开,采购意向公开时间尽量提前,原则上不晚于采购活动前三十日。货物和服务项目实行招标方式采购的,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因此,在本年度预算批复后,应尽早开展政府采购工作。
农业科研单位预算公开应包含资产配置计划。预算公开可以规范财政收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资产共享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渠道。既提高了单位资产配置的透明度,又加强了资产配置的监督和管理。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资产配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五)完善资产配置的绩效评价体系
资产配置绩效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应编制本单位的资产配置绩效考核体系,对本单位的资产配置绩效情况进行评价,促进财政资金资产配置和使用绩效全面提升。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有关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认真分析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对偏离绩效目标的要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促进绩效目标实现,从而提升资产配置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绩效。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强化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单位资产的配置和使用相挂钩,完善绩效问责办法,建立绩效监督评价结果公开制度。